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参观郭氏家庙,探寻革命史迹
东南网7月22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韩影 陈邵珣 谢明飞 实习生 吴雅涵 阮清音 文/图)“这里竟然是朱德在泉州唯一落脚过的地方,之前听都没听过。”
“我全国各地去过不少地方,可还从没见过这么高大的红豆杉。”
昨天早上,海都体验团一行11名成员,前往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这些读者中,有退休的老干部,有热衷于书画艺术的退休工人,有小学教师,也有历史、考古方面的专家。他们饶有兴致地在村里转了一圈后,对于驻村书记贾佑明的心头事——如何发展福中村的红色旅游,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贾佑明和村两委都认真听取,并逐条进行记录。
【读者体验】
三伏天凉风习习 千年红豆杉矗立村中
“哇,这里的天可真蓝,白云一大朵一大朵的,好漂亮……”
“是呀,空气也干净,真想打包一些带回去。”
昨日上午10时许,大伙刚下车,就被福中村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深深吸引了。虽是炎热难耐的三伏天,但在海拔900多米高的小山村,被风吹过的感觉却是凉凉的,舒服极了。
知道有读者前来体验,驻村书记贾佑明老早就在村部等候着,还特意换了身新衬衫。
贾佑明带读者走访的第一站,就是朱德红军纪念馆。书记特地请来村里一位76岁的退休老教师林阿伯,为读者解读纪念馆。林阿伯虽已七旬,仍精神矍铄,讲起朱德带兵驻村时,和百姓互动的故事,更是令人觉得妙趣横生。
前来体验的刘志成阿伯,是位考古专家,刚迈进纪念馆大门,就辨出了朱德曾坐过的椅子的朝代。
“你看,这椅子都落满了灰尘,如果把它擦干净些,再用玻璃密封起来,就比较不会受到腐蚀了。”刘志成一边仔细打量这把椅子,一边给书记提出建议。贾佑明当即就把这些记在了本子上。
纪念馆二楼的墙壁上,贴上了朱德、罗荣桓等10多个将军的头像,他们都曾在1929年光顾过福中村。一踏进这个房间,体验团的读者就炸开了锅,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小山村,竟然来过这么多名人。
与朱德红军纪念馆相映成趣的,是村脚下的千年红豆杉。这株树高35.5米,胸围6.19米,虽说树干中空,但仍生机盎然,让众读者连连称奇。此前,据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论证,这株红豆杉,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红豆杉。
————————【点子征集】————————
旅游、书画爱好者陈垂思:
为土特产穿上“红色外衣”
陈垂思说,福中村的苦菜、芦柑、茶叶等土特产,在泉州市区,都是很受欢迎的,但受限于交通状况,要“走出去”并不容易,可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推广时可结合本地的红色文化进行推广。比如“朱老总吃过的苦菜、泡过的红茶”等,进一步提升土特产的附加值。将来,还可以开一些特色餐厅,餐厅的服务人员可以穿上红军衣服,让旅客过一把“红军宴”的瘾。除了红色文化外,村子里随处可见明清两代名家的书画作品。在发展中,还得充分整合这些文化优势。
陈垂思认为,目前来说,福中村的红色旅游景点比较单一,但可以用当地的特色植物毛竹,结合鹅卵石,来制造一些特色景点。福中村的“福”字,就可以好好做文章,比如邀请书法家来采风献墨宝,这也是很有特色的景观。现有梯田上,可以尝试种植一些颜色鲜艳的花,到了开花季,不再是单一的绿色,而是漫山遍野夹杂着各色鲜花,景致肯定很好。那时候,游客自然纷至沓来。
考古专家刘志成:
系统整理红色印迹邀艺术家采风
针对红色文化,刘志成说,可以联系各级老区办、党史办,邀请相关专家,对红军在福中村留下的印迹进行系统研究,并编撰成书,供旅客阅读。他认为,福中村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很适合作家、画家、摄影家等来村中驻点采风,党史专家来此地做一些研究、考察也相当不错。村里可适时邀请这类相关人士前来,扩大影响力。考虑到福中村的路途相对比较远,村子距离牛姆林景区15公里左右,要把游客留在村里,首先一定要盖一个招待所,让游客可以过夜。
此外,他建议,可结合当地的盛产植物,发展一些公益性质的盆景,供游客观赏。福中村盛产红茶,且山泉水甘甜爽口,可以向社会各界集资,发展红茶饮料。
泉州政府部门退休干部林添平:
紧紧围绕朱德纪念馆提高名气
