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出了3名高考状元 南安向阳山沟沟有个状元村
向阳旗星村16年出了3名高考状元,还有两人考取北大 山沟沟有个状元村 藏在大山里的旗星村,教育资源匮乏却人才辈出。 □早报记者 傅恒 颜雅婷 戴晓晖 文/图 南安市向阳乡的油菜花海或许广为人知,但您可能不知道,这里藏着一个“状元村”。向阳乡旗星村,一个离南安市区50多公里、藏在大山里的小山村,人口只有1500多人,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但近年来,这里走出了3名高考状元,其中包括今年高考的省文科投档分状元林子晗。此外记者了解到,从清朝以来,向阳乡就出过多位进士。 这里不只有油菜花海 十五年来出了三状元 向阳乡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山区,与仙游交界,距离南安市区有50多公里。绕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记者来到向阳,第一感觉就是空气格外清新,静谧的乡村里,少了城市的喧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远眺绿树环绕的大山,令人心旷神怡。 提到向阳,也许更多人知道的是这里有美丽的油菜花海,但向阳不只有油菜花,它还是一个“状元之乡”。近年来,向阳出了3名状元学子,都来自旗星村:2014年高考文科投档分状元林子晗、1999年高考文科“数学泉州市状元”林海珍、2001年“南安文科高考状元”林东杰。此外,2008年从向阳初中考取南安一中的林伟南同学在2010年以高二学生身份参加全国数学奥赛获得一等奖,直接被保送北京大学;同年,同村的林燕铭考取北京大学。 今年高考文科投档分状元林子晗就来自旗星村 教育软硬件设施不足 政府重视 爱心人士扶持 向阳地处偏远山区,物质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较慢,基础条件落后,教育软硬件设施不足,整个向阳乡只有一所幼儿园、四所小学和一所初中,高中都要去外面读,全乡共有编制教师55人,分散到这五所学校,学生也相对较少,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每年都有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为学习生活费而愁眉不展,为了不让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近年来,向阳乡高度重视教育,积极向各级有关部门和单位争取各种扶助资金支持。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今年1月,向阳乡公益事业促进会正式成立,爱心人士捐钱捐物,改善学生的上学环境。“前段时间,才有人向学校捐献了5架钢琴。”林校长说。 向阳乡的五台乐山古官道,是当年泉州通往福州的必经之路,也是秀才进京赶考之路。 老师敬业学生勤奋 坚信读书才有出路 “教师大部分是本地人,长年累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乡村教育奉献力量。”向阳中心小学校长林必瑞告诉记者,整个向阳乡的小学老师,几乎没有专职的教师,老师身兼多职,既要授课,又要照顾学生生活,可谓既当爹又当妈。没有专职的老师,学校只能派老师出去接受转工培训,目前,有两个老师在接受英语培训。 学校的管理制度较为健全,晚自习都有老师跟班辅导,老师都很敬业,全身心投入教学。“在山村里教书,对老师来说也算是苦中作乐吧。”林校长说道。 “向阳的孩子,都很淳朴,”林校长说,向阳没有网吧,孩子家里也很少有电脑,受外界的影响小,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们受父辈、老师的影响,心里一直有个信念,“读书才有出路,要靠读书走出大山。”有的孩子天还没亮就会起来读书,就是这份勤奋、质朴,历年来向阳中学的中考成绩,一级达标率都达到50%。 考生采访:状元频出或是巧合 这里学习环境单纯 2011年,就读于南安一中的林伟南,曾在高二年时参加全国数学奥赛获得一等奖,后被保送北京大学。昨日,记者在向阳见到了刚放假回来的林伟南。听闻亲戚林子晗以666分的高分夺得省文科投档分第一名,林伟南也替他开心。 “我想是巧合吧。”聊起向阳乡为何频出状元、优秀学子,林伟南认为,这也许只是巧合,“我一直在向阳念书,高中才离开,林燕铭则是辗转于各地求学,林子晗一直在泉州,三人的成长经历、环境有着极大的差异”。 林伟南小学和初中都在向阳上学,中考时考上南安一中,在他印象中,向阳乡每年考上南安一中的学生并不多,他所在的那届也就4个,2个正常录取,2个定向录取。“若非考上南安一中,我也许也没有机会到北大念书。”考上南安一中后,对数学颇感兴趣且已开始自学课程的林伟南,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奥赛班,2010年他以高二年学生身份参加全国数学奥赛,并获一等奖,2011年被保送北京大学。他说,南安一中较为重视奥赛,并组织培训,其他学校则没有。 2011年,和林伟南同就读于南安一中的向阳老乡林燕铭,也考上了北京大学。“我们此前并不认识,只是知道彼此。”通过对自己的剖析,以及对林燕铭的认识了解,林伟南认为,在向阳乡的学习生活,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林伟南说,向阳乡地处南安北部,是较为偏远的一个乡镇,这里虽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但学校较为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方式也很传统,“我记得当年我们上学时,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来早读了,晚上8点多就下课,但现在很多学校没有早读”,另一方面,向阳乡无论中小学,学习氛围都很好,“这里和城里相比,没有游戏厅,也没有网吧,环境比较单纯”,学生们都努力学习。此外,林伟南认为,向阳乡孩子的父母亲都比较重视小孩的学习。 “若非要找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的根都在向阳乡。”林伟南笑着说。 有此一说:五台乐山古官道 为秀才进京赶考之路 “可能是因为他们都去走了我们乡里的古官道!”据悉,在向阳乡的五台乐山上,有一条古官道,是当年泉州通往福州的必经之路,也是秀才进京赶考之路。