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西街复兴——十八文魁竞风流
2014-08-30 10:21:34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文魁巷位于西街西路段北向,南起于西街,北通往孝感巷一带。文魁巷又称“十八文魁巷”,得名于明末至清初,生活于巷子里的杨、陈两大家族子侄中举,步入仕途,被颁发过“文魁”匾额。

泉西堂高大的围墙,常让人忽略了边上的文魁巷

中西合璧古大厝 先人中举开钱庄

走过一段曲折的巷弄,文魁巷7号的两层古大厝矗立在院子围墙内,在周围一片现代民宅中,尤为引人注目。在泉州,独栋平房古大厝不难找,但是两层楼房的古大厝相对较少,难得的是古厝经历过近百年风雨,却依然可以看得出当时的气派。

文魁巷7号、9号、11号至13号,都是陈姓人家,据后人讲述,他们的六世祖陈士求曾在清朝为官。这几户人家所在的地方,昔日曾是一座面积很大的古大厝,后来随着子孙繁衍和迁出,古大厝部分被拆,陈姓不同支派的后代分别盖房、休养生息。

奇!洋楼连着“马背”屋顶古厝

7号古厝为两层中西合璧的红砖洋楼,是华侨陈邦镛故居,他虽然出身官宦之家,却选择了从商,经营自己的钱庄,而且在当时的泉州有很多处豪宅。洋楼后方是一座“马背”式屋顶的古大厝,象征建造者当年不凡的身份、地位。

洋楼大厅中央悬挂一幅彩色绣像,绣像上是一个穿着清代朝服的人物,下书“仲俺陈公六十遗像”字样。厅堂里圆柱和横梁精美的雕刻依然清晰可见,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处处见匠心。

据了解,洋楼建于民国23年(1934年,又有一说认为建于清末),其主体建筑为两层楼房,面阔3间,中为大门、两侧为突出三边形构筑,系中西混合式。古厝前为围墙及石铺埕,庭中有八角井一口。屋内为木构墙壁及楼板,厅中悬挂清代朝服人物像一幅;后连平屋1座,面阔3间,深2间,马背顶,山墙开出檐窗2个,较为罕见。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