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创新裂变让非遗焕发新生 安溪竹藤编展示受欢迎
2014-09-15 09:02:5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昨日傍晚,为期四天的“文化之都·飘香安溪”文化周落下帷幕。在这期间,要说什么活动最受小朋友的欢迎,无疑就是“天工荟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溪竹藤编展示”。

陈清河教小朋友制作藤编工艺品 (林劲峰 摄)

本报讯(本报记者 孙灿芬)昨日傍晚,为期四天的“文化之都·飘香安溪”文化周落下帷幕。在这期间,要说什么活动最受小朋友的欢迎,无疑就是“天工荟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溪竹藤编展示”。在这里,大家不仅可以欣赏精美的竹藤编作品,还能跟着全国和省劳模、国家非遗项目竹藤编技艺传承人陈清河一起创作,亲手做一件作品带回家。而围观的家长则表示,在非遗传承发展艰难的当下,安溪竹藤编不仅入选国家级非遗,还成为安溪紧随茶业之后的第二大民生产业,其经验值得思索和推广。

深植民间

成就四十亿产值民生产业

在现场,除了获奖的竹编作品外,市民们更多看到的是藤椅、藤篮以及仙鹤、人像等藤铁作品,竹子的身影并不多。而事实上,安溪竹藤编工艺最早的发展,从竹编热水瓶壳起步。

“用竹编制生产生活用具,是盛产竹子的南方省份普遍的生活习俗。但用市场经济的理念发展竹编,安溪在全国开创先河。”陈清河介绍说,1971年,安溪在全国率先设立竹编车间,并想方设法与省进出口工艺品公司挂钩定点,很好地解决了销售问题。短短几年,就成为全国、全省竹编工艺品出口生产的重点基地,生产的竹编热水瓶壳畅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世纪80年代,安溪创办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建省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创新引入藤的元素,竹藤编工艺业迎来新一轮发展。而到了1991年,当“刚柔并济”的火花进入产业——用坚硬铁条与柔软藤丝相结合做出的藤铁工艺产品一经问世,即成为国际市场的潮流时尚。

因应形势,近年来,安溪又拓展内涵外延,将藤铁工艺业提升拓展至家居工艺产业,国内和国外市场两手抓,更好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截至目前,安溪已拥有藤铁家居工艺企业400多家,加工点3000多个,从业者12万人、年产值近40亿元。

创新发展

在变化中摆脱衰亡周期

同样是非遗,安溪铁观音和安溪竹藤编蓬勃发展,安溪蓝印花布却已濒临失传。一兴一衰的比较之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非遗传承发展的命题更为凸显。

在陈清河看来,非遗要传承发展,决不能为了保护而保护,“单纯的保护,无法形成经济社会效益,必然注定是短命的”,因此必须将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并举。他结合安溪竹藤编发展历程说,从体制到材质,从产品到市场,安溪竹藤编一直在创新中裂变,在变化中摆脱事物固有的衰亡周期。

今年上半年,安溪县《关于促进家居工艺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以财政资金的加大投入,强化对内涵外延拓展后的该产业的扶持。作为业界权威,陈清河对这一举措赞赏有加的同时也建议,以产学研结合的理念设立研究所、人才培养基地和相关专业等公共平台,做好产业的同时反哺非遗传承发展。

“文化周的活动很多。希望大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感性享受,同时也看到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背后的努力、经验和启示,以理性的思索和举措为文都建设尽力。”建发办人士表示。

(来源:泉州晚报)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