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德化上寨村:挂在峭壁上的村庄
2014-09-19 09:04:2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谢玉妹    我来说两句
    德化县上寨村地势险要,背靠大山,三面悬崖,其地理特征被称为“油灯挂壁”;村外峭壁凌空,村内田园风光;堪称人间奇景;山上的松林郁郁葱葱,在绵延的峻岭上释放着无限的生命能量

□通讯员 郑那君 苏伟民 郑光前 本报记者 吴拏云 文/图

德化县上寨村地势险要,背靠大山,三面悬崖,其地理特征被称为“油灯挂壁”;村外峭壁凌空,村内田园风光;上有高山,下有飞瀑,堪称人间奇景;山上的松林郁郁葱葱,在绵延的峻岭上释放着无限的生命能量

村外山岚如画,美不胜收。

核心提示

很多人不知道德化县上寨村,它如同一位隐者一般,脱尘出世,在雷峰镇海拔922米的地方,你才能找到它的踪迹,以及它的传说。上寨村,一面倚着山腰,其余三面皆为峭壁的村庄,确切地说,这个村庄是建在一块大岩石上的,村里随处可见凸出地表的天然岩石。临峰而眺,三面峭壁尽收眼底——那拔地而起的悬崖,势如刀削,令人望而生畏。看到这,或许你会不禁质疑:这样一个村庄,庄稼如何长成?它的子民是不是早已弃它而去?不瞒你说,这也是未走进村庄之前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

当我们一脚踏入这个有着“油灯挂壁”之说的上寨村,所有的疑虑都得以消融——那环状的石壁竟如发簪一般斜斜地插入整个村庄,令人忍不住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折服!那巨石更多的部分深埋于平坦的田地中,丝毫不影响庄稼的长成。田中偶有一两块微微露出的石头,一不小心就成了美景的点睛之笔。

峭壁上的松树英姿挺拔

“油灯挂壁”的地理环境

从德化县城驱车出发,往城东走,十来分钟即到雷峰镇区,之后驶上蜿蜒曲折的水泥山路,绕过一个弯,还有一个弯,似乎车子正在驶向云端。沿途,我们观树木苍翠,闻松竹清香,听林风鸟鸣,感山间美色,不一会儿,竟已来到了位于海拔922米处的上寨村。

将入村口就有一面高大险峻的峭壁,灰黑的峭壁上下点缀着矮小的松树和红艳的杜鹃花,犹如在严肃的老者身上披了件多彩的衣裳,竟有一种奇特之美。村里人说,上寨村一面依着戴云山麓海拔1606米的土云岐山腰,其余三面皆是峭壁,“风水学”将此险要的地理环境称作“油灯挂壁”。古时,一遇战乱,村民只要把守两个路口,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绕着村子走了一圈,果不然,村子的东、西、南三面皆是深达数百米的悬崖,站在崖上,脚下绝壁千仞,恍若身置云端;而当俯视万丈沟壑,又令人头晕目眩,不敢喘息。

上寨村青山绕绿水,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自然天成的“晒月石”

清晨,青山初醒,朝云出岫。透过村前那块篮球场,我们看到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山峰如笑如眠,带着紫苍的翠色,静卧在绿荫起伏的戴云山西边,你若吼它一声,好像这些远山,都能慢慢踱至你的身边。

村子里最吸引眼球的当属那被村民称为“晒月石”的巨石。月夜,围坐于石上,沐着清幽月色聊家常,是村民们闲暇时最惬意的消遣。也许这就是“晒月石”的来由吧。

有着两个篮球场大、自然天成的晒月石身着灰褐大袍,以仰躺的姿态吸收着日月的精华,庇佑着村里所有的生灵,也包容着许许多多如我一样立在它背上赏玩的游客。这是怎样一种大爱?至虔则无语,唯有赤足方能表达我对它的崇敬。

寒意微薄的清晨,赤足于石上,顿感麻酥冰凉。这感觉让我想起在惠安崇武海边礁石上踩玩的情景。低头细看,这晒月石还真的与海边礁石很是相似:同样是不起眼的灰褐色,同样是不规则的坑坑洼洼,同样任凭风雨洗礼雕镂……也许这石块的表面曾有过尖利的棱角,只是被雨水一点一点地侵蚀啃啮,最后才有了这方平坦与稳健。这藏在晒月石里坚定乐观的精神,不就是先人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的真实写照吗?要不,这罕见的挂在峭壁上的村庄是如何建成的呢?

往往迎面就会碰到一座很高很高的悬崖,“剖面”平直有如刀切。

雅然古朴的村落

坐在晒月石上环顾村庄,这个险夷兼具的村子在安谧里悠然自得。阳光很薄,散淡地洒在如绒的草地上,漫溢出悦心的温暖;油菜花开了不少,山茶花更不用说,点点的明黄与粉红,在青山绿野中分外耀眼;村头村尾古树摇曳扶疏,屋前屋后桃柳抽芽吐蕊,如绕膝儿孙围着上了年岁的老人撒欢;村民不慌不忙地挥锄耕作、吸烟唠嗑,也有棋迷们,搬个矮桌子,在浓稠的春意里围坐对弈。空气中弥漫着寡欲的悠闲,如那农舍上恋家的袅袅炊烟;田间零星的牛羊,嚼着青草,哞哞咩咩的呼声里是难掩的意满心足……

看到这里,不禁暗自揣测,古朴雅然的上寨村会不会就是陶翁笔下的世外桃源?

