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县市新闻 > 正文

鲤城区将建设更具生态魅力的“文都”核心区

qz.fjsen.com 2014-09-09 11:32:0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建设更具生态魅力的“文都”核心区

鲤城区通过国家生态区技术评估

曾经荒芜杂乱的行洪河滩地,蝶变成富有文化气息、草木芊绵的生态公园——石笋公园;曾经破败不堪的棚户区,改造成推窗见绿、整洁有序的宜居小区——五堡新风小区;曾经污水横流的臭水沟,演变成植被丰富、绿树成荫的城市景观带——锦坑沟……“环境好了,城市美了!”这是近年来,许多阔别鲤城区多年的乡贤重返故土时最直观的感受。

这一个个美丽传奇的出现、一幅幅宜居图景的绘就,得益于鲤城区坚持生态建设与城市升级、产业转型、美丽城区建设相互融合,精心运作“一山一水一古城”,构建“山、水、城、景”共生共融的特色品牌,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辖区居民的归宿感,夯实鲤城作为中心城区在生态文化建设上的主体地位,展现出鲤城人文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相映成趣的独特魅力,走出一条具有鲤城特色的生态发展道路。

近日,国家环保部考核组对鲤城区创建国家生态区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现场检查评估。考核组对该区的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一致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这一评估的顺利通过为“东亚文化之都”核心区——鲤城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既要金色GDP,又要绿色GDP

寸土寸金的鲤城区,面临“零地增长”和“高基数增长”的双重压力。“既要金色GDP,又要绿色GDP。”鲤城区摒弃发展具有短期效应的高污染企业,而是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大力实施“腾笼换鸟”战略,淘汰一大批落后产能和重污染企业,加快发展“三高两化一无”(高增长、高效益、高节能、国际化、外向化、无污染)的都市型、生态型和高科技型工业,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

该区通过生态建设倒逼产业结构加快转型,有效地助推二、三产业联动升级,产业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13年全区三产结构比例为0.1∶43.6∶56.3;工业经济在零地增长的现实情况下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高于省、市平均水平,2013年全区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0%以上,国家级高新区亩产效益持续提升,亩创税达26万元,集约开发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以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增速和占比均居全市前列。鲤城区GDP的绿色指数日益高企。

硬件要更硬,软件要更软

近年来,鲤城区更加注重通过提升硬件设施建设水平来提高城市环境的宜居指数。目前,该区城市污水管网基本覆盖了所有建成区;新区排洪排涝渠、1号和3号污水提升泵站、7条主干道污水管网及支管网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污水已进入仙石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老城区生活污水基本接入宝洲污水处理厂和北峰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13%。晋江流域区控断面均达功能区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内沟河、破腹沟中段等水质均100%达标,地表水抽样监测达到良好级别。垃圾转运体系不断完善,建成新华北路、树兜等13座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控制目标要求,2013年年底已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项目,全年空气质量均达到功能区Ⅱ类标准。

为确保生态区建设的顺利推进,鲤城区从组织、目标、责任、投入等关键环节切入,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环境监管网络,投入150万元用于区环境监测站的达标建设,配备了功能较为完整的监测设备,全区79个社区都聘请环保监督员。2013年全区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资达7.94亿元,占GDP比重达3.71%。

该区通过设立环保广告牌、宣传栏,制作分发宣传品,提高了群众对生态区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结合“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广泛开展生态参与、环保进社区、生态教育讲座等主题宣传活动。该区还广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全区现有省级环境友好型社区3个、市级环境友好型社区17个、区级环境友好型社区52个,各级环境友好型学校45所,市级环境教育基地1个。目前,该区全区上下形成了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爱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氛围,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96.3%。

(林朝阳 苏彬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