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敢打“大老虎”的明代惠安名臣——康朗
2014-08-22 10:12:1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历史上,不缺乏“铁面判官”,如西汉的赵广汉,唐代的狄仁杰、徐有功,宋代的包拯、 陈希亮,明代的海瑞等。实际上,在明代中期,泉州惠安县同样出了一位以刚直著称的官员——康朗。

家庙内的康朗塑像栩栩如生

近段时间,中央以空前力度重拳反腐治腐,十八大以来连打数十头“大老虎”,彰显了高层的反腐意志与魄力。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同样不缺乏反腐治腐的“铁面判官”,如西汉的赵广汉,唐代的狄仁杰、徐有功,宋代的包拯、 陈希亮,明代的海瑞等,都是刚正不阿、流芳千古的好官。实际上,在明代中期,泉州惠安县同样出了一位以刚直著称的官员——康朗,他连深受皇帝宠爱的翊国公都敢抓来问斩,世称“铁汉康夫子”。

康朗家庙坐落于惠安螺阳镇五音村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泉郡之“峰” 别样风景

明代中期,惠安先后出了三位杰出人物,民间将他们合称为“惠安三峰”,此三人即“净峰”张岳、“盘峰”康朗和“卓峰”戴一俊。有趣的是,这三个人从政时都在“都察院”这一中央政府机构中任过职——张岳曾官至右都御史,康朗曾任副都御史,而戴一俊则担任过广东按察副使(隶属都察院)。由于他们在位时持正守法,擘断凛凛,所以才被尊为“三峰”。

另外,《福建通史·明·列传八》一书中也曾把“净峰”张岳、“盘峰”康朗、“葵峰”黄光升(晋江籍)并称为明代泉州的“郡中三峰”,黄光升曾任刑部尚书,而且还保护过海瑞,当然也担得起这个“峰”字。从这也不难看出,泉州在明代中期可谓群“峰”兀立、人才济济,许多人身居高位、德行兼备,不失为历史上的一道别样风景。

崧洋山上有“飞炉古地”遗迹

不畏权势 打“虎”获赞

“铁汉康夫子,直声震朝右”。这是惠安康朗家庙大门口一对柱联的联文。据爱好文史的惠安人陈明中先生介绍,“铁汉康夫子”指的就是康朗,他为人耿直,做官时不畏强暴、疾恶如仇,所以才被称为“铁汉康夫子”。

康朗家庙坐落于惠安螺阳镇五音村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建筑宏伟壮观,为土木结构,三进式。今之康朗家庙重建于上世纪80年代,坐西朝东,整栋建筑仍保存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1987年被惠安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康朗家庙,也就是当地康氏的家庙,一般说来,家庙都以姓氏为名,如王氏家庙、林氏家庙等,以人名命名的家庙相对罕见。而康朗家庙这一称呼的来历,据说还是康朗病逝后,明神宗朱翊钧赐他国葬之礼,并下诏为其修建家庙祭祀,故名“康朗家庙”。

明神宗为何如此器重康朗?这与康朗敢打“大老虎”是分不开的。康朗,明正德三年(1508年)生,字用晦,号盘峰,前康铺坑柄(今螺阳镇五音村)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而后入朝为官。在他出任刑部主事时,遇到了第一头“大老虎”——翊国公郭勋。郭勋是明初开国勋臣武定侯郭英六世孙,他承袭武定侯爵位,后在嘉靖朝时进封翊国公。郭勋家族虽以军功起家,但并非粗鄙无文的赳赳武夫。《明史(卷130)》称,“勋桀黠有智数,颇涉书史”,郭勋还擅长书法,并且很会揣测帝意,十分受宠。郭勋挟恩宠,揽朝权,作威作福,网利虐民,最终引发众怒,遭言官弹劾,而被下了“锦衣狱”,镇抚司判其死刑。嘉靖帝不舍得杀郭勋,就令三法司复勘,交由康朗审理。当时郭的亲眷尚有官居显位者,而且嘉靖皇帝“意欲宽勋,屡示意旨”,前后办理郭案的官员大多受到排挤和陷害。形势对于康朗来说,可谓危险重重。但康朗忠于职守,不畏权势,仍按大明律给郭勋定罪,“论勋罪加等,斩”。斩杀“大老虎”郭勋一事,令康朗广受褒扬,“直声震朝右”,嘉靖帝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结果。

菘洋洞曾是晚唐名士韩偓的隐居处

严正忠诚 勤政爱民

将郭勋秉公处治后,康朗升郎中,任浙江按察使佥事,在任上,他又遇上另外一头“金钱豹”——王金箔。

王金箔是浙江富豪,平日为非作歹,结果“犯大辟”(即犯死罪),被捕入狱。恰逢当时的宰相夏言路经浙江,王的亲属贿赂夏相,求他替王金箔减轻罪责。夏言于是帮王金箔说好话,欲使其脱罪。谁曾想,康朗“益肃风裁”,坚持要御史将王金箔依法处死。夏得悉后,恼羞成怒,立即要礼部尚书徐阶上奏折,弹劾康朗。所幸,徐阶早已闻知康朗的人品,对他多加护佑,方免其遭害。因为这事,浙江百姓皆誉康朗为“铁汉康夫子”。

没过多久,康朗升广西参议,分守柳庆,又因督饷有功,受到圣旨嘉奖并赐白金、文绮(丝织品)。由于他勤政爱民,南宁民众想把掘地时得到的东汉马援时期铸造的一口金钟呈献给他,康朗虽知这是无价珍宝,却并不贪财,婉言拒绝了。

