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一张图读懂西街
2014-11-03 09:04:41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而考古统计显示,整个西街片区现还有未列入级别但保护较好的古建筑、古民居12处,可供开发的古大厝34处、洋楼3处、宗祠1座、古街巷20多条。

【名人名楼名祠名匾】

名人:千年文风人才辈出

唐代欧阳詹恩科进士,成闽南甲第第一人。

宋时,开闽三王九世孙、贺州判官王烨出自“象峰王家”;三朝巷走出“三朝元老”留正;一代贤相曾从龙出生古井边;林宗臣高中武举第一名;石选与四个儿子同出仕……

元朝,甲第巷的女真大将完颜粘没喝八世孙、完颜粘博温察尔,成了闽台满族粘氏始祖。

明代富甲一方的李五,乐善好施;泉州官员朱鉴之父朱则文,孝行感天动地;理学家蔡清形成清源学派;贤相李廷机流芳百世;杨、陈两大家族走出“十八文魁”……

清代庄俊元存世墨宝弥足珍贵;进士陈棨仁辞官后任泉州多处书院山长三十余年;林则徐过泉州必登许邦光之门;刑部主事王海文、清末状元吴鲁、晚清诗人龚显曾,皆史册上留名。

名楼:中西合璧洋楼藏深巷

旧时西街有三大门楼:肃清门楼、义成门楼、蒙引楼。肃清门楼民国年间拆毁。义成门楼在西街西端,20世纪20年代拆毁。蒙引楼位于西街清平铺,为明理学名家蔡清著书处。

西街小巷深处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洋楼。裴巷102号吴氏洋楼,是一座规制颇大的两层洋楼,中西合璧的建筑格外瞩目,泉州少林花拳的第三代传人郑连来还曾在此租住练功。裴巷22号的梳妆楼,坊间传是大户人家未出阁女儿所住的“小姐楼”,目前小楼已部分坍塌。文魁巷7号古厝是华侨陈邦镛故居,两层中西合璧的红砖洋楼,是当时泉州有名的“豪宅”。

名祠:记录家族血脉延续

西街的巷子,藏着许多家庙、宗祠。

西街约有15座名祠。宋代南外宗皇族祠庙——赵氏大宗祠,宋末废明复建。旧馆驿里的董杨大宗祠,是全国唯一的董杨联宗祖祠。巷内另有汪氏宗祠,是明代监察御史汪旦所建,距今已有600年。

古榕巷有龚氏宗祠、诸葛丞相祠;孝感巷有蔡文庄祠,巷子对面原有薛氏大宗祠;西街菜市场入口左侧的朱氏宗祠,祀左副都御史朱鉴;会通巷中段有文山黄氏宗祠,左侧原有蒋氏宗祠……此外,粘氏宗祠、傅氏宗祠、史氏宗祠、梁氏宗祠等已废。

名匾:名家题词更显珍贵

西街古厝门楣常能看到各色牌匾,匾文多为名家所题。

众多名匾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开元寺大门口照墙上的“紫云屏”石匾,据悉清末曾有外国人高价雇盗窃挖,后被发觉制止。

甲第巷欧阳祠堂的“不二”牌匾,因匾文集欧阳詹遗字“不”和“二”,成为泉州名匾之一。巷内赵氏宗祠的木匾“乡贤名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所立。

古庙:香火缭绕的信仰文化

半城香火半城仙,从西街头到西街尾,总能不时偶遇香火缭绕的宫庙。

彩华宫奉祀张巡、许远文武尊王和池王爷。铁炉庙得名于留从效冶炼泉州第一炉铁所用的冶铁炉。真济宫为南宋真德秀所建。

奉圣宫保存着省内最完整的畲族祖先崇拜图画,奉祀雷海青。奇仕宫供奉着临水三夫人。康王宫原址在孝感巷,影响了南戏台词和泉州民俗。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