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古建筑精致华美,泉州收藏爱好者用心收集古厝拆除时留下的古建筑构件,众多藏品散发出浓浓闽南味
一石一木总关情
彩色石碑雕刻精美、色彩鲜艳。
□本报记者 庄建平 陈小阳 文/图
核心提示
泉州的每一条老街,每一座老宅,每一方碑刻,都有沧桑故事、厚重历史,让走入其中的人沉迷不已。
若无古建筑,何处觅乡愁?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闽南古建筑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有心的泉州收藏爱好者历20多年,收集了不少古建筑石木构件和各类雕刻品,让古韵在此延续,让更多现代人和我们的儿孙辈看到我们的优秀文化和祖先的精湛工艺。
董发达希望能促进闽南文化发扬光大
古建筑构件 藏身古卫城
在石狮市永宁镇区最繁华街道,有一处别样的风景,大门装饰以闽南特有的燕尾脊,两边放着和永宁城隍庙门前类似的石鼓。如若忽略了周围的场景,叫人以为穿越到了古时候的永宁。这里就是一处别具特色的收藏馆——古卫城驿馆。
踏入驿馆,里边别有洞天,驿馆不但收藏着来自北京、福建、台湾等地的石雕玉器,颇具闽南特色的匾额,闽南古厝拆除时留下的建筑构件,还陈列了许多古卫城的历史遗物和书画作品。在这里,人们可以从展列出的藏品上感知、了解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
驿馆负责人、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董发达介绍说,永宁镇古称“鳌城”,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卫城。据史料记载,永宁古卫城修建于1387年,为当时东南沿海第一大卫城,历经沧桑,雄风依旧。2013年6月,永宁老街成功入选第五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永宁,收藏氛围日前浓厚,而董发达独爱收藏闽南古建筑的构件,如今藏品颇丰。他把一部分古建筑构件藏品拿出来,依照古建筑形态设计展馆,把藏品巧妙嵌入其中,使得整座展馆古色古香。
闽南特色民居建筑令人回味
明清石碑花板让人仿若穿越
红砖白瓦、燕脊凌空、出砖入石、雕梁画栋……穿行在泉州的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古民居总是能够一下子吸引游客们的眼球。作为闽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红砖建筑不仅承载着历代闽南人的生活记忆,更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独特的家族传承,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珍贵奇葩。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唐五代时期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是闽南地区古建筑行业的主流,也是弥足珍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古卫城驿馆门口,一对明代白石花板就安放在大门两旁的墙上,经过岁月的洗礼,白石已现出风化的痕迹。“这是我喜欢古建筑构建的主要原因,”董发达说,“他们都有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沧桑感和厚重感。”在大门的两侧,还有一对清代的石鼓,边上是一个喂马的石质马槽,现在被董发达用来种植花草,倒也颇有味道。
在董发达的藏品中,有一块题为“荣科堂”的匾额,被显眼地放在了展馆一楼中间,据悉是来自清朝乾隆时期。依托这块匾额,董发达遴选了自己的一些藏品,包括石狮子、砖雕花板、木雕花板、石鼓等,设计了一堵青石墙,把这些藏品巧妙地糅合进去,生动展现了闽南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徜徉在古厝的慢生活中。
石鼓古色古香
木质花板上的形象栩栩如生
石碑在董发达的藏品中为数不少,这也源于闽南地区古民居在材料上对石头的情有独钟。一楼楼梯处有一排泉州当地的石碑,碑上写有“文魁”、“武魁”、“进士”、“恩荣”等字样,每块石碑都有时间、有落款。另一边,一块清代的青石圣旨碑也很显眼,董发达介绍说是漳州一座老官宅拆除时留下的,“据研究,应是宅子主人中进士时所得圣旨牌,用青石依照模样雕刻下来”。
有一对宋代青石彩色对碑,显得极为难得。对碑材料是闽南地区的老青石,采用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雕刻繁复精美,人物栩栩如生。碑上颜色鲜艳,古代尚未有涂料,全靠天然矿物颜料来上色,要做到如此多的颜色,殊为不易。
在前往驿馆三楼的楼梯转角处,七方青石板引人瞩目。居中的一方青石板上,居中是龙凤幻化而成的汉字,既像“福”字又像“禄”字,四周则各有一对蝙蝠和梅花鹿,寓意福禄双全。
木质藏品也有不少,包括各类门板、屏风、桌椅等。董发达有一块清朝道光年间的一块匾额,上写“德厚流光”。他根据上款和落款中提及的人名,查找资料,了解到这是时任台湾苗栗县县长送给福建一位赖老先生的书法,而这块匾额也正是从赖老先生的后人手中收集而来的。
砖雕也是古建的重要构件
不当“保管员” 要当“讲解员”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董发达,从小就表现出了收藏的兴趣,18岁开始正式介入收藏领域,几年后,他开始喜欢上古建筑构件了,尤其喜欢闽南古建筑构件。从小件到大件,从泉州到闽南再到全国,董发达收藏之路越走越宽。
董发达说,闽南古建筑有历史、有故事,散发出一种历史沧桑感,又是文明传承的载体,流露出文化艺术气息。除了在古卫城驿馆中陈列的藏品,由于场所和安保所限,董发达还有一些年代久远、比较珍贵的藏品没有展示出来。
对于收藏闽南古建筑构件,董发达有一种迫切的责任感,“我们很多好东西都被浙江和北方城市甚至外国买走了,很可惜。在北方,我看到一些高档会馆用的就是闽南古建筑构件,而且十分精美。”泉州当选为“东亚文化之都”,在董发达看来,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他希望现在有条件的企业和收藏爱好者,可以共同把闽南古建筑构件收藏保护起来,让更多精品留在本地。“他们代表了当时工匠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保护和展示出来,能够促进闽南文化发扬光大。”
在收藏中,董发达注重学习,提升自己的收藏知识储备。“做收藏,当‘保管员’没有必要,而是要当一个‘讲解员’、‘宣传员’,你自己一定要懂些东西,从藏品中学些东西。”董发达说,收藏不是买卖,而是传承,要尽我们的力量,让这些祖辈传下来的宝贝保存得更久一些,让更多人欣赏、了解。他现在正依托自己的古建筑构件等各类藏品和古卫城驿馆,开展“仲和堂传统文化讲座”和“遵礼第国学书法学堂”,让更多人、更多孩子了解我国国学等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从而传承发扬中国文化。条件允许的话,董发达还想做一个地方民俗馆,展出古床、篮子、桌椅等民间日常生活用品,现在正在找一个闽南红砖古大厝。
小地方也能雕刻出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