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传承与创新 ——写在东南网文都文产观察期间

qz.fjsen.com 2014-07-17 09:18: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传承与创新

——写在东南网文都文产观察暨工艺美术大师巡访期间

东南网7月17日讯(本网记者)对泉州来说,今年是值得纪念的。今年是泉州获批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之后的“文都活动年”,也是泉州各个传统产业“二次创业 转型提质”的关键年。很多人忽略的是,2014年还是泉州工艺美术国营厂建厂60周年。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看来,“工艺美术”对泉州意义重大,泉州之所以能评上历史文化名城,工艺美术是重中之重的支撑,同时,以惠安雕艺、德化陶瓷、安溪藤铁等为代表的泉州工艺美术,在某种意义上,是泉州传统产业的缩影。

然而,现实与希望并不相称。在时间洪流中,造就了江加走、李尧宝等众多民间大师的泉州工艺美术国营厂已改制成泉州工艺美术工业公司,原本聚合在厂里的诸多工艺美术种类已经分散四处,大多数从正儿八经的工厂变成了家庭小作坊。

目前存在的24个工艺美术种类,多数传人寥寥,有的甚至已“断流”。这让72岁高龄的卢思立很是着急,他一直在大声疾呼:“传承,传承,工艺美术的传承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而在另外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国明看来,传承遇到困难,是因为创新上出现了问题,他认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传承”。

与此同时,安溪藤铁产业鼻祖陈清河感叹,藤铁产业之所以有今天将近50个亿的规模,传承与创新不可或缺;从上世纪70年代的竹编开始,到80年代的藤编,再到90年代的藤铁,直至今天的家居工艺,一个产业,40多年来,从一个厂到近500家公司,一直在传,也一直在创,重要的是它一直在前进。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欣喜地看到,除了藤铁,泉州不少传统产业一直在曲折中前进。德化陶瓷、惠安雕艺、泉州刻纸、木偶制作、永春蔑香、南安石材水暖等都在不断向文化领域掘金,探索如何在保护中传承、传承中创新,如何突破传统,寻求更广阔的发展之路。柯宏荣、苏献忠、张文山、陈淑恋、黄丽凤、苏碰辉等工艺美术大师都在各自的领域发展突出,为产业转型升级贡献着一份力。

这一切都在指向着一个共同的命题:只有传承与创新的两者兼具,才能让文化产业永葆活力与生命力。传承必须依赖创新才能维系,创新必须以传承作为基石。

因此,我们将泉州文化产业观察与工艺美术大师这一容易被忽略的群体进行巡访,寻找其中的“传承与创新”的“典型人物”及“典型企业”,树立可供借鉴的标杆,让更多的泉州人暂时停下向外张望的目光,多审视、多关注自己的文化。

目前,东南网泉州采访组已陆续完成了安溪、德化、鲤城、丰泽、惠安、永春、台商投资区等7个县(市、区)的巡访,完成了典型企业、传承样本、创新样本和代表性工艺美术大师的梳理,并即将走进晋江、石狮、南安等县(市、区)。在未来的一个月里,采访组将继续聚焦各个县市区,启动“领导访谈”,让各个县市区领导通过本网网络电视平台,推介各自的县域文都品牌。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