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助老志愿者:专业助老雪中送炭 满足个性诉求

qz.fjsen.com 2014-10-15 11:38:20 郑美清 林智岚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泉州助老志愿者:扇动翅膀的天使

晋江市东石镇萧下村助老志愿者林玉珠和医生黄超上门为96岁老奶奶张秀环量血压。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美清 林智岚 通讯员 许国英 文/图)“仁者莫大于爱人。”随着敬老月(10月1日至31日)的推进,我省和全国各地一样,再掀敬老爱老助老热潮,其中不乏助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然而,在有些地方的助老志愿服务中,也存在应景式“走过场”等现象。如何让助老志愿服务规范持续常态?如何让那些急需帮助的困难老人感受社会温暖?泉州市率先探索实践,形成的助老志愿者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持续化的做法颇给人启示。

“谢谢你们的照料。”泉州鲤城区金龙街道金峰社区15号楼406室的黄老伯拉着志愿者林克新的手说道。10日,既是社区书记、主任,又是社区志愿者队队长的林克新带着5位同伴再次来黄老伯家,扫地擦窗,送上米和油等日用品。

黄老伯3年前截肢,生活无法自理,与老伴相依为命,是社区志愿者重点助老对象。

如今,在泉州城乡,类似的志愿助老场景每天都在发生。全市1.4万名像林克新这样的助老志愿者,立足各自岗位,发挥专长,敬老助老,奉献爱心,为全市83.9万老人,特别是15万高龄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康复保健、法律援助和临终关怀等服务。他们宛若扇动翅膀的天使,把大爱洒向人间。

专业助老满足个性诉求

“你现在高压210,低压80,很危险,得马上服药!”上周六下午,泉州临江新桥社区慈善诊所,志愿者医生林友谊放下血压计,对68岁的苏宗探老伯说。服下药后,林医师让老人在诊所里休息观察。

“多亏林医师,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苏老伯告诉记者,林医师是市中医院的医生,平时找他看病要排长队。如今,作为助老志愿者,他每周二、四、六下午,都会来这里免费坐诊,为社区老人看病。

“我们社区老人福气大,能享受到像林医师这样专业的助老服务。”苏老伯开心地说。半个多小时后,他的血压正常。自从今年5月社区慈善诊所开张以来,因为患有心血管病,苏老伯一有空就会来到设在家门口的免费诊所,量血压、咨询等。

该慈善诊所是泉州首家社区老人免费卫生服务站,由爱心人士郭定义等捐助建立。辖区内500多名60岁以上的居民,均可凭就诊卡,享受日常小病免费挂号、免费就医、免费拿药等优惠措施。

待苏老伯血压稳定后,林医师拎起出诊箱,前往万寿路63号,为80岁的截肢老人谢守亮检查身体。谢大爷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综合性疾病,生活无法自理。

“血压正常,心脏感觉怎么样?”林医师为老人量好血压后问道。“今天还好,那天多亏你及时赶来!”谢大爷说,前不久他心脏衰竭,差点没命,是林医师及时抢救,才活了下来。

“5个月来,诊所已为辖区内老人看病1500人次。下一步,我们将逐步向周边社区延伸,为更多的老年朋友提供服务。”社区书记郭毓锋告诉记者。

“新桥社区慈善诊所的实践,是泉州市探索志愿助老走向专业化的一个方面。”泉州市老龄服务志愿者协会会长付福荣告诉记者,近年来,泉州市针对居家老人的困难和诉求,探索实践志愿助老专业化模式,出台政策规定,在全省率先成立市老龄服务志愿者协会和11个分会,规范引导助老志愿服务。目前全市拥有医疗、教育、交通、电业、环保、医疗、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11支专业助老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们结合自己的专长,以“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方式,常年定期为孤寡高龄和特困老人提供专业个性化服务,较好满足了老人们的诉求。

5日,“真情在线”志愿者来到惠安后田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帮老人理发。

“真情在线”将助老社会化

5日,惠安县后田敬老院,来自泉州“真情在线”的志愿者们,再次给这里的阿婆、阿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你们跳舞,我来唱歌。”78岁的陈奶奶自告奋勇,为志愿者们唱起了闽南歌。欢歌笑语,真诚笑容,热情相帮,志愿者们的到来让这些孤寡老人们笑逐颜开。

“真情在线”是一个草根公益组织,2007年4月,由安琪尔等人创立。8年来,滚动性参加志愿服务的已有2万多人,他们大多为上班族,利用节假日开展爱心助学、敬老爱老、环保等公益活动,成为泉州志愿服务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助老服务是“真情在线”志愿者们的重要活动,每两周组织一次,深入偏远山村和敬老院,为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康复保健和临终关怀等义务服务。

