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环湾第一桥
2014-07-14 09:16:05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7月4日、6日、8日,记者先后采访了大桥施工人员。建设高峰期,同时有700多人在现场施工,正是他们艰苦奋战1000多个日夜,泉州湾跨海大桥,正逐渐显示出威武雄姿。

跨海 环湾梦想花开

人们盼着大桥早日通车

环湾第一桥的建成通车,让泉州湾联“玦”成“环”,环湾成形,对南岸的石狮、北岸的台商投资区,乃至整个泉州湾的意义非凡,影响巨大。

在这个恢宏背景之下,我们把目光收近,关注位于大桥两端的村庄、企业以及隔海相望的夫妻。他们的命运和生活之变化、梦想之实现,正是大桥影响的微缩表现和真切表达。

【村庄】桥南 石狮市蚶江镇水头村

人物:村委会主任王明进

变身“石狮北大门” 实现梦想的契机来了

2008年,当建设跨海大桥仍只是个传说时,石狮蚶江镇水头村的老村长就在设想未来利用跨海大桥带来的便利,发展水产批发,搞乡村集体经济,不再向政府伸手。

老村长的设想,到了2011年就有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契机”(现任村委会主任王明进语):这一年,跨海大桥的施工单位进驻水头村。

水头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00多人,还有约2万多的外来人口。村里除了大小200多家企业外,大部分村民靠滩涂养殖蛏、蛏苗、跳跳鱼等水产生活。年份差时,每年仅蛏苗也能产数千担(每担50公斤),大多销往外省,年产值少则千万元,多则五六千万元。

但厦门等地的批发商忽视了这里优良的蛏和蛏苗,直奔泉州市区去批发水产。这是村委会主任王明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最后的答案是:“是不是没有整体批发,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这里有好水产?”

“大桥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机会。”王明进说,大桥的南端坐落于水头,基础设施将逐渐完善,水产批发市场就能借势建起来。

王明进的信心是有道理的。水头村几乎被交通要道“包围”,北有跨海大桥、锦江外线,南有石狮大道,西有石狮大道水头连接线,东有环湾大道。“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发展水产之外,还可以做石湖港的生意。”水头村离石湖港只有5分钟车程,离市区也就20多分钟,大桥建成后离台商投资区、惠安也是20多分钟的车程,这个村庄的未来站在黄金之上。

“石狮北大门”,这是王明进对水头村的定位。在他看来,跨海大桥通车后,这块贫瘠的土地将身价陡增。

【村庄】桥北 台商区东园镇秀涂村

人物:村支部书记庄智雄

还是靠海吃海 这回“吃法”不一样

谈起秀涂村的历史,头发花白的村支书庄智雄十分自豪,“我们村有着悠久的港口贸易基础,明年大桥通车,作为北岸的‘桥头堡’,前景一片大好”。

东园镇秀涂村,地处台商投资区南侧,秀涂面积不大,临海岸线近4公里,是一个靠海为生的典型小渔村,现有常住人口2700多人。

历史上,秀涂海上贸易十分繁盛。村里现存五处县级文物古迹,全部与航海有关。“有厦门海关秀涂分关报关行遗址,还有一条民国时代兴起的古街,从海边一直延续到村里,可见当年繁忙景象”,庄智雄如数家珍,“还有一座望远楼,高17.40米,用石板、水泥加钢筋,垒砌而成,始建于民国初年(1912年),是当时秀涂瞭望海上情况的第一高楼”。

从历史回到现今。庄智雄说,“村里除了滩涂养殖外,主要靠自造船只,出海捕鱼”。上世纪初从海上来的煤炭食盐、家电五金等货物,都从这里接驳,再通过陆运和江运,运进泉州城。但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海上运输衰落,“村民为了生存,就自己造船出海”。

进入21世纪,随着沿海大通道的修建、后渚大桥的通车,以及台商投资区的发展,边远渔村变得炙手可热。“跨海大桥又从我们这里穿过。”庄智雄难掩兴奋地说,“交通往南直抵石狮,往北可上南惠高速,往东则是西沙湾和崇武,这必将吸引高端企业入驻。”

庄智雄透露,村两委初步设想抓住交通优势,挖掘现存的航海史迹,借力优越的海景资源,发展海上旅游,“天时地利人和,只要上面给政策,村里的第三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