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濒临失传的蓑衣制作手艺
2014-08-08 09:57:5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许多人在孩提的时候,都曾见到过穿蓑衣、戴蓑笠的农夫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随着时光的流转,如今,蓑衣人已逐渐模糊成了记忆。

陈奕培老人田间归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许多人在孩提的时候,都曾见到过穿蓑衣、戴蓑笠的农夫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随着时光的流转,如今,蓑衣人已逐渐模糊成了记忆。

在南安诗山镇鹏峰村内,至今还住着一位蓑衣制作人——64岁的陈奕培老人。陈奕培幼年时没有上过学,11岁就跟他父亲开始学习蓑衣的制作方法,距今已有50多年了。据介绍,蓑衣制作属于家族传承的手艺,陈氏蓑衣制作始于清代中后期,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到陈奕培这一代已是第六代了。

编蓑衣并不是件易事,不仅需要精湛的手艺,还需要耐心与细致。编蓑衣有多道工序,包括选棕、拆棕、梳棕、洗棕、甩棕、绞绳、搓绳、编制等。工具也有好几种——棕勾把、绞架子、水槽勾、三角锉、锤子、生油筒、棕针等。一件成品棕(蓑)衣分上下两部分,做一件成品大概需要20多个小时。

二三十年前,蓑衣还曾是农村家家户户的必需品。谈到那段历史,陈奕培师傅脸上洋溢着自豪:“棕毛做的蓑衣特别耐用,下雨天穿够厚实,不怕风吹。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做蓑衣的很吃香,学艺的人很多,经常是几代人或一家人在做。”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蓑衣市场大幅萎缩,年轻人如今都不再学习这门手艺了。陈奕培叹着说:“人老了,整天蹲着腰酸腿疼的,再做一两年我也想退休了。”

如此看来,蓑衣制作手艺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失传。

(黄少锋 摄影报道)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