上寨村背倚大山,村中的水潭碧水汪汪。

踏歌而来的溪瀑

远处隐约传来淙淙的流水声,那是村里唯一的一条溪流,它从村子的“靠山”——土云岐上踏歌而来,行吟至此。村民们认得这宝,依山势建起了两座蓄水“宝库”,分别坐落于村头和村尾。新奇的是,两座蓄水坝竟由五个天然的小水潭串联接壤而成。聪慧的村民就势在坝边用鹅卵石铺成蜿蜒小道,并设置了健身器材,蓄水坝于是成了养心养眼的公园。

上寨的水,清、急、甜、柔。溪瀑从那石幕上垂落而下,如同白练,迎风飘舞;水珠晶莹透亮,欢蹦乱跳;腾起的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给山涧林木披上了一层薄纱。水静极了,无论是蓄水坝或小水潭,都很安静地躺卧于涧野之间;只是在我拾起一块石头丢向坝心,才会打破山间寂静,惊起一池水花。双手掬一捧清泉送入口中,那甘醇、甜爽,能让你顿时心胸豁朗、抒怀迴肠。

村里有一片竹海,连绵数十公里。

天险之称的土云岐

如果说上寨村像悬在空中的温暖画卷,那卷轴的顶端是那座有着天险之称的大山——土云岐。抬头仰望,峰耸谷深,神秘莫测。山旮旯里究竟藏着多少险要,多少故事?

土云岐,高不足2000米,略逊于戴云山,但从海拔700米至1588米处,直上直下的山路及四周高数百米的悬崖峭壁,成就了它的“天险”地位,常令游人望而却步。登顶后,方能窥破土云岐的“真身”,除了地势险要外,其灰白“身躯”上的岩石同样令人难忘。这些长在山中的硬邦邦的石头,给人冷峻苍凉之感,大多形状分明,棱角锋利。日照、风蚀成就了它们的硬度,时光又赋予了它们柔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让人难以相信它们的妙趣横生,形似动物的最多,也有似花朵或酷似树桩的。

最当提的是靠近山顶,那块长70米、宽60多米的巨石。巨石平坦如板,灰白的表皮上残存着岁月的痕迹,远远望去像一块用水泥打造的晒谷场。领路的村民称,这里曾为屯兵之地,1939年国民党军与当地民团在此发生激战,双方死伤惨重。立于峰顶,看飞鸟飘然远翥(zhu),看闲云出岫,真的很难将现今这份闲情与当年战乱的血腥联系在一起。被当地人昵称“狮脊峰”的山梁,张着嘴巴,是在感叹历史的沧桑和厚重?还是在讴歌现在的丰收与富足?

村中宫庙、祖厝勾起许多人对童年乡村的美好记忆。

傲骨一身的矮松林

“矮松”,其实就是黄山松,只因高海拔的气候特点,使得它成了“会老不会大”的家伙,朴实的村民便给了它这个可亲的昵称。清代陆惠心有“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的咏松诗句,在上寨村的矮松身上,恰也有这样的气节。在石缝里安家的矮松,姿态苍劲傲然,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各有不同,耐人寻味。一阵山风呼啸而过,华盖状的树冠就像潮汐,此起彼伏,甚是壮观。偶有老松,倔强如木雕,紧紧抱住山石丝毫不动摇。此时,你不禁要赞叹起松树的那一身傲骨,更不免要被物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折服。

土云岐松林郁郁葱葱,大树底下小树众生,大树有大树的风骨,小树有小树的生机。石壁之上,也有松的姿态,看似脚下一个趔趄,要掉下悬崖,然而一个转身,那老根盘错握住了些许土石,生生立定了身。山顶上,站得最高的,还是松树。三五成群,是山的子民,是山的哨兵,还是山的旗帜?直杆的、曲身的,虬枝飞扬,它们自是高山上最动人的一景。根枝苍劲,银钩铁划,画出的是困境中的抗争。即使身处贫瘠如洗的绝壁上,那尖尖的嫩芽,针形的叶片,一律倾心阳光,努力朝阳向上,在绵延的险峰峻岭上释放着无限生命的能量。

上寨山水滋润,适合植物生长。区内植物200多科1000多种,既有南亚热带的雨林景观,又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雄姿,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雷峰管理所就设在这里。

无限风光在险峰。上寨村美得让人心生爱怜。作为游人,只要你善于发掘,相信决不会宝山空回。据说,上寨村里原有人口400多人,现在年轻人大多跑到县城或更大的地方去讨生活、谋发展,村里只有不到40位老人留守,他们在这里坚守着这片美丽和孤寂……

(来源:泉州晚报)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