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上海玩"白天焰火" 《九级浪》展览开幕
2014-08-09 08:31: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
蔡国强在上海完成其在国内的首件“白天焰火”作品《无题:为“蔡国强:九级浪”开幕所作的白天焰火》。8分钟内打出漫天花花草草,优雅静美,将“自然之死”的主题以仪式般的伤感烟花来阐释。 |
东南网8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郭冰德 通讯员 钟立敏)8日下午,当代泉籍著名艺术家蔡国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黄浦江面,完成其在国内的首件“白天焰火”作品《无题:为“蔡国强:九级浪”开幕所作的白天焰火》。8分钟内打出漫天花花草草,优雅静美,将“自然之死”的主题以仪式般的伤感烟花来阐释。 整场白天焰火将大自然拟人化,分成“挽歌”、“追忆”、“慰藉”三幕。第一幕用壮烈的黑白烟花束、瀑布打开序幕,犹如送行的队伍,诵叙人生如歌、悲欣交集的情怀;第二幕是对往事的回忆,以漫天斑斓的颜色烟雾回顾人生往事、岁月如梭,往复的滚滚烟花,激起万千情谊和思绪;第三幕表现人们心中对生命所怀希望的温暖。 呼应此次展览的生态环境主题,白天焰火所用产品均符合环保标准,并主要以食用色素、食品粉、衣服色料等无毒成分构成。 此次白天焰火的作品完成,与2008年8月8日蔡国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完成的《29个足印》整整相隔6年。 相关报道>>> 蔡国强:上海滩上掀起《九级浪》 昨日下午5点,泉籍著名艺术家蔡国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黄浦江面,完成其在国内的首件“白天焰火”作品《无题:为“蔡国强:九级浪”开幕所作的白天焰火》。(陈英杰 摄) 本报讯 (记者叶舒雯)昨日下午,随着国内首件“白天焰火”作品《无题:为“蔡国强:九级浪”开幕所作的白天焰火》的绽放于上海黄浦江的上空,《蔡国强:九级浪》展览拉开帷幕。 此次个展是蔡国强近年来重要创作理念和形式的回顾,也是对蔡国强长年穿梭在世界多元文化间、与当地族群互动合作,实现作品在多种艺术形式甚至文化形态间的转换,持续开拓艺术观念和形式边界的方法论的总结。 据介绍,《蔡国强:九级浪》是首个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当代中国艺术家大型个展。整个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均是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空间量身打造,并对公众开放制作过程,艺术家与观众、空间与作品之间形成实时而直接的对话。观众所见的作品,亦是一系列行为和事件的成果。“此次蔡国强先生结合当代馆‘发电厂’的独特历史背景,直面日益紧迫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丰沛的艺术探索,联动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当下社会生活中意义重大。”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表示。 搭载泉州渔船 蔡国强《九级浪》“重新出发” 《九级浪》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大厅展出 (陈英杰 摄) 昨日下午5时起,泉州籍著名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外黄浦江面,完成其在国内的首件“白天焰火”作品——《无题:为“蔡国强:九级浪”开幕所作的白天焰火》。8分钟内打出漫天花草,或如夏花之绚烂,或如秋叶之静美,将“自然之死”的主题以仪式般的伤感烟花来阐释,也正式拉开了《蔡国强:九级浪》展览(8月8日—10月26日)的帷幕。 □本报记者 叶舒雯 白天焰火 九级浪 “艺术家的责任是把担忧化作共鸣” 作为国内首场白天焰火,来自现场观众的一阵阵惊呼足以成为其震撼效果的最佳注脚。“白天焰火”将大自然拟人化,分为“挽歌”、“追忆”、“慰藉” 三幕。其中,“挽歌”用壮烈的黑白烟花束、“瀑布”拉开序幕,在满场绿色“荒草”焰火乱发中落幕,犹如送行的队伍,诵叙人生如歌的悲欣情怀。“追忆”以漫天斑斓的颜色烟雾回顾人生历历往事;“慰藉” 则以漫天“彩菊”、“白菊”等高空烟弹开始,最终打出满天“黄柳”,表现人们对生命所怀希望的温暖。 此次,直面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生态环境问题,蔡国强在上海以生态为主题办展,在他看来,这是艺术界无法回避的议题,“艺术家的责任是把担忧化作共鸣”。也因此,他介绍,白天焰火所用产品均符合环保标准,并主要以食用色素、食品粉、衣服色料等无毒成分构成。 从以玄黑色浓墨传递死寂沉默的《静墨》,到表现数百年沧桑轮回后外滩回归自然的《没有我们的外滩》,再到表达无尽孤寂与思考的《天堂的空气》,展览不仅直面世界包括中国当下的生态问题,更延伸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人对自然的思考以及对原风景与心灵故乡的追索。 九级浪 “我就像这艘从泉州港驶出的渔船” 在当天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内,一艘来自泉州的渔船上,老虎、熊猫、骆驼……大大小小或凶猛或温顺的动物们耷拉着脑袋,好像在时代的大风浪里晕了头,令人联想起诺亚方舟上被救赎的生命——《九级浪》从泉州到上海,历尽艰辛,完成“海漂”,最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大厅展出,成为展览重要装置作品。 从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开幕当天,驾驶一条从泉州起航的渔船驶进爱尔兰大运河,到如今同样从泉州出发,以饱经风霜的渔船搭载99只仿真动物,展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这一次再出发,对于蔡国强而言,某种程度上亦是艺术生命的重新出发,他说:“我就是一艘船,从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出发,驶向无边世界的第一个港口——上海。” “我很高兴,时至今日,我不断地从家乡泉州吸取艺术的养分,家乡是我艺术创作无限的力量源泉。今后,我希望不仅能从家乡‘带出来’,也希望将我吸纳的东西从世界带回家乡。” 泉州渔船之外,另一幅火药陶瓷作品《春夏秋冬》同样饱含泉州元素,由四件3米宽、2.4米高的240块德化烧制浮雕白陶瓷壁组成,分别展现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象,火药爆破的瞬间冲击与脆弱的陶瓷对峙,爆破出自然四季生动的气韵。 借“泉州现象” 筑文都当代艺术品牌 ——访泉籍当代艺术家陈文令、王明贤 上世纪80年代前后,蔡国强、黄永砯、陈文令、王明贤、向京、徐江等人走出泉州、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佼佼者。昨日,陈文令、王明贤也出现在《蔡国强:九级浪》艺术展现场。如何以国际当代艺术家中的“泉州力量”,推动泉州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他们。 “历史上,巴金、李叔同等大师都曾在泉州播撒下当代艺术的种子。今天,在国际当代艺术展览中,有不少艺术家是用闽南语交流工作的,可见泉州艺术家占的比例非常高,这可以称为当代艺术的‘泉州现象’。”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明贤深情地说,“我们希望把最精彩的当代艺术展带回家乡,也期盼能够和家乡一块,借当代艺术的泉州现象,更好地打造‘东亚文化之都’品牌。” 今年元宵期间,“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系列活动之一的“另一个纬度——泉州当代艺术展”,让越来越多泉州市民受到了当代艺术的文化熏陶。这当中,便有数件由泉籍当代艺术家陈文令专程从台湾运来的展品。“这场由泉籍当代艺术家和本土当代艺术家努力打造的当代艺术展,可以说打响了第一炮。”但在陈文令看来,未来,光有艺术家的推动还不够,还需政府、民间,乃至海内外艺术家、乡贤的加入,将资本与艺术资源充分整合,方能为打造文都的当代艺术品牌注入更多的活力。 □本报记者 叶舒雯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