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 “泉州号”将逐梦扬帆

qz.fjsen.com 2014-11-20 08:15:56 陈丽娟 吴月芳 谢明飞 吕波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1月2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吴月芳 谢明飞 吕波 文/图)时空穿越,大幕开启。

再过一周,大型舞剧《丝海梦寻》的序幕,将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上徐徐展开,重现当年泉州港“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

早在半年前,上海“亚信峰会”的开场歌舞《丝海梦寻·海》,已将“泉州4分钟”这一热词带向了全世界。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海丝,古港,从没像现在这般,被提得如此频繁。

11月9日,继中国梦之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时,首次提出了亚太梦的概念。而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泉州的梦也更加明确,那就是海丝梦。

在这个人人都有梦的时代,逐梦扬帆正当其时。

逐梦,是一种追求,一种情怀。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这样解释亚太梦:共同繁荣、引领大势、互联互通、人民幸福。这梦想,与泉州那么近。因为早在千年前,泉州人就已经沿着“海丝”之路走向世界。伴之而来的,是泉州与世界的文化交融、经贸合作。

扬帆,是一种行动,一腔豪情,是向着未来重新启航的实践。“一带一路”的构想,是中国梦的延伸,它承接古今、连贯中外,泉州乃至整个福建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都与之紧紧相连。

追逐这个梦想,福建早已行动。省委书记尤权提出,要将福建努力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今年年初,泉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泉州的海丝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诚如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所言,无论是历史内涵还是现实基础,泉州都如同线头,可以“穿针引线”,串起“海上丝路”沿线的“珍珠”。古港转型升级,则是泉州启动新海丝建设的第一个引爆点。泉州号,再次启航。

泉州正站在新故事开篇的起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泉州和“海丝”沿线国家、城市紧密相连,它串联起来的是当今世界上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经济体。

21世纪的海上“新丝路”,将更强调双向互动和互利共赢。一年来,各类高端论坛、对话会、国际研讨会,频繁地在泉州举办,数量达到泉州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规模。

而丝路承载的精神,至今仍然在泉州人身上展现。放声一唱,依旧是“爱拼才会赢”;扬帆向海,比历史更珍贵的是自信心。从不怕冒险拼搏的泉商,正搭上“泉州号”这艘大船,闯出一条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迎风击浪,破浪乘风。

继7月底海都报推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先行区特别策划《一路向海·泉州十大海丝故事评选》后,今起,海都报继续推出策划第二阶段——《逐梦扬帆·关注古港转型升级》系列报道,我们将采访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讲述他们的“海丝梦”,寄语泉州在建设21世纪海丝先行区的道路上越来越好!

吴玲红

人物:吴玲红

身份:舞剧《丝海箫音》、《丝海梦寻》编导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东亚文化之都·泉州2014丝海扬帆嘉年华总导演;

福建省歌舞剧院一级编导,福建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海丝”寄语:

“海丝梦”承载着我的“故乡情”,希望古香古色的泉州乘着“海丝”的翅膀,重回国际范。

1991年,福建省歌舞剧院的年轻编导吴玲红,因为有泉州人的身份,被邀请进入《丝海箫音》剧组,承担编舞的工作。

这是吴玲红第一次“非正式”接触到她的“海丝梦”。从此,她与“海丝”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吴玲红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出舞剧,竟被一位重要的观众从此默默记在心里二十多年。

寻梦

1971年,吴玲红13岁。小姑娘独自背上行囊,离开了她曾最熟悉的泉州西街古榕巷,到福建省歌舞剧院学习。

“那时候我动不动就想家,哭鼻子。”吴玲红回忆说,小时候的家就在西街古榕巷口的老厝里,13岁以前,自己生活的圈子不过就在以古榕巷为圆心的周边,西街的一草一木好像已经刻在了心里,历历在目。“家门口的大埕,有一口老井。现在一看到那口井,眼睛里马上就有画面——我就坐在井边,帮姨妈淘米洗菜。”

在福建省歌舞剧院的日子,一晃就是43年。吴玲红担任过学员、演员、教员,1984年起,开始参与编导工作,策划了不少作品。因着泉州人的身份,家乡文化为她带来源源不断的素材,吴玲红的艺术之梦渐渐充实。

机会

真正走入“海丝梦”是在1991年。那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抵达泉州,确认了泉州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省里认为,这是宣传福建的绝好契机,便要求福建省歌舞剧院,编一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舞剧。

这时的吴玲红已经有了更成熟的编导经验,又因为有泉州人的身份,因此被邀请进入《丝海箫音》剧组,承担编舞的工作。为更好地把握泉州的“海丝”文化,吴玲红和同事们回家乡采风,一遍遍寻找适合在舞蹈中表现的元素。

舞剧推出后,很成功,演出了好几场。谁也没想到,在一场场的演出中,曾有一位重要的观众坐在台下,并在23年后,促成了这出舞剧的改编。

这位重要的观众,就是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

突破

今年5月,上海“亚信峰会”召开。在这之前,筹备组将预备在峰会上表演的节目提前给中央领导审阅。

其中一出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的表演之后,习近平表示,不能少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元素,应该让“海丝”也参与进来,建议筹备组再去补充。他提到了23年前,曾在福建看过的舞剧《丝海箫音》。

很快,吴玲红和她的同事谢南等人都接到了通知,以《丝海箫音》为母版,新编舞剧《丝海梦寻》,准备亮相上海“亚信峰会”。众人审慎地斟酌了内容,吴玲红说,除了“描绘宋元时期泉州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商船竞发的壮观场面”这一故事概要不变外,他们在音乐作曲、服装、舞美方面都做了挺大的调整。5月20日,经过前期紧张的准备,《丝海梦寻·海》作为上海“亚信峰会”的开场歌舞,惊艳了全世界,“泉州4分钟”让“海丝”这一话题大热了一把。

追求

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为泉州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也给了吴玲红创作的灵感。以前,福建少数民族题材的表演,必谈高山族和畲族。2012年第四届少数民族汇演上,吴玲红将泉州沿海回族丁氏的故事搬上舞台,让专家们眼前一亮:原来印象中生活在西北的回族,竟然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缘故,定居在了沿海的闽南。

因为工作的缘故,吴玲红也到泰国、南非等地出访演出,足迹涉及古代海丝沿线国家。说起现在的泉州,吴玲红觉得,还是“古香古色的味道”,也正因此,就如古老的艺术门类要创新一样,古城古港再出发,也有诸多难处。有什么寄语?吴玲红笑道,像当年的古港很好,希望泉州能乘着“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风,重新找回当年的国际范。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