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耳朵的盛宴 永春一都人数百年来保留唱山歌习惯

qz.fjsen.com 2014-07-04 16:48:3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从数百年前起,永春一都人就一直保留着唱山歌的习惯;山歌分单唱和对唱两种,内容多为情歌,男女情歌对唱妙趣横生;近几年来,山歌出现“濒危”迹象,为改变这一现状,多个村庄召集歌手集体亮嗓,曼妙山歌再次飞起来……

一都山歌:耳朵的盛宴

山歌是一种民间文化,歌词贴近生活,韵律悦耳。图为采茶姑娘在田间放声歌唱。

“你会唱山歌吗?会的话,来我们这露一嗓子!”

这是粗犷剽悍的邀请,这也是赤裸裸热辣辣的“挑战”!来到永春一都,会唱山歌的和不会的,请都准备好你们的耳朵,这里有原生态的“中国好声音”,这里有山地的最强音,你在这里随时可能会被请上大自然的歌坛,享受一次纯朴写意的山中歌友会。如果喜欢,请为这飘满大山的歌声转身;如果开心,让我们用歌声将每座青山揽入怀中。

一都镇位于永春县最西部,离县城90多公里,近2万人生活在近200平方公里的群山里,他们一直保留着唱山歌的习惯。一都山歌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目前尚存的歌谱,最古老的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人们在劳动和闲暇时都爱唱山歌,曲调大致相近,既可娱乐,又能表达情感。山歌分单唱和对唱两种,内容多为情歌,男女情歌对唱一般情感充沛,表达强烈,歌词富有“相逗”之意。歌者有时会即兴发挥,平日积攒于心的“妙言妙语”,在对歌时,往往脱口而出,妙趣横生,令听者乐得合不拢嘴。

由于时代变迁,近几年来,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了,山歌出现“濒危”迹象。为挽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都镇的几个村庄近期相继邀请山歌手聚会演唱,并向年轻人面授唱山歌的技巧,让悠扬的山歌声再次阵阵回荡在山野之间。

古老的歌谱被歌手们奉为“珍宝”

男女老幼开怀放歌

男:“嘿……溪水清清竹排贴,娘子京日不挽茶。装甲水水来忐忑,来对山歌免歹势……”

女:“嘿……鱼钻石鼓水清清,身在公园百花争。笑你阿哥也无知,美丽乡村如仙境……”

刚到一都镇三岭村,远远飘来的是那此起彼伏的男女对唱山歌声。他们正在唱的是动听的《美丽乡村动娘心》。悠悠歌声,把山野渲染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卷。这场在永春县一都镇三岭村举办的山歌对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在三岭村,山歌一直都在,只是近些年来,唱的人少了。可是,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又撬动了村民美化家乡的心,也勾起了男女老幼开口唱山歌的瘾。

“就得山歌那调才过瘾,嘿……一开嗓子就招人乐。”村里的老山歌手们此番又能畅快地亮嗓,他们开心极了,“山歌有独唱、有对唱,而且很多都是原本没有词,歌手顺手拈来,即兴编词就唱起了。唱什么?主要是唱生活、唱劳动、唱爱情,这些都是山里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来源。”

他们在乡村的溪流两岸景点唱山歌,一会儿逐个独唱,一会儿男女对唱,场面高潮迭起。歌手们把珍藏在心里的山歌如竹筒里倒豆子般,一首一首地唱了出来,总是唱不过瘾。在一旁观看的游客都说:“还是第一次现场听到山歌对唱,真的太美妙了!山歌手都是散文家,山歌的词句编写得那么优美。”

唱山歌的氛围一形成,人们在家里、山上唱起了山歌,连小孩也跟着哼哼,山歌红火了……山歌手们游览了美丽乡村后,又编写了《美丽乡村动娘心》等10多首新的山歌。“三岭人人都好客,客人那来现泡茶。”这句歌词唱出了三岭的淳朴民风。

山歌迷们经常凑在一块探讨山歌演唱技巧

村内歌手卧虎藏龙

“仙友村洋头角落人口300多,就有几十人会唱山歌,他们经常聚在老人活动中心里唱。”一都镇文化站站长黄昌盛说道。据介绍,在仙友村的双溪角落有两位“山歌迷”——88岁的李宿和50多岁的曾桂英,镇文化站的人员还专门为这两人录了唱山歌的录像,作为乡村里的珍贵山歌资料。

