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丝路起点开启合作新篇 首届中阿城市论坛在泉举行

qz.fjsen.com 2014-06-18 07:41:5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丝路起点开启合作新篇 首届中阿城市论坛在泉举行

艾力更·依明巴海、阿卜杜拉赫曼·杜阿吉、邓力平、郑晓松、黄少萍、郑新聪出席开幕式

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昨日在泉州开幕。图为与会嘉宾现场交流。 (陈小阳 摄)

本报讯(记者 郑意凡)17日,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在“海丝起点”泉州开幕,来自19个阿盟城市的代表、驻华使节、专家学者及中央有关部委、各有关省(市、区)代表等200多人莅会。论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阿拉伯城市组织主办,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外事办公室承办,以“丝路起点、合作新篇”为主题,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中阿城市经贸合作前景等议题。这也是泉州首次承办国家级国际会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会长艾力更·依明巴海,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力平、副省长郑晓松,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市长郑新聪等中方代表,以及阿拉伯城市组织代表阿卜杜拉赫曼·杜阿吉、苏丹喀土穆州副州长萨迪格·谢赫,阿盟驻京办大使加尼姆·希卜里等阿方嘉宾参加会议。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副会长冯佐库主持会议。

艾力更·依明巴海在致辞中指出,中阿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两千多年前,双方通过丝绸之路开展货物贸易、文化传播,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中阿交流与合作也跃上了新的平台,这其中,城市合作、城市外交是重要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在此次中阿城市论坛上,来自十余个阿拉伯国家和组织的代表同中方地方政府负责人,在泉州这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中阿文明、经贸交流的重要起点相聚,共同探讨中阿城市间未来的合作与发展,寄托了中阿双方在新时期发展相互间关系的良好愿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弘扬丝路精神、共建“一带一路”的共同发展目标将为中阿合作注入不竭动力。在与会各方代表共同努力下,中阿城市论坛将为丰富中阿双方合作内容,提升合作水平,造福人民贡献积极力量。

阿拉伯城市组织代表阿卜杜拉赫曼·杜阿吉代表阿拉伯城市组织秘书长阿卜杜阿齐兹·阿德萨尼致辞。他说,很高兴来到“刺桐城”泉州,刺桐是和平、和谐、友爱的象征。我们为密切交流、推动合作、传承友谊而来,相信务实开放的合作,将让双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今天的论坛,也将带动今后中阿开展一系列相关论坛,探讨我们共同关心的重要话题。而且这个论坛是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为双方未来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和视野。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中阿人民曾远涉重洋、互通有无,实现友好往来、文化交融,并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今社会,阿拉伯城市面临的挑战同样也是中国城市面临的挑战。因此今天我们在此相聚,联络友谊,希望推动中阿双方以城市为重要载体,真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郑晓松在致辞中指出,福建同阿拉伯国家的友谊与合作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至今泉州阿拉伯后裔还有5万多人。新世纪,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迎来更加重要的发展机遇。不久前,中阿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刚刚结束,在此新形势下举办中阿城市论坛,对落实中阿国家合作论坛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优势明显、责任重大,希望此次论坛能够进一步巩固福建与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谊,推动两地开展更多务实有效的合作,开展友城交流,扩大贸易规模,促进双向投资,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黄少萍代表泉州市委、市政府和836万泉州人民,向莅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她说,作为“海丝”重要起点城市,泉州真切见证了中阿交往的悠久历史。改革开放以来,中东更成为泉州最大进口市场和第四大出口市场。泉州与“海丝”沿线城市产业互补性强,经贸合作往来密切、潜力巨大,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很好的现实基础,今后将充分发挥“海丝”起点城市作用,以“文化引领、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主线,积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在中阿城市交往中展现更大作为。她倡议,与会各方以本届论坛为契机,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共同开辟互利共赢的崭新未来。

本届论坛将持续到18日。其间中阿城市代表和专家学者将进行分议题讨论,商定会议机制,确定下届论坛的承办城市,还将举行友好交流、友城交流备忘录签字仪式等活动。

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会场上,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晚报社和泉州市外事侨务办联合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摄影展”赢得了不少与会代表的赞赏。影展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泉州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和泉州新貌三大主题,共有80多幅作品,均由本社摄影记者和泉州晚报东南图片社签约摄影师拍摄。

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上,泉州倡议——

建立“21世纪海丝”城市联盟

本报讯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日渐明晰,泉州“21世纪海丝先行区”建设扎实推进。在昨日开幕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上,市委书记黄少萍倡议,利用论坛期间所形成的人脉资源和达成的共识,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一起回忆相知相交的美好历史,共同开辟互利共赢的崭新未来,为打造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振兴“一带一路”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系全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举办的地方政府交流活动,被写入第六届中阿部长级会议文件。此次在泉举办的首届“中阿城市论坛”以“丝路起点、合作新篇”为主题,积极响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的号召,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构想的重大举措。

论坛共分三个议题进行讨论:一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二是中阿城市间经贸及投资合作前景,三是会议机制、下届承办城市等事项,宣读有关会议文件。

