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参与举办的《中国一日 重返泉州》2014“世界海洋年”特别纪念活动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成为我国第二个参与在该总部举办主题系列活动的城市,“海上丝路”的灿烂文化闪耀国际舞台
南少林一指禅吸引众多嘉宾,《中国一日 重返泉州》2014“世界海洋年”特别纪念活动,助力“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走向世界。
本报讯(记者 吴刚强 文/图)日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泉州市委、市政府,香港凤凰卫视联合举办的《中国一日 重返泉州》2014“世界海洋年”特别纪念活动,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同一个地球 同一片海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实地考察、筛选国内众多城市,最后选定泉州为活动参与者。
我市成为继陕西渭南市之后,我国第二个参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主题系列活动的城市。这项活动有助于加深国际社会了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的经济建设、社会文明,有助于宣传和传播泉州的灿烂文化,对提升我市“东亚文化之都”的影响力、知名度意义重大。
木偶、南音、南少林武术等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及反映文化保护现状、展现泉州灿烂文明的图片,让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工作人员、当地华人华侨领略到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魅力。
泉州古称“刺桐城”,曾经是东西方经济文化聚集地和交汇点,宋元时期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海上丝路”文化遗存丰富、保存完好、代表性与典型性突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乘势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等大好机遇,凸显“海上丝路”主题,加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复兴古港古城,打响泉州文化品牌正当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总干事怀特女士、战略规划顾问徐波欣赏泉州图片展。
23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聚焦泉州“海上丝路”
23年前, 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3年后,泉州再度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关注,受邀参与举办《中国一日 重返泉州》2014“世界海洋年”特别纪念活动。
十月的巴黎,阳光温馨,微风和煦,梧桐树上飘落的树叶给这座城市染上秋色。
10月14日,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带着它的历史遗存,在这里向各国友人展示“东亚文化之都”的城市魅力。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过实地考察,筛选了国内众多城市后,再次将目光聚焦在泉州,确定我市参与举办“世界海洋年”系列纪念活动,泉州成为继陕西渭南市后,我国第二个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与举办主题系列活动的城市。
泉州为活动带去了木偶、南音、南少林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以及石雕、木刻、剪纸、陶瓷等传统工艺品的展示,还有50多幅精心挑选的,反映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灿烂文明的图片。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来自泉州的祝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汉斯先生表示:“这个展览内容很重要,在泉州文化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证明海洋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多么的重要,这些是促进泉州与世界对话的文明载体。人类未来取决于海洋,保护海洋是多么迫切的需要。”
活动现场,来自泉州的非遗传承人为联合国教科文总部的各国工作人员和当地华人华侨进行一场非物质文化的展演,表演了南音《望明月》、木偶《驯猴》、南少林功夫一指禅和具有闽南元素的惠安女舞蹈。随着悠扬的南音曲调,漫步展厅,欣赏德化陶瓷、永春漆器、惠安石雕、精美图片。现场观众连连惊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总干事温迪·沃森·怀特女士看到50多幅记录着泉州的“海上丝路”遗迹和海洋保护的图片,发出阵阵赞叹。她称赞道,这是延续“海上丝路”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她赞赏泉州人的祖先很有远见,很早就开始重视海洋对文化、经济的作用。
前来参加高峰论坛的加拿大人格里斯比,是一名船务公司的退休老人,看到展出的图片后,他不禁回忆起了公司船员曾在中国南海遇险被中国渔民救起的往事。他觉得,这是振奋人心的展览,泉州有着深厚的历史,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到泉州看看。
南音传承人王大浩在活动现场表演洞箫独奏
重温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来泉盛景
1990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的海洋项目协调官员杜杜·迪安博士率领一支由30个国家50多名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组成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乘阿曼苏丹王室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从马可·波罗的故乡意大利威尼斯起航,沿着古代商船航道开展考察活动。1991年2月14日,考察队抵达泉州,对泉州进行了6天的考察,确认了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从此,杜杜·迪安博士的名字就镌刻在泉州人民的脑海,成为泉州人民的老朋友。
