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焜民
东南网11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曾小琴 吕波 文/图)“希望政府听听我的意见”、“泉州不比别的江岸城市差”、“就说自行车道吧,还需要改进”……昨天,这些打进海都热线通95060的热情来电,说的都是“生态泉州大美两江”。
“大美两江”的提法和“水上看两江”的活动形式,让政府部门和政协委员等连赞创意好。
“这个策划做得很不错,很有创意。”泉州市规划局局长黄世清评价道。
过去30年两江是怎么样的?未来该怎么规划?原泉州市副市长周焜民,给海都记者娓娓道来。
两江如何整治和提升,是泉州市下一步的工作,也事关这座城市的居民。未来两江怎么才能更美,期待您的意见。只有大胆畅想,两江方能大美。
【大美两江·专访周焜民】
周焜民,原泉州市副市长,泉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顾问组组长
昨天傍晚,海都记者和周焜民约了采访,刚坐下,他就开门见山。周焜民是老泉州人,既说出很多不为人知的过去的两江,也对未来规划提升提出严谨的看法。
海都记者:泉州何时开始保护规划两江?
周焜民:泉州的两江概念,其实很早就开始提了。从上世纪80年代,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起,泉州就提出要保护两江;历年来,泉州市委、市政府很重视保护两江,也做了不少规划,都知道这是城市的优胜之地,是泉州特有的;但同时,这也是泉州的软肋。
海都记者:为何说两江是泉州的软肋?
周焜民:泉州两江的风光、名胜、生态资源,自然是极好的,但如何保护好,应该怎么做,是一对矛盾体。其中原因,不管是因为规划没做好,还是规划没执行、执行不到位等等,都对两江原有的优势进行了分解,被割裂、破坏。这背后,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举个例子,晋江沿岸有很多房地产楼盘,但所有建筑都没什么特色,都是高楼大厦,这不是美,而是缺乏设计。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既然有缺陷,我们就要有勇于反思的精神。
海都记者:您是说,一张白纸最适合画图?
周焜民:是。对于两江保护,现在应该是“遗憾更多些”。大约10年前,顾问组就组织了专门调研洛阳江,发现上流有的地方都断流了。自1972年山美水库建成后,晋江的水量也变少了,河流的自净、冲刷能力减弱,河道淤泥加重,再加上违法采砂等,生态都受到了破坏。
现在晋江的生态,还是优于洛阳江的,市中心还没逼近晋江。生态好并不一定要是田野风光,商业生态的繁荣,也是一种良好生态。城市是生活的展示。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城市设计。
海都记者:您觉得如何保护和规划两江?
周焜民:政府要针对两江制定专门的城市设计,进行功能区分定位,规划方案要增加透明性,让公众都来参与,之后要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开元寺,即使是从原来的木结构,改成砖结构,最后改成石塔,但原有的形态、设计一直没变,如今已成了泉州城市的地标性建筑。这就是设计、规划做得好。
海都记者:您对于未来的两江有什么具体建议?
周焜民:两江流域的保护不该是单一的,应该要综合考虑,是一个丰富的过程。如果是生态商业的功能区,要有合理的布局,合理的交通可达性;要考虑和古城的关系,还要山城合一。
从整体设计考虑来说,有时候还要有几个亮点。这几个亮点,可以是公共建筑,可以是海丝保护,可以是不开发的绿线。不是程序式的电脑输出设计图,那些毫无美感的东西就不要了。
【大美两江·大家有话说】
两江
江畔居民黄论谦:我是调查过才说的,希望政府部门听听
有人说,洛阳桥不就一座桥吗?但有人爱得痴迷。37岁的黄论谦就是其中一位。
他在洛阳桥畔长大,没事的时候常去拍照,近几年洛阳桥附近变化很大,“成片的红树林越长越茂盛,听说还要再栽一个新品种。”说起这有100多种鸟类,冬季还有小天鹅,他如数家珍。
洛阳江环境比前些年有所改善,黄论谦常常在晚上到桥上走走。最近他发现,许多泥土堆到江里,越积越多,他希望设法清理,改善水质,“沿江还可以修建栈道和观景台”。
黄论谦说,自己很熟悉洛阳江,讲的都是经过调查的,所以很期待政府部门听听这个声音。
文广新局副局长:文物犹存功用已失,如何保护值得研究
“生态泉州,大美两江,这个策划做得很好,我举双手赞同。”昨天,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说,泉州两江流域沿线共有30多个文保单位。如果从文物本身来说,因为都有专门的日常管理,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文物周边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历史上,泉州港兴盛时期,因为海丝往来而留下这些遗迹,如今文物犹存,环境已不协调,也失去原来的功能作用,如何保护,值得研究。
在他看来,海都报用“水上看两江”的新颖角度来启动此次策划,很有新意,他很期待接下来海都报的详细报道。
爱旅游的陈先生:我走遍大半个中国,泉州是资源没用好
陈先生是个地道的老泉州人,说起泉州的两江江滨,他是既爱又恨。他觉得,两江的沿岸都没有比较好的休闲去处,也没什么亮点,但泉州两江有很多资源,不比别的江岸城市差,只是没有用好。
