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十大“海丝故事”:父子78年心血共著一本书

qz.fjsen.com 2014-07-31 09:02:07 陈丽娟 谢杨 吕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海交馆里不少宗教石刻都是吴氏父子捐献的,图为2013年10月19日,12个阿拉伯国家的文化部门负责人参观宗教石刻

东南网7月31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谢杨 吕波 实习生 刘阿惠 文/图) 千年轮转,同样一条路,让东南一隅的福建再一次超越了地理的局限。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10月,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明确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2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以上“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

这将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点城市,泉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创新转型的步伐愈加强劲。今年2月23日,“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在泉州举办,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首次透露,泉州将申报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力争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和深化“海丝”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这还是一个崭新的历史节点。泉州将从四个方面先行先试:扩大“海丝”多元文化交流;构建面向“海丝”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拓展与“海丝”国家多领域合作;将泉州建设成为内陆地区接驳“海丝”航路的重要出海通道;搭建“海丝”沟通协作平台。

回望前路,古风回响声声亮;展望新路,生机勃发处处春。面朝大海,胸怀激荡;拥抱蔚蓝,乘风破浪。站在“一带一路”战略潮头,与“海丝”因缘独特的泉州,有动人的故事,更有无量的前景。继“福州建设21世纪海丝枢纽城市”系列报道后,今起,海峡都市报、泉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推出《一路向海——打造21世纪海丝先行区特别策划》——泉州十大“海丝故事”评选,我们将为您讲述15个发生在身边的“海丝故事”,并邀您与我们互动,选出其中的十大“海丝故事”,共同见证这座城市一路向海、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的蓝图风光。网络投票窗口将在15个故事收尾时开放,参与投票的读者将有机会获得惊喜大奖!敬请持续关注这一系列报道。(海都报编辑部)

吴幼雄家里的窗台石是父亲当年淘来的宗教墓碑

海丝故事NO.1 一本书

78年心血 父子共著一本书

有这样一本书,它曾引起海内外学者乃至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1957年,陈毅副总理出国访问时,特意带走了8本。

这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书,它为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宗教、艺术、中外交通、中外古文字和宋元以来外国人在泉州一带的活动,提供了极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泉州作为古代东方最大商港的特殊风采。

这还是一本令人扼腕感慨的书。始作者为编这一本书,耗尽了一生的心血,蒙受了一身的苦痛;他没有因为这本书的出版,尝到功成的喜悦,却带着无尽的遗憾,于1969年悄然辞世。

这本书,名为《泉州宗教石刻》,被誉为“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典范”。书上印着两位作者:吴文良和吴幼雄。

他们是父子。完成这本书,他们一共用了78年。

石刻考古 见证千年外交史

泉州市区县后街彩笔巷,顺着一条青石板路走过去,就是吴幼雄的家。厚重的大门,为整座宅子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和大多数泉州人一样,吴幼雄的待客之道是泡茶,烧水的壶就放在手边的窗台上,窗台石是一块墓碑。

吴幼雄已经习惯了客人们惊讶的眼神,他站起身,介绍客厅的大门。大门的石柱,由三块不同的石头拼接而成。最下方是印度教石刻,中间是佛教石刻,最上方又是印度教石刻。整座房子,凝结了他和父亲吴文良一生的心血。

吴文良,泉州市著名的宗教石刻考古专家。如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内,数百方宗教石刻,大多是吴文良捐赠的,是泉州一千多年对外交流史的重要见证。

如,1946年,吴文良从石匠店抢救出的一方古拉丁文字墓碑,不仅见证了元代泉州有天主教,而且至少有两座天主教堂,为元代泉州与欧洲交通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物证。

数百私藏 一次性捐予国家

吴文良对宗教石刻的热爱,源于其大学期间听了一场考古学家张星烺教授关于泉州考古方面的学术报告会。上世纪20年代,他从厦门大学毕业后,回到泉州,成了一位中学历史老师,并开始搜集、研究古代侨居泉州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等留下的宗教石刻。

在吴幼雄的记忆里,父亲只要有空,就到古城墙附近去搜集石头,或是到别人家里买。那时,许多石刻散落在民间,很多人不懂得它的价值,甚至用来围猪圈的都有。父亲每月的工资,几乎都花在了这上面。有的石头,甚至是父亲一个月的薪水。收集的石刻越来越多,家里都堆不下,索性“装饰”在大门、窗台上,而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日子却过得十分拮据。

但最令家人意想不到的是,上世纪50年代,如此痴迷石刻的吴文良特别“大方”,他将多年私藏的近两百方石刻,一股脑全都捐给了国家。

78载研究 成就“百科全书”

吴文良将他对石刻的研究灌注在了写作上。1957年,他耗费多年心血著成的《泉州宗教石刻》出版,引起海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当年,陈毅副总理出国访问,特意向吴文良要了8本带走。

1965年,中科院院士、享有世界声誉的考古学大师夏鼐先生,希望吴增订原著。可惜次年赶上“文革”,增订工作被迫中断。更遗憾的是,因有海外学者曾与他就书中问题进行书信商榷,吴文良遭人诬陷,1969年,抱憾辞世。

1958年,吴幼雄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为圆父亲的遗愿,他一直从事石刻兼海外交通史研究。结合自己多年的成果,终于在2005年出版《泉州宗教石刻(增订本)》。

至此,父子俩前后共78年的研究,终于成就了一部完整的泉州宗教石刻“百科全书”。

增订本问世当年,学界即这样评价:这本书汇集了泉州地方遗存古代宗教建筑和坟墓的石刻遗物,为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宗教、艺术、中外交通、中外古文字和宋元以来外国人在泉州一带的活动提供了极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展示了泉州作为古代东方最大商港的特殊风采。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