因为廉洁奉公,康朗也没少得罪高官。康朗任山东副使时,有一年,奸相严嵩的义子赵文华奉令以工部侍郎之身份巡视山东驻防军旅。所到之处,官吏们都要奉承送礼,惟独康朗不送礼物,只去一封信表示欢迎。赵虽然气得七窍生烟,但深知康朗“政德孚著”,只好“怒目叱去”。不久,康朗转任江西左参政,擢为按察使。其间,严嵩打算侵占家乡江西分宜的大片田地营建私宅。江西按抚皆慑于严的权势,不敢忤违。身任参政的康朗“独力持不可”,坚决反对,严嵩终于无法得逞。因为康朗反腐倡廉,勤整吏治,当地百姓夸他为“康夫子,石圣人”。

后来,康朗升任副都御史,巡抚湖广、贵州,兼督抚湖北、川东等地。陕西制军极力排挤他,严嵩奸党也在朝中说他的坏话。康朗于是没去赴任,向皇帝请求解绶归里。

告老返乡后,康朗在惠安兴办村校,发动村民挖潭开井,兴修水利,修筑道路。其后,有御史向朝廷举荐康朗“严正如包孝肃,忠诚如司马君实”,堪予重用。万历二年(1574年),康朗奉诏进京,是年11月,于福州途中病逝。后来,康朗葬在仙游县枫亭南岭下锦屏山。

崧洋山上有众多摩崖石刻

崧洋名山 贤士留迹

崧洋山,位于惠安螺阳镇境内,峰峦叠翠,吸雾饮雨,在山中道上满布嶙峋怪石,有八仙围棋、两鹂朝天、神蛙含露、震动风石、叠石奇观等二十四景观,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山。据说,崧洋山上也曾留下了康朗的足迹。

在陈明中先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在崧洋山巅找到了一座石砌的宮仔庙,门楣上镌刻“崧洋飞炉古地”几个字,古色古香。庙外大石上有两个凹眼,人们称之为“蟹眼”,用七八尺长的竹竿插入仍不见底。当地村民说,“蟹眼”之水直通东海。宮仔两侧又天生两块大小相近的巨石,相互对峙,左侧的石头上镌刻“祷雨处”三字。据称,古时每逢旱灾,各地农民就会在族长的带领下来到这里,所有的人都身着白衫白裤,然后由族长口念咒语,向天祈雨。这就是祷雨石的来历。

《惠安县志》载:“在县治南,十二余里的菘洋山,山上有宮仔一间,传说宮内香炉飞入康家,而康都堂生。后磐峰(康朗)殁,炉仍飞去,至今宮仔楮镌字犹存。”看守崧洋山宮仔的陈荣顺先生称,这宫仔就是县志记载的“飞炉古地”,康朗年轻时曾在此地读书,只不过传说中的“飞炉”不知所踪。

据介绍,康朗自幼“有异质,端方凝重”。7岁入塾馆,读书过目不忘。16岁时,他与兄弟在崧洋山结庐读书,常以山景树木为题,作诗写文。康朗曾在书斋中悬联:“懒筑垣墙,恐天地笑人迂拘;大开门户,放山川入我胸怀”。时任御史的惠安人张岳来崧洋山游玩时,见到这副对联,当即认为康朗胸有抱负,定能出人头地。另外,《惠安县志》中还载有康朗游崧洋山诗一首:“春游恣攀缘,狂歌入碧烟。海波晴映日,岩岫暗连天。倦歇村中树,行听石上泉。到来迷所处,赖有小童传。” 康朗毕生著作有《中丞诗集》10卷、《中丞文集》10卷、《止戈成略》8卷、《海内诗文抄》12卷、《温陵文献》16卷等。

螺阳镇人李惠珍还告诉我们,在崧洋山的山腰处有一个古洞,名曰“菘洋洞”,曾有名士在此隐居。在她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这个古洞。洞外皆是碧绿山藤覆盖,如果不认真看的话,很容易错过。洞口很窄,仅能容一人探身而下,洞内据说可容纳两三百人。据说,晚唐著名诗人韩偓曾逃难至此,并隐居于此洞。韩偓还为此赋诗一首:“微茫烟水碧云间,挂杖南来渡远山,冠履莫教亲紫阁,衲衣且上傍禅关。青邱有地榛苓茂,故园无阶麦黍繁,午夜钟声闻北阙,六龙绕殿几时攀。”后人将此诗勒刻于崧洋山石壁上。

陈明中先生在五音石塔上敲出悦耳声响。

五音回响 千古流传

崧洋山下有个五音村,村中有座非常出名的“五音石塔”。据陈明中先生介绍,五音石塔离康朗家庙不远,同样与康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在五音村中找到了这座并不算高大的石塔。只见塔高约三四米,呈立体梯形,由条石堆垒而成。在石塔的顶部,放置着5根宽窄长短不一的大青石,这5根大青石与塔身的基石相比,颜色更深,看上去也更古老。陈明中先生爬上石塔,拿着小石头敲击这5块大青石,居然真的发出了不同的音色。“轻轻敲打,就会有音传出。仔细听,你会听到宫、商、角、徵、羽这5个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音……”陈明中介绍说。

据传,明嘉靖年间,泉州府黎太爷到康朗府第拜访,见康朗宗祠(即康朗家庙)是有“燕子归穴”和“金龟石”的风水宝地,遂起忌心,恐康家日后世代为官,便唆使康朗用“金龟石”打造石塔。康朗听从建议,雇佣工人开采“金龟石”建造石塔。没想到,造好的石塔上的青石竟能发出宫、商、角、徵、羽5种不同的声音,清脆悦耳。

作为惠安历史名人,康朗一身正气,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不怵权贵,敢打“大老虎”,这也使他公正廉直的声誉如同五音石塔发出的袅袅清音,必将回荡千古,发人深省。

□本报记者 吴拏云 实习生 林晴佳 潘焱艳 通讯员 陈明中 陈静云/文 实习生 苏歆悦/图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