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环湾第一桥
2014-07-14 09:16:05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7月4日、6日、8日,记者先后采访了大桥施工人员。建设高峰期,同时有700多人在现场施工,正是他们艰苦奋战1000多个日夜,泉州湾跨海大桥,正逐渐显示出威武雄姿。

石块拱桥——

“搭积木”借巧力 难跨江河留有缺憾

场景2:时间来到20世纪70年代,工人们不用下水,在水上把质量上乘的松木锯成方块,按桥的一比一大小,将方木拼成拱架。这时,另一拨工友,三三两两担着石块赶来。工人们拿起石块在拱架上试拼拱桥。由于只是试拼,不用沙浆黏合。拼完后,验收方验收认为这一“模型”达到设计要求了,工人们的试验就算成功了,可以实际开建。

在上世纪70年代,在泉州流行的石拱桥建造技术,说白了,跟现在孩子们玩的积木游戏差不多。

洛阳桥的造桥技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包括当时建起的旧金鸡桥,也采用同样的筑基方法。70年代,石拱桥兴起,永春、德化、南安等地都建有石拱桥。

那个年代里,钢筋水泥不足,建石拱桥不需要动用多少机械设备,被锯成方形的松木和许多小石块,就能“拼”起一座桥,过程类似于玩积木游戏。建设时在岸两头同时开工,用松木搭拱架。搭完后将石块一块块垒上去,待石头拱架合龙后,松木拱架即可拆除,但最大跨径不超过50米。

“拱线合龙后,桥体重力会传到拱轴线上,分散到桥两边。”尤建才说,这就是拱桥无需桥墩的原理。

跨海修桥——

海上神技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场景3:两江交汇入海口,水深数十米,风大浪急,并非施工作业之良地,但凭借发达的技术,如今,顶着海风烈日,泉州人正在这里创造新的桥梁奇迹:一件件硕大无比的干拼组合梁、防撞钢套箱,均重达数百吨,它们在岸上被预造好,通过大型运输驳船,送到海中预定位置。这时,吊塔出手,一件件精准安装到位……

“在几十米深的海底筑基、建百米高的塔柱,这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但对于如今的造桥科技而言,只是‘小菜一碟’。”尤建才说,近年来,泉州的造桥技术运用飞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泉州共建成大中桥梁2500多座,其中,1949年至1979年建成631座,1979年至2008年建成1899座,几乎涵盖目前我国所有桥梁类型。

1980年开建的泉州大桥,为钢筋混凝土π型拱桥;1994年在安溪凤城开建的是铁索桥;1994年,由爱国华侨捐建的安溪铭选大桥,是福建省率先采用的中承式钢管拱桥;1996年12月建成的泉州刺桐大桥,开创了泉州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的先河;1997年建成的永春县内格桥,为单跨120米箱型拱桥,桥梁修建于93米深的峡谷中,是目前泉州乃至福建省单跨最长、最高的拱桥;2005年开建的泉州晋江大桥,是泉州市第一座斜拉桥。

而如今,泉州湾跨海大桥又将翻开新的历史。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