扬帆海丝 泉州文化、经济、改革、城市大胆先行
转型先行 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 升级!经济寒冬中,泉州以强有力的政企合力,亮出经济升级版。 今年,“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正式开启,将集中释放泉州加快创新转型“1+6”、拓展民综改革“1+7”、“54321”跨越计划等政策的叠加效应。“今后,鼓励企业创新的事后激励将变为事前、事中激励。”这一小小的前置动作,折射党委、政府的服务升级。 不仅如此,去年起,泉州每月召开项目、企业座谈会近百场,解决问题1209个。开展“万家企业手拉手”专项行动,让180家龙头企业牵手1268家中小企业,对接产能450多亿元。认定31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给出真金白银的16项扶持措施。还有便利化通关、结构性减税、项目审批流程再造……这些呵护备至的“月嫂式”服务,效果立竿见影: 企业在升级。今年一季度,泉州纺织企业进口设备花了6810万美元,比增5.62倍,“一人包干百台机器”的风景现身智能化车间。时隔十四年,恒安第三次挥刀再造,联手IBM打造供应链信息化系统。特步把全球动漫泰斗、《猫和老鼠》作者埃里克肖引入品牌动漫创作团队。南威与微软合作成立“泉州微软技术中心”。全市上市企业增加到87家。不仅是标杆企业,一向被视为“草台班子”的农业合作社,也从“小舢板”变身“巨舰”。全市注册资本超亿元的合作社有2家,超5000万元的21家。 产业在升级,透过广角看泉州经济,更多变化攸关未来。产业结构正从轻变重。建筑建材业产值突破千亿;机械产业迈向“数控一代”,向千亿产值发起冲击,更为全市经济引入“智慧生产线”。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紧布局。去年,泉州服务业首次出现两位数增长,三年来,“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每年推动资金超500亿元;今年,市财政拿出3715万元扶持设施农业。风起云涌的还有工业设计,首批26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中,泉州占2家。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落地,泉州实现引进国家科研院所“零”的突破。 商业模式也在升级。去年全市电子商务总交易额超1000亿元,增长60%。菜鸟智能物流、中兴外贸电商、民生电商等高端平台先后入驻。全市建成电商集聚区近40万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出台专项政策,每年千万元支持“电子商务在行动”。 升级!用数字说话:去年,全市GDP5218亿元,连续15年位居全省第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近4300亿元,比GDP增幅高1.3个百分点;泉商回归项目125个,总额1127亿元…… 改革先行 争创改革创新示范区 去年,泉州成为全国三大国家级金改区之一,加上不久前获批的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综合改革试点。两大国字号招牌,让改革平添底气。“好牌”在手,如何打成“好局”? 先说金改。 今年以来,市民“家门口”多了21家社区银行,金融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为小微企业打开一扇融资新窗口,预计今年年底挂牌企业达到300家。 4月初,泉州连发数份文件,鼓励金融业发展,规范民间融资,允许小额贷款公司跨县域经营。 短短一年多,围绕打通金融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两个通道”,省市出台50多项“组合拳”政策,67个金改项目全面铺开。菲律宾首都银行入驻,结束福建十年无新外资银行进驻的历史。市、县两级拿出2400万元设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破解农村“金融贫血”。去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幅高于GDP7.2个百分点,新设银行机构37家、升格2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143家、准金融机构42家。小微企业贷款授信户数增长近四成。 与金改相呼应,从城市到县域、乡村,民综改革多点并进,改革红利充分叠加。 年初,第七次千名企业家大会召开,聚焦“拓展民综改革”。“1+7”等一揽子政策,在商业模式创新、工业经济、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经济管理培训等方面各展手脚。企业登记更便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仅2个月,全市个体工商户比增七成,各类市场主体突破30万大关;企业投资范围更广,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投资多家医院,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近22万平方米;政府服务更高效,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服务标准化等国家级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一年间,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当场办结率提高至54.1%,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最长需185天压缩至33天。 在县域,民综改革风起云涌,全市13个方阵各具主题。其中,石狮全域城市化,德化统筹城乡,晋江、丰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成为省级试点,泉港和南安沿海三镇的产城融合也在加速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