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是泉州南少林的护寺棍法,传承已有200多年;村民以扁担演练棍法,套路多种,兼枪带棍,开阖之间蕴含精妙武理;施厝村内至今流传着众多扁担英雄的传奇故事
数百年传奇的施厝扁担拳
扁担拳的对练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战
本报记者 吴拏云 陈起拓 文/图
核心提示:
在泉港区,施厝扁担拳可谓家喻户晓,它是当地传承200多年的武艺拳种。据称,施厝扁担拳的前身是泉州南少林的护寺棍法,属泉州南少林武术在民间的遗技。施厝村民以扁担演练棍法,故称“扁担拳”。施厝扁担拳套路有:三斧开天、七步势、十四式、二十四式、三十六式、七十二式和一百零八式。招式势势相承,兼枪带棍,拆练合一,其中诸多动作名称仍沿用古少林之武术术语。
标准的扁担齐眉高
历史悠久 前身为南少林棍法
如今一提武术,许多人会立即联想到竞技比赛、功夫影视作品、武侠小说等等,社会上甚至有认为“武术家都在娱乐圈”的观念存在。从宣传的角度看,武术与影视剧结合确实有放大效应,但武术绝不仅仅是一场“秀”。它是一种以强身健体为主、搏击为辅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是一个以身体运动为载体的大文化。实际上,武术生发于简单的生活。武术界有拳谚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功夫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在平时无意中做出的动作当中。而武者也并非单纯出现在舞台上,更多是默默隐身在社会的角落里。当我们在泉港区施厝村采访扁担拳的传承情况时,这种感受愈加强烈。泉港施厝扁担拳传承已有数百年时间,进到村子里,迎面走来其貌不扬的人,你根本无从判断他是不是练过扁担拳,只有当他取出一杆扁担并将它舞得虎虎生风时,你才会恍然大悟:“哦,高手!”
据泉港区施厝扁担拳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施惠清称,施厝扁担拳的前身是泉州南少林的护寺棍法,属泉州南少林武功在民间的遗技,自清乾隆年间传入施厝已有200多年历史。据说,乾隆年间,泉州南少林寺被毁,武僧洪海和尚劫后余生,浑身烧伤流落到惠北光德里东林铺(今泉港区施厝村),被施、林、吴三姓乡亲收留救治,三年伤愈。洪海感恩村民,始授南少林护寺秘传武功给村民。施姓得传扁担棍法后,在农村日常生活劳动中衍变为“扁担拳”,现村民中仍有“食三年传一支扁担”的说法。
“施厝村人口有4000多,习武者不少,光是扁担拳研究会的成员就有将近130人。”施厝扁担拳文化研究会会长施贻龙说。村中的拳师很少光靠授艺糊口的,他们日常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从商贩、渔民、农夫到建筑工……各行各业的都有,但闲暇时,外衣一扔,扁担棍一拎,一套扁担拳打将开来,照样能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套路众多 招式蕴藏精妙武理
“施厝扁担拳讲究章法森严,沉稳紧凑。”施厝村68岁的老拳师施良文为我们示范扁担拳的起手式。只见他两手做抓棍式,双拳紧紧夹腰,收腹侧身,乍看动作有些滑稽,但其中蕴藏着精妙武理,“防守时一定要侧身,这样才不会把身体的‘大门’敞给对手。躯干‘收’得越紧越好,侧面只能留7寸(约23.3厘米)以内的空间,而成年人正面胸部的宽度约在一尺二至一尺三(约为40至43厘米),这样反击时,一转身就能产生空间上的优势……”施良文滔滔不绝地阐述着扁担拳的精奥之理,纵使外行的我们也能听出来,扁担拳的武学虽朴实、简单,但非常实用。
“看这招——虎仔伸腰!披虎式!虎尾引……”施良文的语速突然加快,身形也如鬼魅般左闪右晃,大喝一声:“喳!”他一个箭步向前蹿,“平行刺……顶角压……缠脚……”一连串的动作带动呼呼风声,手中扁担棍似已舞成一团雪花,令人见之胆寒心惊。
