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就地就近城镇化构建新家园 宜居宜业更宜人
晋江:就地就近城镇化,宜居宜业更宜人 东南网9月2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在晋江这个过去城乡厂房林立、住房拥挤的城市,经一波新型城镇化的革命,厂房、住房和各种公共设施各归各位,井井有条,短短几年间,一个更宜居更宜业的新晋江,呈现在人们眼前。 一位曾想把公司迁往外地的海归博士,亲历晋江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变化,改变了主意,决定扎根晋江。那么,晋江新型城镇化,究竟新在哪? 集约节约用地样本 晋江,面积不到650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居全省县域之首,推进新型城镇化,地从哪里来? “40%土地用于公共空间建设和生态养护,基础设施建设、拆迁户就近安置用地各占13%,5%用于民生设施和文化建设,真正用于商住开发的用地面积约占29%。”近日,在梅岭街道,晋江市国土资源局规划与建设用地科科长吕少欣说,梅岭组团在不增加原有土地面积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了绿化、居住和商业用地,建筑密度由16.27%降至10.42%,容积率由0.4提高到1.57,以前可容纳2万人,现在多达25.6万人,成为当地“九大组团”中集约用地的典范。 晋江市委书记陈荣法说,城镇化建设伊始,晋江就注重优先考虑集约节约用地问题。为保障土地有效供给,当地2010年完成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2年完成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升了“严控总量、优化布局、综合整治”的管理水平,增强了对土地资源的管控性保护、建设性保护和激励性保护。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晋江进行组团式拆迁改造,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为推进融合发展,晋江实行“三个集中”,即引导工业企业向开发区(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减少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随意性。目前,该市完成园区、工业集中区项目报批2.1万亩以上。仅染整行业,就有28家企业入驻专业园区。 此外,通过出台工业用地规划指标调整、标准厂房建设等专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地下空间和现有土地、厂房就地改扩建,淘汰落后产能腾出发展空间。2013年以来,该市以二次开发、腾笼换鸟等方式,盘活1万余亩土地资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再造广阔空间。 构建生态型新家园 晋江竹树下社区的周边是高楼大厦、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可穿过喧嚣的商业区,就是占地122亩的竹树下教委公园,这里有山有水、花鸟虫草,很适合休闲放松。 “公园2012年6月建成开放,早晚都有很多人来散步。”用婴儿车推着8个月大的女儿,社区居民李先生说。 过去总有人担心,推进城镇化,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但晋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突出民生优先,在生态立市理念指引下,探索“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途径。 晋江请来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修订《生态市建设规划》和《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完成了《晋江市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在专业的眼光和规划的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科学的方向,构建晋江生态型新家园成为决策层坚定不移的目标。”晋江市市长刘文儒说。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关闭了所有的矿山开采点,623家石材、石面加工企业退出市场,把66家皮革企业整合成7家,晋江初步形成一个生态经济体系。 全民动员、绿化晋江。仅用1年多,晋江就新增绿化造林2万多亩,完成福厦高速、沈海高速、泉三高速、国道两侧和工业、居住用地之间的防护绿地建设,建成10个市级公园。目前,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3.85%,培育出1个省级环境友好型社区、5个泉州市级环境友好型社区和241个泉州市级生态村。 |
- 2014-09-28人、钱、地、生态 解开新型城镇化的晋江“密码”
- 2014-09-02晋江新型城镇化发展研讨会召开 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 2014-09-02在城镇群中找准定位 专家把脉晋江新型城镇化建设
- 2014-09-01文与城的唱和 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之三
- 2014-08-31人与城的谐和 晋江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系列报道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