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泉州贡献”
2014-07-28 09:24:4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
对于印尼来说,日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不仅是印尼的古代文化中心,还是印尼现有两个自治特区之一。这座城市与泉州的关系,自100多年前就得到深植民间的深化。 |
广东籍华裔李喜庆正在接受采访,他创办的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是日惹地区最大的华文教育机构。他的身后就是百年前日惹中华学堂成立时的大合影。 由安溪人开创的百年华文教育 对于海外华人来说,华文不但是一门语言,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管道。在印尼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排华时期,为了切断华侨、华裔与祖籍国的联系,华文曾被驱逐出学校。而如今,随着两国关系的友好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华文重返校园,并在华人和印尼原住民当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汉语热”。 “知道吗?在日惹的华人百年前就成立了正规的华文学堂,叫做日惹中华学堂。这在全印尼都是非常早的。”日惹福清公会主席陈启明说。在他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前往位于该校旧址一探究竟。 当年,因为规定华文只可以在宗教场所内教授,日惹中华学堂就设在位于市区的华人宫庙镇灵宫内。如今,这间香火旺盛的宫庙,在其左侧的配殿,仍保留着当年的相关图像资料。包括学校成立伊始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合影留念,以及此后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末的学校周年庆祝活动的照片等,都悬挂于墙壁上。 这其中,有一张相片上的人物将日惹、泉州两城一下拉近,他就是安溪人林恪存。在这张被特意放得更大,并且挂在所有资料正中的相片,中间是一位清朝人装扮的男青年,四周文字表明,这位任职首届校长的泉州乡贤,于1907年6月11日拍摄了这帧照片。 历史穿梭百年。更多的华侨、华裔接过了接力棒,齐心协力在海外发展“百年大计”、传承中华文化。“到目前为止,我的三语学校已办有幼儿园、小学、初中,下学期还将开办高中。”广东籍华裔、日惹崇德三语国民学校、日惹崇德教育基金会李喜庆告诉记者,三语学校在印尼语和英语之外,每周教授四节以上中文。因为看好中国印尼各项交流合作,就学的学生中,华人后代和印尼原住民比例在1:1左右。 从海丝起点城市走出去的地方神明 除了林恪存,镇灵宫内还有其他传入更早、影响更广的泉州“来客”。他们就是泉州的诸多地方神明。 与泉州本地和海外很多地方的宫庙一样,镇灵宫也是一个崇祀多位中国神明的场所。从大殿右侧的一张全宫布局图上,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这座融儒释道三教的庙宇,总计供奉16位神明。除了华人社会普遍敬奉的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观世音、玉皇大帝、太白星君、关帝等以外,广泽尊王、福德正神、保生大帝,让经常在泉州大街小巷邂逅这些本土神明的记者大感亲切,在心里直呼“也算是找到老乡了”。而这也充分说明,数百年前,先行来到日惹的华人中,有为数不少的泉州人,正是他们沿着“海丝”把家乡的神明请到异乡,慰藉无法替代的思乡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