88岁的李宿可谓山歌界的传奇人物。出生于一都镇光山村的她,从14岁就开始唱山歌,70多年来几乎从不间断。还没出嫁前,李宿就用毛笔抄录了好多本歌词,上岁数后还请人用钢笔代为抄写,她的歌词、歌谱、磁带整理时,可以装满满一个大布袋。几十年来,一到晚上,她常独自一人坐在小楼上唱山歌解闷。

“50多岁那时,一次到田间摘草,遇到两位从锦斗来的扛木头的中年男子。他们唱起山歌:新作的菜篮六角星,摘草的娘子很好生,兔子有喂多少只?一斤要卖多少钱?”如今的李宿清晰地记得几十年前的那一幕,“我就对唱起来:新作菜篮六角星,摘草娘子不好生,兔子有喂几十只,一只送你不收钱。”山歌对唱总在不经意间拉近人们的距离,中年男子中的一位紧唱不舍:“十条丝线九条红,摘草的娘子很成人,郎君和你一起摘,和你作阵合两人。”歌词十分露骨,李宿怕影响不好,不想跟他们纠缠,对道:“十条丝线九条红,摘草的娘子不成人,君你赚钱作你赚,和我摘草见笑人。”像这种山间偶遇,男女歌手嘴上“互撩”的场面,在以前可是百见不鲜的。

“李婶(即李宿)是个歌迷,她的记忆力超好,现场应变能力也超强。”李宿的邻居们对这位老山歌手敬服不已。其实像李宿这样痴迷山歌数十年的人还有不少,在一都的乡村中可谓“卧虎藏龙”,保不准哪个路人就是一位很会唱山歌的高手。

江上对歌也成一种新时尚

田间歌赛热情如火

“几十年前了,那会儿我们还是年轻小伙子呢,跟大田人对歌,输了……”在黄田村,50多岁的老李谈起对歌往事忍不住哈哈大笑,“那天,我们两三个年轻人正在田里干活,遇到对面的几个大田姑娘,我们就想逗她们一逗,于是挑起了对歌比赛。没曾想,大田姑娘太能唱了,结果一天下来我们输了。于是约定第二天再战。”

满心不服气的年轻人当晚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找来歌谱抄写,忙乎到凌晨。第二天一早,信心满满的五六位黄田小伙子再次来到田里,猜想着对方不敢应战。“没想到才几分钟,她们就来了。”老李说,“我们赶紧唱起来,想打她们一个措手不及,没想到她们应对自如。”

比赛进行到中午,胜负未分。于是两边热情如火的年轻人就凑一块在地里煮饭吃,吃完接着比。“最后,我们还是输了,输得心服口服。”老李乐呵呵地回忆道。

“山歌是一种民间文化,它的歌词特别贴近生活,而韵脚又能让歌曲悦耳、走心。”泉州师院南音专业毕业生、三岭村人曾碧清聊起山歌时,相当兴奋,她说初中时就学过一点点,可惜没学成,“写毕业论文时,我就想过山歌这个题,虽然最后没写成,但以后我一定会多研究、多关注的。也希望更多人能跟我们一起为山歌多注入新鲜的元素,让山歌曲调更多样,内容更丰富。”

男女对唱一般情感充沛,表达强烈,讲究琴瑟和谐。

从未被遗忘的一都山歌

“山歌民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它语言朴素真挚,曲调流畅优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随着时代变迁,山歌已经濒临灭绝,为此最近5年,我们文化站就开始着手收集整理山歌。”黄昌盛说,他们走村入户,到山歌手家中寻访,拍照、录像、复印山歌词,经过努力终于整理出几百首或长或短的山歌。《手巾歌》、《艰苦歌》、《陈三歌》和《石榴歌》等100多首成篇的动听山歌都还保存得不错,最早的歌谱已经超过百年。这些山歌,有的唱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的讲述一个个朴素的人生道理。比如“树要大丛才有荫,水要大港才会清,火要大把才会光……”还有一些是对生活现象的细致观察,比如“后头一丛桂花树,糖蜂飞来费千秋;哥你生来白甲幼,亲像竹纸包红绸”。当然,山歌里最多的是情歌,山里人唱情歌,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唱得文绉绉。他们见啥唱啥,开口成歌,妙不可言。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发现其实一都山歌一直都没有被遗忘,有些老山歌手始终坚持唱山歌、编山歌,比如《妇女翻身歌》、《采茶歌》等都是近年来的作品。”黄昌盛说。同时,多位山歌手也表示,应该在保留一都山歌原生态韵味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流行元素,传承与创新并举,这样才能为一都山歌唤回蓬勃的生命力。

 

老山歌手陈宗正在研究歌谱《陈三五娘》

88岁的李宿可谓山歌界的传奇人物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