在仔细看完了福中村的规划内容后,林添平认为,在发展福中村红色旅游的思路上,规划中并没有抓住重点。在走过了几处景点后,他认为,重点应该还是朱德红军纪念馆,必须把纪念馆做好,并围绕纪念馆打出福中村的知名度,只要这一点做好了,其他的事情就好办得多。
林添平建议贾书记,可与全国各地的朱德纪念馆进行交流,共享历史资料,“作为福建人,去四川旅游,看了朱德纪念馆,发现原来朱德在永春的福中村住过,村里也有纪念馆。我回家后,肯定会想去看看”。另外,朱德1929年8月率兵进驻福中村,下个月正值85周年,到时可以邀请在泉的一些老革命来村参观、开座谈会,扩大影响力。
除了朱德纪念馆外,还可致力于发展短线农家乐。林添平说,农家乐现在很热门,福中村除了特色菜肴外,若还能提供挖野菜、挖竹笋等其他附属项目的话,对于过惯了都市生活的人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南安市杨村小学教师郑志伟:
拍摄微电影造势红色文化编入课本
作为小学教师,郑志伟授业解惑之余,对互联网也颇有研究。他说,朱德红军纪念馆、红豆杉作为福中村的亮点,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推广。为更好地展现这些亮点及村里的自然风光,还可邀请专业团队来拍摄微电影。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郑志伟认为,朱德纪念馆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干部前往学习。同时,朱德纪念馆、郭氏家庙等资料可编写进校本课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我以前都不知道福中村是朱德在泉州唯一落脚过的地方,网上也找不到任何信息,如果能进入课本,对福中村的知名度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另外,福中村中有许多村民外出,不少农家房因此闲置下来。郑志伟认为,可以将其租来打造成农家客栈,让旅客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
在读大三学生小吴:
发展民宿销售自有品牌芦柑
小吴还是个大三学生,但她可是一个旅游达人,已走过不少古村镇。
在这个90后眼中,福中村的红色旅游景观,风格还不够突出。她觉得,朱德红军纪念馆周围,林立着许多颇具现代气息的多层楼房,让郭氏家庙,与周边显得不太协调。
目前,村庄还处在规划初期,尚不具备相应的接待能力,比如住宿、停车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但小吴并不赞成村庄建招待所,她更喜欢类似民宿和农家客栈等的住处,认为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乡村味道。
“福中村曾有这么多名人来过,却很少有人知道,这说明前期推广还不够。”小吴建议,福中村可以充分利用自媒体等媒介,将村庄最美的一面以及当地土特产推销出去。比如,在芦柑成熟的时候,可以考虑与相关的旅行频道合作,销售福中村自有品牌的芦柑。这样一来,既让村民增收,又提高了村庄的知名度,一举两得。
【书记畅想】
发展生态农林业 创多元致富渠道
红色旅游只是给村庄带来人气的招牌,在贾佑明看来,发展相应的配套经济,才能让村民长效致富。
福中村共有土地10770亩,其中包括耕地798亩、林地8567亩。近年来,茶叶市场一路下滑,福中村自2012年起,就开始尝试“苗木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试着种植红豆杉、台湾樱花、黄金柏、罗汉松和桂花等经济林木,共占地100多亩,部分林木已开始盈利。
为解决短期内村民增收的难题,贾佑明还特意跑了趟与横口相邻的一都镇,并带回了培植菌菇的点子。现在,福中村在他的张罗下,已经有几户村民建起了菌菇房。为保证销路,贾佑明还与一都镇洽谈,达成共享销售渠道的共识。菌菇培植周期短,收效快,如果顺利,今年年底就能看到效益。
除此以外,贾佑明也将扩大生姜种植、成立芦柑合作社、种植生态茶园和毛竹林改造等项目提上日程。他粗略算了一下,启动上述工程,至少需要180万元,村民自筹的能力十分有限,大部分需要向上级争取。所以,这段时间,他也不敢闲下来,但凡有空,就要到省城转转,挨个部门递策划书,为争取资金做准备。
福中村留守老人和妇孺比较多,为集中有效地利用这些劳动力,贾佑明还提出了改造厂房、增加设备、扩大服装代加工规模的想法,以此来增加留守妇女的收入,让村民的腰包一点一点地鼓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