“老人的需求,就是我们不竭的动力;老人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赞许。”安琪尔颇有感触地给记者谈起了前不久为一孤寡老人送终的事。

那天,她和球迷姐等5位志愿者到洛江一位即将离世的孤寡老伯家,帮老人洗澡、理发、换衣服,给老伯以临终关怀。弥留之际的老伯,已经说不出话,他抓着安琪尔的手捏了两下。“我的心颤抖了,我知道老伯这是说谢谢,用他特有的方式在弥留之际表达了不舍和感激。老人这一捏,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坚定了我们助老理念。”这位曾将自己所有积蓄都投入创建“真情在线”的善良姑娘哽咽着说。

经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真情在线”。这个活跃度排在全国第7位的QQ群,拥有60后、70后、80后、90后的骨干志愿者2800多人,团队还设立了自己的爱心网站、爱心论坛,服务区域已覆盖至整个泉州地区。

“爱心在人间,敬老是本性。”付福荣说,“真情在线”助老志愿服务阵线的发展壮大,让人们看到了草根的力量,他们是助老志愿服务走向社会化的希望。目前,泉州市还拥有“慈济慈善基金会”“致和社工”“泉港家园义工”“德化憨鼠爱心分队”等民间公益助老团队,注册志愿者达4000多人。

“时间储蓄”好人将有好报

泉州丰泽社区老年志愿者服务队自2010年成立以来,林红娇忙碌的志愿服务生活就开始了。当时她刚退休,孙子才满月,她就抱着婴儿参加志愿服务知识培训。作为社区志愿者队队长,她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助老服务上,连家务事都顾不上。多亏家人的理解支持,如今,她儿子和媳妇也成了助老志愿者。

“我们社区推行志愿助老‘时间银行’,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帮我。”林红娇说,她属于年轻老人,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尽力助老,等以后自己需要别人帮忙时,就可“零存整取”了。

林红娇的“时间银行”里已经储存了761小时。“其实,我最享受的是那种帮助別人的成就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林大妈说。

目前,在丰泽社区像林大妈这样加入“时间银行”的志愿者有38人,他们既是各小组组长,又是助老志愿者,就近就熟为社区中387位75岁以上老人提供服务。

前不久,独居老人陈伯晚上出门散步突然晕倒在地,志愿者方秀英发现,立刻帮忙救助,正在炒菜的林红娇听到消息,把锅铲一扔,拉上在医院当护士的儿媳妇,一起前去看陈伯,一直到陈伯病情稳定后才回家。

眼下,在泉州市城乡,像丰泽社区这样推行助老志愿“时间储蓄”方式的已相当普遍,志愿者把提供服务的时间存在“时间银行”里,待本人需要帮助时,将优先得到其他志愿者的服务。

“‘时间银行’让助老志愿服务实现持续常态化。目前,我们正准备出台相关政策,让‘时间储蓄’在全市范围通兑,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助老志愿服务。”泉州市老龄办副主任商黎黎告诉记者,通过“时间储蓄”,好人有好报。

晋江萧下村志愿者:我助老,我积德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美清 林智岚 通讯员 许国英)“没有晓婷们的帮助,我早就去了!”躺在床上无法自理的周素华大妈激动地向记者哭诉着。11日上午是志愿者定期上门服务的时间,萧晓婷、陈春萧和医生黄超来到老人家里,帮她按捏手脚,放松肌肉……

让周大妈感激不尽的晓婷们是晋江市东石镇萧下村的助老志愿者,他们每月定期7次来周大妈家,帮她洗头洗澡、测量血压、康复治疗,和她谈心聊天。

今年69岁的周大妈10年前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血管病,长年卧床不起,3年前的脑中风让她彻底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两个儿子长年在外打工难以顾及,作为丈夫的我也因年老体衰,无法照料周到,家里的经济又请不起看护。”大妈70多岁的老伴萧天成告诉记者,困在床上的周素华曾欲轻生,多亏村里将素华作为重点服务对象,3年多来相帮相助,“不然,不要说她,连我也早去了”。

如今,在萧下村像周素华这样得到村志愿者定期助老服务的有65位。全村有助老志愿者26人。

“我住这里3年了,吃穿有人照料,生病有人看护,还可看戏听歌,很是欢喜。”见到记者前来,正在村敬老院二楼大堂上看电视的蔡良刺奶奶开心地说。蔡奶奶今年85岁,老伴30多前去世,她没生育,抱养的两个孩子早已成家单过。

