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加快创新转型谋跨越 百姓共享宜居幸福城

qz.fjsen.com 2014-06-09 11:28:2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创新转型谋跨越 百姓共享幸福城

泉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丰满,基层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市民文化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图为市民观赏西湖公园音乐喷泉。(陈起拓 摄)

编者按

如初升旭日般,泉州以改革领跑者的身姿,再度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信心百倍。无数个日夜交替间,爱拼敢赢的泉州人巧借政策天时,用勤劳和智慧绘出“泉州经济升级版、改革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的剪影。看,这片热土之上,万物正在滋长。

□本报记者 郑意凡 叶舒雯 王蕾 谢曦 游怡冰 朱娟娟 郭雅莹

升级前行

龙头带动创新成风

首批316家科技小巨人出炉

去年,以泉州为大本营的福建省数字微波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升格为国家级。作为倡导者和联盟理事长单位,泰克通信凝聚80余家全国知名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被纳入科技部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为全市中小骨干企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500余万元。泰克还牵头组建微波技术研究院,研发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专业应用级系统。

这是“科技小巨人”领航创新的一个范例。去年,泉州启动“科技小巨人”工作,计划三年内筛选600家培育企业,实施动态管理;认定500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给予16项真金白银的扶持措施。

一年来,首批400家培育企业和31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先后出炉,泉州创新转型的“第一方阵”日渐明朗。全市还首期筹措5.1亿元组织实施“137科技创新平台计划”,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建设,建成泉州“科技云”、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高端平台。

效果立竿见影。由“科技小巨人”企业牵头,12家民办新型科研机构先后成立,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全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26项,比增17%;获得103个省级以上科技项目支持,新增研发投入5891万元;培育企业去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增长双双超过36%。

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等文创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陈晓东 摄)

大产业提质扩容

智能化布局降低生产成本

今年,福建龙峰纺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从日本进口了600多台津田驹喷水织机ZW408。这样一架幅宽1.8米的织机,一天就可生产近700米的普通包装面料,不但生产效率提高,成品残次率也极大降低。一旦织机上的一万多根线中有一根断线,都会被织机内置的光纤感应到,设备将自动停机待检修。除了引进先进设备,该公司还配合使用智能化设计布局,整理经纱、涂浆、并轴三个生产流程分别只需1人在岗,加上1个值班班长,每班4人即可完全掌控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车间,至少节省一半的人力。

面对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泉州市多个传统制造业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石狮市新祥华染整发展有限公司也于今年引进了台湾产高温染色机,能减少织物染色时所受的张力。在装备制造行业,工业机器人成了“香饽饽”。为减少焊接对工人造成的伤害,泉州鲤东汽配有限公司将焊接工作交给机器人,使焊接质量达到统一标准,提高了生产效率。中宇集团从意大利引进3台“机械臂水龙头自动打磨机、抛光机”全智能机器人生产线,1个机器人的工作量相当于30个工人,还能确保产品的高质量,极大降低生产成本。

文创产业渐成规模

老工业区化身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

“此次与领SHOW集团合作是IBM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在中国文化行业的首次落地。”“这就是总局实施国家战略,理想中的广告园版本。”IBM大福州区总经理王晓松和国家工商总局领导,将他们的目光同时聚焦在民办特区泉州。在这里,一片废弃的老工业区,蝶变为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而且是目前全国29个广告产业园区中首个纯民营投资、建设、运营的园区。

领SHOW天地的浴火重生,是泉州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缩影。就广告业本身而言,目前全市已有3个广告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的十大广告项目,9家广告企业列入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50家广告企业名录。

而在更广阔的领域,2014年第一季度,泉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55亿元,同比增长23%,占GDP比重5.5%,比2013年度的5.14%提高了0.36个百分点。恒安、迪特2家工业设计服务公司入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恒安、迪特、七匹狼、浔兴、九牧、辉煌等6家公司获评“省级工业设计中心”。除了领SHOW天地外,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入选了2013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受关注的十大园区,惠安雕艺文创园入选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国包装印刷产业(晋江)基地和晋江国际文化创意设计研发中心等2个项目入选2013年度省十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此外,全市还有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8家,其中国家级1家(晋江艾派集团),省级13家。

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等金融服务机构拓展了企业融资渠道   (陈英杰 摄)

改革红利

金融市场主体丰富

新设银行机构和基层网点达37个

外资银行、社区银行、金融便利店、村镇银行……伴随金改东风,泉州金融市场主体日益丰富,多元化竞争格局逐步形成,市民、企业的金融生活愈加便利、实惠。

对于市民来说,近半年来新批的21家社区银行解决了不少难题。“通常银行对外营业时间下午5时就结束,要到银行办理业务就得请假。”家住丰泽区圣湖社区的陈女士对记者说,现在家门口泉州银行泉州丰泽圣湖社区支行开业了,到晚上8时多还在上班,“可以和银行工作人员面对面咨询理财业务,今后的投资收益更有保障。”

在更大的范围内,通过优化金融布局结构,泉州市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一段时间来,泉州引入菲律宾首都银行开设分行,2家银行升格为总行直管分行,新设银行机构和基层网点达37个,新成立1家村镇银行并实现县域村镇银行规划全覆盖。

与此同时,泉州积极拓宽民间金融发展领域。在建设晋江融资租赁特区的同时,新设小贷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公司、中小企业票据服务公司等准金融机构42家、注册资金超过80亿元。

化解融资难探新路

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143个

5月底,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成功推动发行首只私募债产品“14泉管网”,募集资金3亿元。这是一种便捷高效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私募债综合融资成本比信托资金和民间借贷低。