“完全可以借鉴一下其他城市的做法。”陈先生说,他喜欢旅游,走遍大半个中国,泉州缺的不是资源,不是风光,应该打造类似天津海洋公园、厦门环岛路那样的生态美景。
爱骑行的周先生:你就说自行车道吧,很多地方都要改进
在泉州理工学院上班的周先生,喜欢骑行。他常骑车去沿海大通道。
“你就说自行车道吧,很多地方都要改进。一些地方的公路与自行车道,衔接得不是很好,每次都要停下,把车推过去。”昨天,看了“大美两江”的开篇报道后,周先生立即打来电话,建议两江沿岸多些绿化,这能提升骑行体验感,让大家都去健康骑行。
晋江市民庄先生:两江文化典故蛮多,我给你讲一段趣事
晋江市民庄先生说起两江的文化典故,还讲了一段趣事。2008年,有沿岸楼盘有奖征集名字,他专门花了很长时间,去实地考察沿岸的海丝文化,还真蛮多名堂的,他最后也拿了奖。
庄先生建议,基础建设应该和海丝文化联系,对新一代的市民是一个普及,对外来的游客更是一种推广。
政协委员黄金钟:换个角度去看两江,更能提出好的建议
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泉州市政协委员、民进泉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黄金钟。
一大早看完海都报“生态泉州大美两江”的策划,黄金钟就很激动。他说,历史上泉州的船只就通过两江开到九日山;如今河道淤积等问题存在,需要解决。他评价说,“水上看两江”的活动形式,不仅角度新颖,还能让大家全方位地了解两江,更能提出好的建议,所以很值得期待。
水上看两江 丈量母亲河
部门负责人、政协委员和热心市民同船;看到什么不足,今天下午就座谈
顺济旧桥残骸处,不适合通过,水上看两江只能逆流至此了
东南网11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曾小琴 陈丽娟 黄谨 文/图)今天上午,海都报大型策划“大美两江”的第一站活动——“水上看两江”,就要出发啦。
昨天我们征集后,有四五十名读者打进海都热线通95060要报名。今天又逢涨潮,这次出发的“海都号”,能上船的人数有限,所以我们先期挑出两名市民代表。
同船看两江的,还有泉州市规划部门、市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政协委员等人。今天下午,我们还将举行一场专题的座谈会。
今天水上看两江 时间刚刚好
今天水上看两江,你不得不说,这个时间点,选得还是挺讨巧的。
晋江河道防洪堤管理处水政大队副大队长曾国伟,有30年的晋江河道工作经验。他说,每月农历十五至十八,晋江潮水量最大,这时坐船,最能逆流而上,到更远的位置,能看更多的晋江风景,今日恰巧就是农历闰九月十五,这次活动占据天时,上船就能欣赏到晋江两岸的最美景致。
晋江和洛阳江,看似水深江宽,但实际去走走,你才会发现,极难全程游览。
张双平和曾国伟说,晋江流域的旧顺济桥,石桥断裂,就地抛石保护,海水落差较大,船只不好出入;而洛阳江流域洛阳古桥到福厦高速这段,又因湄洲湾南岸供水公司建起围堤,船只也无法出入。好在,等洛阳水闸除险加固后,这座切断船道的围堤将被拆除。
陆上探访定航线 先走十公里
昨日下午,在泉州市水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张双平陪同下,海都记者先行去陆上走了一圈。
走过洛阳古桥,沿着洛阳桥桥闸直走,从北渠出水口望洛阳江,江风吹拂,波光粼粼,远处江岸是大片的红树林。
随后沿沿海大通道,顺着江滨北路沿途走过,正值傍晚退潮,站在浦西的江滨体育公园堤岸,周边田安大桥夜景灯照耀,晋江显得安静祥和。在顺济旧桥残桥处,夜景也还不错。
这次,我们水上看两江的线路,大致从海景码头乘船,逆流而上,至旧顺济桥段,然后折回至晋江出海口,再乘船顺环湾水域,游览洛阳江,直至洛江桥畔,有十来公里。
这条水上线路,沿途将经过旧顺济桥、泉州大桥、田安大桥、沉洲高速路桥、刺桐大桥、晋江大桥、洛阳古桥等,也可一睹文兴码头、第九码头等遗址,还有多个公园。
看到什么不足的 下午来座谈
水上看两江,这事挺新鲜。
从江面看两江、看两岸,对绝大多数市民来说,还是完全不同的视角,吸引了很多市民关注。昨天,几十名市民一早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报名。
在打进热线的市民中,我们选了有着“洛阳桥情结”的黄论谦。他去年曾租渔船到江里拍摄,但因渔船太小且颠簸,最终都难以在船上站起来。
对于今天的活动,黄论谦很憧憬,期待能从不同角度来看两江。“听说,红树林外的互花米草生长得太疯了,对红树林不知道有什么影响,我要去看看。”黄论谦说。
移步换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野,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会发现哪些问题和不足呢?
答案,今天上午去游了就知道了。当然,游两江,我们还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发现和总结。所以,今天下午我们就趁热打铁,开一场专题座谈会。除了同船看两江的代表们外,我们还特邀了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出宝阳、泉州市文史专家杨清江等人参加座谈会,一起讨论如何与30多个文保单位有效衔接,共议如何打造“海丝文化和生态旅游的滨水展示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