抢抓“海丝”先机 推动深度合作

泉州重磅推介162个年度重点招商项目

本报讯 这是一次增进友谊的盛会,更是一次加强合作的良机。值此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在泉州召开之际,我市向中外与会嘉宾重磅推介今年度162个重点招商项目,期待在“海丝”风行中再次收获互动共荣。

投资优势

1300年海交情缘期待再续

市发改委主任吕刚说,泉州的投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基础、海洋岸线资源和区位条件、历史文化底蕴和营商传统三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与阿拉伯半岛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经贸往来历来十分密切。”吕刚说,早在1300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就让泉州与阿拉伯国家紧密相连。从那时起,中东地区就是泉州的主要贸易伙伴。截至目前,中东地区已经成为泉州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四大出口市场,年贸易额近百亿美元。

投资方向

“4+4+4+1+1”产业规划迎客来

时至今日,泉州的招商早已告别了“捡到篮里都是菜”。乘势“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泉州的蓝图愿景需要哪些类型的产业?

记者了解到,我市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产业将巩固提升纺织鞋服、建筑建材、食品饮料、工艺制品四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光电信息、造纸印刷四大成长型产业;加快培育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洋产业。

其中,石油化工产业上,2013年产值1329亿元,到2020年将力争实现产值5100亿元,重点发展各类合成纤维原料、合成材料、化工中下游产业项目。纺织鞋服产业上,2013年产值3202亿元,今后将重点发展复合差别化纤维等高新技术纤维,新型高端纺织面料,新型漂染,数字印花等后整理项目。建材家居产业上,2013年产值960亿元,今后将重点发展高端石材产品、水暖洁具、高品质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消防器材等产业项目。金融服务业上,充分利用泉州获批国家级“金改区”契机,重点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引进外资银行、创设民营银行、村镇银行,培育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民间投资管理公司、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服务机构。海洋产业上,2013年,我市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值1085亿元,目前正规划建设海洋科技产业示范区,将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工等产业项目,力争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产值达1800亿元。产业投资领域之外,基础设施投资同样饱含合作潜力。此外,得益于“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等机遇,社会民生投资上,也有很多投资机会。

相关链接

162个重点招商项目

今年总投资2650亿元

为推动中阿深层次合作,泉州已伸出招商投资“橄榄枝”。具体到今年,总投资2650亿元的162个年度重点招商项目蓄势以待。

据悉,这162个项目,具体为基础设施项目12个、城市建设项目8个、园区平台项目27个、工业项目35个、服务业项目75个、农业项目5个。

20多位中阿城市代表和专家学者畅谈——

丝路起点 合作新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周烈)

回顾历史,中阿双方有着怎样的深厚友谊?展望未来,中阿双方又应如何优势互补、务实合作,走向更加光明的前景?昨日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上,20多位阿拉伯和国内城市代表以及专家学者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中阿城市间合作前景畅所欲言,在观点碰撞间,呈现了一场思想的盛宴。本报记者特摘录部分与泉州相关的精彩观点,与读者共同分享。

议题一:

如何建设“一带一路”

从经贸向人文 泉州大有作为

搭建“心灵丝绸之路”

中阿双方面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不能只等同于进出口石油、矿产,而应努力扩大双方包括农业、制造业、金融、科教文化等在内的全领域合作,推动双方的共识从政府层面向企业、向民间延伸拓展。特别是要加强双方官方和民间多层次的人文交流,搭建连接中阿人民的“心灵丝绸之路”,推动双方关系在稳定和可预见的环境中顺利发展。

期待携手海丝起点城市泉州

(浙江省义乌市外事与侨务办公室主任王建新)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在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如今被阿拉伯商人称为“阿里巴巴宝库”的义乌,也是新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义乌拥有市场上的优势,而泉州则拥有历史、地缘、产业等各方面的优势,希望两座城市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海洋文明将让泉州古港重焕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城市经济研究室主任刘治彦)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今后10年将是中阿深化合作、扩大交流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21世纪是海洋文明时代,可以预见,今后中阿双方不仅可以在常规商品贸易方面互通有无,更可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领域展开合作。这个过程中,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古港,将迎来全新契机,重新焕发活力。

在挖掘遗存伊斯兰文化中探索合作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暨南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副所长王元林)

泉州、广州等城市历史上是我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交流的见证,至今仍留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可以通过挖掘遗存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伊斯兰教文化,从文化符号来探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从伊斯兰教文化中包容性、继承性、开拓性、实践性、区域性等特征中摸索“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式,进一步发展中阿地方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更多的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泉州要发挥“海丝”魂作用

(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陈达生)

历史上,泉州城市曾以阿拉伯文“宰(刺)桐城”名扬世界,被马可·波罗称之为世界第一大港。迄今中国所保存的中世纪阿拉伯碑铭70%在泉州。改革开放以后,泉州最先迈出步伐,丝绸、服装、鞋帽、瓷器、茶叶、石材贸易迅速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铺开。1988-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综合考察项目”,把泉州定为在中国的最主要考察地。

