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清华教授 回乡守护古镇
用脚丈量永春岵山寸寸乡土,精准定位每间古厝、1800多棵百年古树
李晓晨对岵山镇的每棵古树和每间古厝都很熟悉
东南网7月3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张帆 田米 见习记者 刘淑清 文/图)
核心提示
走在永春岵山古镇的老树下,53岁的李晓晨一边吃着当地水灵灵的荔枝,一边操着一口京腔,如数家珍地介绍起这座古镇的美好。
李晓晨生在北京,祖籍在岵山。他曾是清华大学的历史教授,后下海经商多年,功成名就时又回到岵山,回归“山林”,重新当起村民的“历史和考古教授”。
这个古镇有350多座百年闽南传统民居,有近2000株百年古树,还有清末炮楼、福茂寨、塘溪古街……今年,永春岵山被列入国家文化部批准实施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中的历史村镇保护区域。岵山镇周书记说,李晓晨有大功劳。
请缨为古镇做规划
“如果你们觉得不行,我就回北京”
一次机缘,让李晓晨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家乡。
2008年,他带着母亲的骨灰回到岵山安葬。镇上的骨灰堂刚好在建,他就买了6个骨灰位,想着父亲和伯伯叔叔们以后也能回来。这个“大动作”,引起了岵山镇头家的注意。镇里找到他,希望为正在筹建的老人院筹点资金。
这次接触后,李晓晨有机会认真走访、了解岵山。他很快就被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这里的古大厝、百年古树无不让他惊叹。再看到古镇改造的规划方案后,他被刺激到了:“完全把这些古厝和古树给破坏了!”
李晓晨说,规划设计单位仅通过卫星定位图制作了一份“大刀阔斧”的规划设计,根本没有考虑到古厝和古树的位置和关系,按照那份规划,很多古厝和古树都要被破坏掉,古镇就毁了。他当下请缨自己做一份规划。“如果你们觉得不行,我就回北京。”扔下这句话,李晓晨开始了两年考古式的踏访。
李晓晨走遍岵山6个拥有古厝、古树的村落,请来当地摄影师,留下1万多张精美的图片;除了自己查资料,研究岵山历史文化,老李还请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30几名师生等人,做了1个多月的深入调研。
最后,当这份充满创意、保留古镇原始风貌的规划案摆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折服了。除了改造方案外,李晓晨还完成一份岵山古街的修缮方案、所有古厝和百年古树的定位,以及90多座古厝的精确测量。
村道两边都是上百年的荔枝树
妻儿也爱上了家乡
“北京空气太差啦,这里的环境好”
留在岵山越久,老李就越舍不得离开,妻儿也跟了过来。“北京空气太差啦,这里的环境好,在这里生活真的非常好。”老李的妻子笑着说,自己很喜欢这里。
前天下午,李晓晨一边漫步在古树阴下,一边跟我们介绍着古镇的各种美好。
在和林村,有一个宋代延续至今的瓦窑,仍用传统的方法烧制黑瓦,提供给村舍、古厝修缮之用。保存较为完整的瓦窑旧址,仅是就地取材,用黄土砌成墙,用木头架起房梁,就遮挡千百年风雨。
村里的古树大多环绕古厝而建。李晓晨说,永春现存古树有2500棵左右,其中岵山镇就占了1800多棵,岵山镇的古树多为百年荔枝树,树木大多环屋而建,基本上古厝有多大,它屋后的古树就有多老。这些树对于处在盆地地形的岵山镇来说十分可贵。
环屋而建,首先起到遮阳的效果,二者可以夯基固本,避免暴雨袭击,山洪冲刷房子;再者就是在洪水来袭时,还能上树躲避。这些都是李晓晨教授通过翻阅大量书籍和实地走访总结出来的。目前,水库的修建,让树木的第三种功能渐渐退化,但是古树对于这座古镇的守护,不仅用荔枝果实作为甜蜜的回报,也为古厝增添风情。
镇里还有福兴堂、福茂寨等文物古迹。福兴堂建于1942年,是爱国商人李武宗所建的闽南古民居,占地1570平方米,精美绝伦的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等让李晓晨津津乐道。
福兴堂里完整的石雕
物质非物质文化 保护双管齐下
“会继续待下去,见证古镇未来”
今年,岵山镇被列入国家文化部批准实施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中的历史村镇保护区域。茂霞村、铺上村、铺下村和塘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北溪村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岵山镇的周书记说,这些都有李晓晨的功劳,他正充当着顾问的角色,帮忙对古镇的旅游开发出谋划策,他们都很感激他的奉献。
“岵山是我的家乡!”李晓晨笑说,自己并不是多么无私,正因家乡情结,他才乐意投入大量的精力。
在岵山镇生活的五六年里,李晓晨走遍了镇里的所有村庄和角落,不仅对古厝、古树等了解透彻,对于岵山镇的饮食、嫁娶、祭祀等非物质文化也十分感兴趣。
他正打算协助镇里将岵山镇的祭祀习俗、塘溪大锅饭、清水祖师的传说等申遗。还有老醋的酿制、手工漆篮的制作工艺,也是他关注的重点。在李晓晨对古镇的未来蓝图中,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应被延续下去。
未来,荔枝飘香的岵山镇将会变成怎样?是否会游人如织,赞美这一切的改变呢?李晓晨说,他还会继续在岵山待下去,去见证这座古镇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