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五台乐山一探古道。该古官道位于昭惠庙下庵左侧,苔绿斑斑,古意盎然,据称是泉州目前保存最完整、最长的古官石道。守庙的老人介绍,这条古官石道修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过去,从南安有两条进京大路,一是从丰州经朋山岭过白虹山入仙游,经乐山、永春北上福州、南平入京,二是由丰州经郑山(今洪濑)过汰口驿入永春、德化、尤溪,再至南平北上入京。 沿古道往上走,到昭惠祖庙前,古道被一分为二。一条叫“平步青云”,另一条则唤作“跬步千里”。据介绍,“这是当年泉州通往福州的必经之路,也是秀才们进京赶考之路,是真正意义上的‘官道’。要想‘平步青云’之前,必须先‘跬步千里’,正如《荀子·劝学》所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历史名人蔡襄、张瑞图、朱熹、李光地等,据说也都走过这两条道。 在当地人眼里,向阳乡之所以频出状元和优秀学子,也许与这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关报道>>> 今年高考省文科投档分第一名是南安市向阳乡旗星村人,之前该村多名学子高分考上重点大学—— 千人村庄“学霸”多 旗星村地处偏远,教育理念却不落后。 2014年高考成绩日前揭晓,泉州五中的林子晗以676的高分摘取了省文科投档分第一名的桂冠。据了解,林子晗是南安市向阳乡旗星村人,而在此前的2011年,这个仅有1500余人的旗星村就有两人考上北大,2005年还出了一个南安市文科第一名。 (记者吴志明 文/图) “学霸”多是亲戚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旗星村,遇到了回家过暑假的林伟南,他正在北大读数学专业。2009年10月,就读南安一中高二年级的他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在以高三年学生为主要参赛对象的激烈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福建赛区第一名;2010年,他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决赛夺得一等奖,被北京大学提前录取,成为泉州地区以高二年学生的资质获得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并被北京大学录取的第一位学生。 作为林伟南的同班同学又是同村的林燕铭,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只在向阳乡旗星小学读三个学期,其后辗转于三明、南安等地就读,2008年9月考进南安一中,2011年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据了解,当年南安有6名考生被清华、北大两所高校录取,向阳乡就占了2名,人口只占南安1%的向阳,考上清华、北大的考生却占了33.3%,且这2人均出自于旗星村。 而在此前的2005年高考,该村的林东杰以总分613分,获得南安市文科第一名,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如今也是一名公务员。 记者从旗星村林很昌老人处获悉,旗星村村民多数姓林,林子晗、林伟南、林东杰的曾祖父都是亲兄弟。如果往前追溯到山坪林氏第十三世,林燕铭的祖先排行老大,其他三人的祖先排行第六,算起来也是自己人。 族范家训重视读书 对于为什么旗星村连出“学霸”,林很昌觉得这和林氏的族范家训有一定的关系。他告诉记者,在《九牧邵州联桂山坪林氏族谱》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族范家训”,其中有很多是关于读书的,如“家不论贫富,子女不论智愚,第一要读书”等等。林很昌认为,这些族范家训对于后世子孙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林嘉到老人告诉记者,远的不说,林伟南的父亲和林子晗的父亲成绩也都一直很优秀,两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同学,后来都考上大学,目前两人都在事业单位任职。 林伟南说,自己小的时候,每到中考高考,村里人就经常在谈论谁家的孩子又考出好成绩了。潜移默化之下,他心里也有了一定要把书读好的想法。 走出大山成动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旗星村的几个“学霸”外,近年来向阳乡成绩优秀的学子还有不少,如1999年高考文科“数学泉州市状元”林梅珍、2001年“南安市文科高考状元”姚春德等。此外,姚春德的哥哥姚泰春当年也是凭着优异的成绩考上浙江大学。而2005年向阳中学毕业进入南安一中就读的李培森,曾在全国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向阳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认为,向阳乡位于南安市东北部,地处群山环抱的山区,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也许大家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想法,要读书才能够走出大山,这应该也是他们读书的动力之一。” “政府的重视也是一个原因。”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向阳乡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让孩子们有了一个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来源:东南早报 |
- 2014-06-27丰泽环保局被赞成状元局 泉州两状元父亲在该局工作
- 2014-06-272014年的高考状元们 女学霸居多(组图)
- 2014-06-262014年福建高考成绩揭晓 5位省状元3位来自泉州
- 2014-06-26登上全省之巅 泉州三位高考状元分享学习经验
- 2014-06-262014年福建文理科高考状元出炉 泉州夺得三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