目前,同蔡奶奶一起住在敬老院的还有村里的27位孤寡高龄特困老人。

记者看到,敬老院上下两层,面积1000多平方米,一楼兼设村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活动)中心、医疗所等,老人们或看书打牌,或健身聊天;二楼是院里老人活动大堂和住宿区,几位身穿印有爱心标志服的女志愿者们穿梭其间,照料老人。

“她们都是村里的媳妇,有的还有自己的事业,不管多忙,她们都会定期前来义务照料老人。”村老协会会长萧开通指着她们说。

“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助老为乐,爱老为美。”萧下村敬老院大门边上的大红题词,正是该村助老志愿者精神的真实写照。

萧下村是中国制伞第一大村,以制伞为主业,经济较发达。全村1600多户,6500多常住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27人,其中80岁以上空巢病残高龄的有135人,他们大多失能或半失能,生活自理困难。

老人有难,众人来帮。2010年底,村两委和老协会决定,建章立制,成立村助老志愿者队伍。由村两委和老协会成员及富有爱心的26位村民组成,按片分成5组,每组配备医护人员,根据居家老人困难程度,分别提供每月7次或2次的定期上门服务;投资70万元,将原村大礼堂改建成敬老院。次年10月,村里的27位特困高龄孤寡老人入住,集中供养,并由志愿者负责照料老人生活、心理疏导、临终关怀等;发动村民邻里相帮,助老爱老;成立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发动村里企业家和社会贤达捐资助老等,从而形成持续常态的志愿助老服务网络,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难题。

“志愿助老,就是做善事,为自己积德。”村敬老院院长林玉珠告诉记者,她和村里的志愿者们都这么认为。

林阿姨今年70岁,3年多来,她不仅坚持义务管理好敬老院,照顾好自家90多岁的婆婆,还和志愿者姐妹定期上门为村里困难老人服务。前不久,她和志愿者曹碧缘一道送走了照料两年多的85岁孤寡阿婆。“老人走前,我们帮她梳头擦身更衣,走得安详有尊严。”她说。

“今天我帮你,明天他帮我。”林阿姨对记者说,现在她身体还好,以后自己要是也无法自理,村里的志愿者就会来帮忙。

助老志愿服务亟须雪中送炭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美清 林智岚)“在边远山村,那些留守老人太可怜了!尤其是独居失能病残老人,生活困难状况出乎常人意料,太悲催了!虽在我们持续8年努力下,其中一些老人状况有所好转,但我们力量还太微弱,亟须全社会的爱心人士都来雪中送炭,帮助那些困难老人!”泉州市草根公益组织“真情在线”创始人安琪尔在介绍老人困境后说的这番话,令记者泪流满面。

眼下在我省近500万老人中,仅空巢老人就有108万。这些老人特别是留守农村偏远地方的空巢高龄失能老人,生活、就医困难,缺乏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法律援助、临终关怀等,迫切需要社会公益组织和志愿者的援手相助。

公益是扶危济困的事业,志愿助老理应雪中送炭。然而,由于我国志愿者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法规政策机制极不完善,加上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缺乏引导服务,有的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应景跟风,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炭等,从而让那些最需关爱帮助的老人被忽略、被边缘化。

脱离需求的助老服务没有意义,应景走过场的方式让志愿助老效果大打折扣。要让助老志愿者服务走向规范常态,不仅要锦上添花,而且更要雪中送炭,就既需国家尽快完善法规政策、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发力”,又需志愿者及志愿者组织的自我完善提升。

政府不能旁观,也不能包揽,应创新管理服务保障机制,用好政策杠杆,搭建供需平台,整合社会资源,考核激励引导,推进助老志愿者组织规范发展,助老服务链不断延伸,从城市到农村,从敬老院到村居,从身边健康老人到偏远地区困难老人。

敬老为善,助老为乐。志愿者敬老助老奉献爱心,锦上添花诚可贵,雪中送炭价更高,应根据老人生理心理特点和个性化诉求,结合自己能力和专长,结对帮扶那些需求迫切的高龄失能病残空巢老人,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康复保健、法律援助和临终关怀等贴身服务,让老人们活时快乐,走时安详。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精神激励我们前行。泉州市的助老志愿者行动,彰显着社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让我们大步跟进,志愿助老,雪中送炭。

我省助老志愿者54066人

东南网10月15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许国英 记者 林智岚)我省加快助老志愿者队伍规范建设,省老龄办已出台《推进助老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工作措施》,把建设全省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助老志愿者队伍作为开展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动。目前,各设区市、县(区)都已建立助老志愿者队伍,全省共有助老志愿者服务队伍4903支、54066人。全省已建成的221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全面开展志愿者助老服务。

我省还积极探索实施依托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的“爱心银行”。目前,正加快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对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信息进行有效记载,在调动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促进志愿服务活动向规范化、社会化、常态化发展。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