今日,泉州响应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号召,率先承担举办首届“中国阿拉伯城市论坛”,更要发挥海上丝绸丝路之魂、中阿人民交流之根的作用地位,在中阿交流合作新征程中再次扬帆起航。

议题二:

中阿城市间合作前景

推动双方经济文化上的发展

泉州与黎巴嫩城市形神相似

(黎巴嫩巴尔贝克副市长欧麦尔·苏尔赫)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尽管长途跋涉,但是泉州人民的热情和泉州城市的美丽让我感到非常舒服和开心。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和丰富多元、保存完好的遗迹,泉州和黎巴嫩是很像的。希望今后在石油、天然气等经济贸易往来的基础上,双方在文化上的交流也可以逐渐增多。

我非常希望泉州到黎巴嫩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两地、两国间的友谊,推动双方长远的经济文化上的发展。

泉州要更好推介海丝起点城市形象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庄景辉)

历史上没有一个城市像泉州这样,海外贸易之兴盛,港市风貌之繁荣的持续时间之长(唐宋元乃至明清),文化遗存之多(地上水下乃至海外),可谓唯一。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沿线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有着密切的和平友好往来,有着良好的互利合作基础。泉州应该把这样一个城市形象更好地宣传推介出去。对泉州的历史,特别是对泉州在中阿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历史要有很好的把握,对相关涉及的文物和遗迹要有很好的保护,以在中阿合作交流中营造更加良好的氛围。

愿与泉州签订友城协议

(巴勒斯坦贝托利亚市市长 利比赫·道拉)

友好城市的关系能很好推动中阿双方的了解和合作。我很希望与泉州以及更多的中国城市,签订友好城市协议,并进一步以协议的形式将合作扩大至经济文化更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

城镇间的合作具有未来意义

(摩洛哥本·杰里尔市城镇委员会主席 图哈米·穆希布)

激活中阿之间更宽、更广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而对于摩洛哥而言,我认为我们双方可以在环境保护、高校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作为城镇委员会主席,我同时希望大家能认识到城镇间合作这个具有未来意义的话题。这样的合作,在阿拉伯语里叫“分散的合作”,意味着各方都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泉州和摩洛哥,可以尝试这样的合作。

他们眼中的泉州

在海丝的“桥头堡”幸福收获

(新疆乌鲁木齐市外事侨务办主任 艾赛特·吾书尔)

泉州和乌鲁木齐,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一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我深深觉得,到泉州参加首届“中阿城市论坛”是一种美好的机缘。更加幸运的是,通过前期的沟通接洽和会议期间的见面详谈,乌鲁木齐与摩洛哥萨达特市已正式决定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将于18日的闭幕仪式上签订。

“我们彼此掌握对方的语言就更好了”

(科威特阿拉伯城市组织秘书长顾问 穆娜·布鲁斯丽)

这是我第五次来中国,第一次来泉州。这座城市气候温润舒适,城市形象靓丽,我非常喜欢。大家都说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但我觉得在现在、当下,泉州充满活力,仿佛辉煌并未离去过。中阿之间今后将迎来更多的合作机会。非常希望双方在增进经贸往来的基础上,加强人文交流交往。比如,我们若能掌握对方的语言,没有了交流的障碍,就更好了。

历史友谊看透透

“刺桐”“大食”千年情

●1300多年前的唐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穆罕默德两个门徒三贤、四贤,来到泉州传教,留下了“圣墓”遗迹,泉州也成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方。

●宋、元时期,大量阿拉伯商人沿着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来到泉州,不仅带来了阿拉伯地区的香料等物,采购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还广泛传播伊斯兰文化。

●元代的泉州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中世纪著名游历家马可·波罗等的游记和《岛夷志略》等中外文献,还有保存至今的各种宗教石刻等,为我们揭示了“回回田地里”(阿拉伯)人及其后裔活跃在“国际都会”泉州的这一历史情境。

●目前,泉州有阿拉伯后裔5万多人。中东地区已经成为泉州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四大出口市场,年贸易额近百亿美元。

泉州的阿拉伯元素

●泉州海外交通史专题博物馆

设有“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专题展览,陈列有伊斯兰教等碑刻石件。

●伊斯兰教圣墓

建于唐代,为伊斯兰教三贤、四贤的墓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

●清净寺

创建于北宋(1009年),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寺内遗留有记录历代穆斯林集资修葺的汉文和古阿拉伯文勒碑石刻。

●陈埭丁氏回族

为阿拉伯番商后裔。元末明初,避居晋江陈埭,与当地汉族同胞和睦共处,建设家园。终发展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陈埭万人丁”。1985年,陈埭丁氏宗祠辟为晋江市博物馆陈埭回族史馆。

●永春篾香

俗称汉口神香,制香工艺源自达埔镇汉口村的蒲氏家族。宋朝末期,曾任泉州市舶司的阿拉伯大商人蒲寿庚,家族世代经营阿拉伯神香配方的香料。明末清初,部分蒲氏后裔迁至永春达埔镇汉口村定居,制香工艺流传至今。

●福建联合石化炼化一体项目

总投资63亿美元,沙特阿美中国有限公司占股25%。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