“扁担拳有单练也有‘合格’(即对练),还分为上卦法与下卦法两种,实战性非常强。”施贻龙说,施厝扁担拳套路有:三斧开天、七步势、十四式、二十四式、三十六式、七十二式、一百零八式。“要想学‘合格’,必须先学会三十六式才行。”
拳师施聪荣今年65岁了,在他家里还珍藏着一本已经流传数代人的封面为《少林传授正宗秘方药方》的小册子。据称,这本册子后面记录着扁担拳拳谱,对于今人很有借鉴意义。施聪荣还亲自为我们演练了一套十四式扁担拳。扁担在他手中舞得猎猎生风,那气势如欲翻江倒海。据介绍,扁担拳招式势势相承,兼枪带棍,拆练合一,沉稳紧凑。功架结构严密,朴实无华。劲力则刚、猛、快、粘,技法灵活多变,临阵讲究虚实结合,以快制慢。
扁担拳诸多动作名称仍沿用古少林之武术术语。明抗倭名将俞大猷所著的《剑经》中有:“我起流水渐进,他决来打我手……他起流水进,我后手略高牵,就进杀,大小门皆然。”“起流水”是古武术术语,在早期的少林一式棍法中有此称法,而在施厝扁担拳拳谱中也保留着“流水”、“斜流水”等术语。
扁担英雄 留下众多传奇故事
“扁担拳离不开日常的生产劳动。从古至今,我们的扁担棍都是一根根很普通的扁担,同样用来挑东西。在挑货物时,就可以很自然地锻炼人的臂力、腰力和腿力。”身体壮实如铁塔的拳师施美金告诉我们,他以前用的扁担棍是从南洋带来的,称为“铁木”,粗壮、坚硬,放水里就会沉底。他用这样一根扁担棍能挑起300多斤的货物。“遇到状况时,将货物往两头一甩,棍子顺手抽出,立马变成了防身兵器。”
作为一个可以在劳动中修习、精进的拳种,扁担拳或许不如一些观赏性很强的武技那般讨喜,甚至有些“土土的”。但,就是这“土土的”功夫,在历史上却成就了打虎英雄“长脚锣伯”,以及双棍战土匪、扁担格子弹的良水良财兄弟等传奇式人物。
据泉港第三实小原校长施凤燕署文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施厝村的“长脚锣伯”施文法曾率村民用扁担打死一头斑斓大虎,这虎的虎皮仍完好地供奉在仑头村祠堂里,每年正月游灯,虎皮和菩萨轿都会一起被人们抬出来游村祈福;另外,在1931年冬,良水良财兄弟曾靠手中的扁担,与带枪趁夜来袭的土匪们进行殊死搏斗,最终在村民的帮助下,击退了来犯的土匪。在双方的激战中,良财还用扁担格挡开了一颗飞向他的子弹。这把扁担目前保存在村内,扁担上面还留着触目惊心的弹痕与弹孔。
重视传承 组建青少年习武队
如今,施厝村修炼扁担拳最年长的人是施聪法老先生,今年已经85岁了。据他所言,他修炼扁担拳的时间长达73年。有意思的是,最初他居然是靠到武馆门口偷窥拳师练武,一点点自学扁担拳的。“以前村里练扁担拳,大多是家传的。习武一般在自家祖厅,练的时候要大门紧闭,生怕被外人看见。”施惠清说道,但后来随着扁担拳的传播愈来愈广,“家传秘技”的这层窗户纸也逐渐被捅破了。“大批施厝人外出谋生并在外授艺,使得施厝扁担拳流传渐广,主要是传向莆田、福清、广东、海南、江西、浙江、台湾及南洋诸地。”
80多年前打土匪时被子弹击中的扁担而今被施厝人珍藏了起来,扁担上子弹飞过产生的凹槽仍隐约可见。
扁担拳在施厝村有许多流派,每支流派各有特点。旧时,扁担拳在施厝村民中世代相传,农暇耕余,家家操练,武风很盛,也有不少拳师开起了拳馆。但现在村里练扁担拳的多数是中老年人,青少年一代对这传统拳种的兴趣并不大,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许多施厝年轻人外出“讨生活”,更使扁担拳的传承堪为人忧。泉港区体育总会秘书长陈开登表示,泉港施厝扁担拳是研究南少林武术重要的资源之一,它的传承与保护值得我们共同去关注。目前,村里已经组建起了青少年的扁担拳习武队,人员也在逐渐扩充。相信,在未来,这些年轻的习武者会和他们的前辈一样,把施厝扁担拳发扬光大。
一套扁担拳打将开来,虎虎生风。
这本誊抄的拳谱已经颇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