今年年初,泉州受邀参与举办《中国一日 重返泉州》2014“世界海洋年”特别纪念活动,举办方就想邀请杜杜·迪安博士参加,但他已于10多年前退休了。举办方想方设法联系他,在微博、微信上发出了寻找杜杜·迪安博士的消息,期望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到他。许多网友纷纷发来信息,在广大网友帮助下,特别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特别顾问徐波先生的努力下,终于在活动举办前夕,找到了杜杜·迪安博士。
活动举办当天,杜杜·迪安博士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一楼大厅。当他看到展出的许多图片都是他当年率领考察队在泉州的活动记录画面时,非常激动。他一边细细观看,一边兴致勃勃地向参观者介绍当年的情况,仿佛时光退回到当年来泉考察之时。泉州广播电视台向杜杜·迪安博士赠送了一盘当年他在泉州考察时的历史影像资料。杜杜·迪安说到泉州考察“海上丝绸之路”,是他在联合国工作期间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参观展现泉州风貌的图片
这是一个让泉州文化大放异彩的舞台
泉州文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展现出了它的魅力,吸引了各国友人的纷纷关注。杜杜·迪安博士热情地将他的接任者穆罕默德介绍给泉州文化交流团成员。穆罕默德当即提出,希望能将反映泉州风貌的资料发布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上,将图像资料留存到联合国数据资料库中。
活动同样在华人华侨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巴黎从事旅游业的刘晓勇观看展览后,建议将展示泉州风情的图片及工艺美术品带到法国的其他城市宣传,让更多的法国人了解中国,了解泉州。来自法国亚欧洲际影视传媒的姚国强先生曾经到过泉州,被这里的建筑色彩所吸引,此次听说泉州在巴黎举办活动,特意赶来参加。他说泉州在有限的空间集中了丰富的建筑、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瑰宝,是个很独特的地方,他明年准备带两个摄制组到泉州,拍摄“魅力泉州、永恒中国”这个题材。
时间虽然短暂,但留给各国友人的印象却是深刻的,特别是展出的50多幅记录“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历史图片,让世界认识泉州、了解泉州,感受泉州的灿烂文化。正如香港凤凰卫视副总裁王纪言先生所说,泉州是世界的,在当代更要走向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是一个最合适的舞台,能够让泉州文化在当代大放异彩。
提线木偶精湛技艺惊艳亮相
艺术无国界,陶瓷、南音与西方文化对话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10月15日,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肖像为母本创作瓷器作品《包容》的德化艺术家徐思敏先生,与法国雕塑家、画家艾德文·瑟尔就东西方艺术展开了一场对话。两人通过翻译交谈甚欢,艾德文·瑟尔兴致勃勃地畅谈了对当代艺术雕塑的构想,并深入了解德化陶瓷雕塑的创作工艺,对泉州的非遗文化颇为赞美。徐思敏也就陶瓷雕塑作品《包容》的创作经过、制作工艺等向艾德文·瑟尔做了介绍。
10月16日,泉州南音传承中心王大浩老师也应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邀请,进行了一次中西文化的音乐交流。面对希望了解中国古乐的法国朋友,王大浩介绍了南音被誉为音乐起源的历史,并当场为他们演奏洞箫。南音的曼妙曲调,让听众陶醉。
泉州市区水门巷内的市舶司遗址,是昔日“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贸易繁荣昌盛的见证。
历史回望
“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辉煌文明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是由当时东西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在唐宋元繁盛期,泉州与广州、宁波是中国境内的主要港口。
泉州古称“刺桐城”,宋元时期,已成为中国东部的最大港口。历史记载,当时的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一百多个港口都有着商贸联系。著名探险家马可·波罗、弗莱尔和伊本·白图泰到访泉州时,就称其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
从泉州湾出土的船舶和中国南海沉船等历史遗迹,可见证当年的繁荣和兴旺,印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佛教、印度教、道教、摩尼教、犹太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相继存于泉州,相互包容,和平共处。
1990年10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乘坐“和平”号方舟,沿着古商道向东行驶,于1991年2月14日上午到达泉州,对泉州海交馆、圣墓、洛阳桥、开元寺、古船馆、老君岩、九日山、清净寺、草庵、法石村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赏泉州地方戏剧、木偶、花灯和文艺踩街,参加“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最终确认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003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决定把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设在泉州。
那些熟悉的画面,让杜杜·迪安博士仿佛回到了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来泉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