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村民祖传“拔元”匾额 为清末闽浙总督题字
百年“拔元”匾额 清末闽浙总督题字 “拔元”就是当时地方选送贡生的第一名 (陈先生 供图) 本报讯 (记者 王丽虹)“家中有一块清末朝廷赐下的匾额。”昨日,德化雷峰镇李溪村的陈先生拨打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称,这块匾额是从爷爷那一辈传下来的,距今已过百年,匾额居中书写“拔元”两字,两边也有题字,但这些字是什么意思不得而知。 这块匾额长约1.6米,宽约0.65米,绿底金字,四边雕刻着花纹,看上去古朴、精美,居中从右到左书写着“拔元”两个简洁而俊美的大字。左边题字写着:“宣统己酉科选考中式第一名拔贡陈福忠立”,右边题字为:“钦命头品顶戴闽浙总督部堂兼官福建巡抚事‘松’,二品顶戴福建提学使司提学使‘姚’为。” 50多岁的陈先生说,他从上辈人口中得知,匾额上的陈福忠是他爷爷的亲兄弟,相传这块匾额是朝廷赐给陈福忠的,后来一直挂在古宅正厅中。时隔多年,当时为何会赐下这块匾,上面的题字又是什么意思,家中已经无人知晓。 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范佳平看过匾额的图片后表示,这块匾额属于清末时的匾额,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拔元是拔贡第一名的简称。拔贡是指,科举制度中由地方选送贡生,保送入京到国子监读书。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拔贡名额非常少,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在当时能够获得这样的保送资格及匾额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匾额左边的题字是说,这块匾赐给拔贡中的第一名陈福忠。右边的题字指出,这块匾是由当时的闽浙总督松寿和福建提学使姚文倬共同题的字。 “中国的科举制度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今国内有关科举的匾额较少,这类匾额对研究古代科举制度及清朝官员等级很有意义。”范佳平介绍,陈先生家中的这块匾额,题字的两人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松寿是清朝最后一任闽浙总督,而闽浙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闽浙军民政务。福建提学使司提学使则是当时总管福建文教的最高长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