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1939年他被带上了不归船 6岁被从闽侯卖至永春

qz.fjsen.com 2014-09-18 09:50:47 陈邵珣 夏鹏程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卖身契”

75年前 许多孩子被带走

这么多年过去了,张老先生已不记得父母亲的样子,只记得常是一副类似厨师的装扮,是做豆腐的,好像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家附近有一座大桥,桥的对面是一片竹林,“那时候常有日本的战斗机在低空盘旋,每当这时,大家都会跑过大桥,躲到竹林里避难”。

老人离家那年六岁,这在他的“卖身契”上有写。有一天,他突然就被送到一艘不大的船上。“满满挤着都是人,有几十个小孩子,年纪都和我差不多,大多是男孩。”张老先生说,孩子之间互不相识。不知道在船上晃了多久,到了泉州。之后,孩子们被三五成群分散到各地,其中有10多名小孩,被集中到永春,任人挑选。

张老先生回忆,当时来了不少买家,石鼓镇桃星村就来了好几个。他自己被一户张姓人家选中。后来他才知道,来挑选他的那人,原有一个儿子,但儿子和儿媳妇均已离世,张家无其他子嗣,所以,才花钱买子续香火。

那批孩子中,最终落脚在桃星村的,就有五六个。现今除了和他同龄的郑元长老人外,其余人都已相继辞世。他们几人,都几番寻过亲人。年长他4岁,已故的薛老先生生前几次到闽侯县找寻,但因物是人非,没有任何线索。郑元长老人说,已经断了这个念想,再也不找了。

卖身契上 老人原来姓陈

张老先生的家人说,老人家嘴上不愿承认,但心里却很想了解自己的身世,更希望老家还有亲人,有一天能够相认。老伴记得,家里藏有一份关于丈夫身世的字据,是一张用毛笔书写的红纸。这份《告书》,实为张老先生的“卖身契”,而告书的内容,也揭开了张老先生的部分身世。

告书写于桃星村,当年交易完成后,恐卖方反悔,张家人便请了村里一名有文化的李先生代笔,按照告书所写,张成业原名“陈依俤”,地址为“福州闽侯县第三区第四十六保三甲二户”,亲生母亲为梁春香,因家境贫寒,“无奈托媒及保证人将此子送卖与张鼐先生”,身价“二百七元正”,过门后,“改姓换名……日后生子传孙,永接张家宗支”。媒人“林莲”,落款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八年三月廿四日”(公历1939年)。

如果有读者知道张老先生的身世,可通过拨打968111告诉我们,圆老人和家人的心愿。

《告书》内容

立告书字人,福州闽侯县第三区第四十六保三甲二户陈门梁氏春香,有亲生子名呌(同“叫”)依俤,年登六岁,因家寒孺,无奈托媒及保证人将此子送卖与张鼐先生为侄孙,喜出身价银大二百七元正,其银即日媒保收讫完足。该男听银主迎娶过门,改姓换名,如有夫叔兄弟侄争执,梁氏自出,抵当不干银主之事,日后生子传孙,永接张家宗支,此系甘愿,不敢藉言生端,也无反悔。惟愿根基坚固,易养成人,恐口无凭,立告书字,一纸为照。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