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线搭桥大梦无边 一对泉籍侨领夫妇的海丝梦故土情
一笔一画写家书 认识泉州地理人文 廖彩珍女士是集美大学校友廖荣华的后裔,是当地一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因为从小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学习,她中文功底扎实,精通中华文化。 “作为第一代华裔,我最早是通过家书认识中国,慢慢熟悉它的地理人文。”廖彩珍说,特别是家乡泉州,安溪官桥、龙门,永春的五里街、蓬壶;哪些地方陈姓聚居,哪些地方吴姓聚居……从小帮助当地的华侨写家书,廖彩珍从纸面上传达出的地理、宗族等概念,开始了中华文化的继承。“上苑老农、耕读传家”的祖宅家训,更是通过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烙刻在她心间。廖彩珍所说的家书,我们现在称之为“侨批”。 让人感到浪漫的是,施柏松先生当年正是为廖彩珍女士的这种“中华味”所感动。据施柏松回忆,施廖两家是世家,当年只有十二三岁的他,看到执笔书写家书的廖彩珍,顿时觉得心中的琴弦被拨动,这种感动最终成就了这段“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姻缘。 在继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施廖伉俪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在印尼排华最为严重的上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印尼所有的华文学校都关闭了,华文的字样不允许出现在任何公共场所,他们也没有放弃对子女的华文教育。“中华文化在我们的家庭没有断层。四个孩子都会说中文,这在他们的同龄华裔中,是非常少见的。”施廖伉俪骄傲地说,也因为这一点,在中国和印尼两个国家延续海丝情缘、共谱发展新篇的进程中,他们拥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参与机会。 落地生根推动文化交融 舞剧《天谭》获誉“群岛瑰宝” “我儿时最早学的舞蹈,是云南的孔雀舞;也看过电影《五朵金花》,里面的歌曲非常好听!”作为一名秀外慧中的女性,廖彩珍在华文文学上颇有建树,是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理事长、印尼知名华文作家,不仅如此,她对艺术领域也抱有强烈的兴趣,是印尼书艺协会主席、泗水交响乐团辅导团主席。 传统中华文化艺术启蒙下的文艺情怀,一直延续到她成年。在先生施柏松的全力支持下,这朵情怀与灵思的蓓蕾,积蓄了足够能量,在春光下灿然绽放——2011年,廖彩珍创建巴厘努沙都阿剧院,并统筹推出大型舞蹈剧《天谭》。这部反映印尼各民族风情的舞蹈剧,以千岛之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舞蹈为主旨,淋漓尽致地彰显印尼多元文化的瑰丽与丰盛,一推出就成为轰动印尼、吸引成千上万印尼人与游客前往观看的表演。前中国驻印尼大使卢树民去年观看后在剧院入口亲笔题词:“群岛瑰宝”。 在施廖伉俪看来,落叶归根和落地生根,这两者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统一的。“我们将自己看做是中华文化在印尼的继承者,同时更是印尼文化的传承发展者,是两国民间的和平使者、文化使者。”他们说。 |
- 2014-07-29从宗教文化到体育活动 探寻泗水的“泉州元素”
- 2014-07-28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泉州贡献”
- 2014-07-25泉州伊斯兰文化遗存保护较好 建议藉此为桥多谋福祉
- 2014-07-23千年前输入纺织品 泉州纺织服装业在印尼大有可为
- 2014-07-22“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采访团抵达印尼雅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