这是泉州市推进小微金融服务专业化,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保障体系的案例之一。一段时间来,泉州市建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143个、“小微合作社”44家、小微企业互助合作基金13支;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续贷无需还本的“无间贷”、无需抵押的“流水贷”、网络申请贷款的“网贷通”等近50项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小微机构专业化不断增强。

同时,泉州市积极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建档并加快全覆盖,每月筛选100家小微企业联动对接,建设重点小微企业融资项目库。截至目前,泉州市小微企业贷款授信户数增加2.6万户,比年初增长39.3%;小微企业信贷覆盖面比年初提高10个百分点(从15%提高到25%)。专业化的机构、服务和平台,为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商事改革激发创业热情

内资市场主体增幅超六成

2014年的初春,作为泉州“综改”的重头戏之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多项降低市场准入条件的改革举措齐头并进,为泉州民营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

作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首张内资企业营业执照的申请者,孙达峰新登记的澳中(福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刚好享受到试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带来的红利。孙达峰告诉记者:“以这家需要500万元注册资本的新公司为例,以前办公司首期须缴付20%的资本(100万元)才能申请登记,剩下的400万元要2年内缴清。现在无须先行缴资就可注册公司,注册资本由股东根据公司经营需要约定,在三年内陆续投入,不仅方便创业者设立公司,还提高了股东资金的运作效率。”

不仅如此,本次改革还试行“先照后证”登记制、外商投资企业“直接登记制”等新规定。同样办理了外资企业注册登记的丁茂锋和孙达峰一样也率先领走了泉州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首张外资企业营业执照,他说:“改革后,外资企业注册免去了验资报告等前置手续,以往办证要花一两个月,现在两三天就搞定了。”

条件降低了,登记容易了。仅第一季度,泉州新登记各类内资市场主体增幅就超过六成,全市内资市场主体突破30万大关,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为泉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让百姓畅享美丽泉州。 (陈晓东 摄)

幸福泉州

整治修复生态系统

惠屿岛变身美丽岛

登上惠屿岛,岸边几位开牡蛎、捆海带的妇女跃入眼帘,众人脸上怡然自得的样子,让人感觉时间一下子就慢了下来。原本的垃圾山变成了岛上的休闲公园,沿环岛路而行,道路干净整洁,路边一处海上渔村的浮雕栩栩如生。仔细看,浮雕上的棕榈树显得特别立体,原来树干是排污管。“以前我们这个路很窄,下面是陡坡,路旁边都是鸡圈、猪圈和旱厕。”惠屿岛惠屿村委会主任肖清林介绍,原来岛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在一侧,密集的房屋造成道路的狭小杂乱,这次的惠屿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专门对海岛道路进行了平整拓宽,今后上岛只要沿着有石栏杆的路走,就不会迷路,还能欣赏岛上的风景。

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9月,国家海洋局批准泉州市实施惠屿海岛整治修复及保护项目,其中国家补助750万元。项目包括垃圾整治与清理、水资源综合利用、海水养殖整治、植被生态修复与绿化、基础配套设施改造五大工程,于2013年4月正式动工建设,2013年11月底完成,成为国家海洋局下达我省的同类海岛整治项目中实施进度最快的项目。项目实施后,不仅有效修复了海岛生态系统,也全面改善了海岛的基础设施条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丰满

数字图书馆博物馆走进生活

轻点屏幕,就能随时浏览泉州图书馆的正版书籍,饱览泉州各大博物馆的珍贵馆藏。这是“文都”建设以来,泉州人可享受到的最新鲜的文化体验。

日前,“泉州网上博物馆”建设项目启动。未来,市民只需登录泉州网,就能赏遍泉州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在此之前,泉州市图书馆率先推出了移动图书馆“掌中泉图”服务,读者可通过手机自主完成馆藏查阅、到期提醒、预约和续借以及免费下载图书等服务。同时投入使用的还有电子书借阅机,每天24小时为读者免费提供正版电子图书下载阅读服务,包括2000种三年内出版的畅销类图书以及每月远程更新的100种图书。

从数字图书馆到数字博物馆,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以来,不仅泉州人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提级更是有目共睹。记者了解到,今年,泉州市将大力实施2个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剧团公益性演出;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服务点。实施2个市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泉州市2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首期);扶持文艺精品公益性演出。今后,泉州市将进一步完善基层设施网络,争取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美丽乡村抽芽长穗

99%乡镇成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

今年春节,外出经营超市的小黄回到家乡永春县湖洋镇蓬莱村过年,发现村子变化不小。小时候摸过鱼的武陵溪成为光鱼保护区,划出垂钓区、观赏区,沿溪立面整饰一新。村庄周围、村民庭院多了不少名贵树木。

环境变美了,村民的生活也更加丰富了。新建的老人活动中心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280多个老年人组成了琵琶队、伯鼓队、腰鼓队、铜乐队等10支队伍,舞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南音室、棋牌室、气排球场、门球场等不时可见银发一族。

泉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这样的变化数不胜数。如今,沿着环境整治型、保留改造型、聚集发展型、集中新建型、古村保护型的不同道路,多样的美丽在泉州的田野上抽芽长穗。全市共建成10个省级生态县、3个国家级生态县、132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659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分别占乡镇、村总数的99%和80.5%。去年,市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段建设、农村卫生保洁奖补、涉农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林下经济、造福工程等。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农村环境卫生清洁保洁经费2.53亿元,建立起市、县、乡三级农村卫生考评机制。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