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雅韵 世界回响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2014活动年”综述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丝海扬帆嘉年华”)开幕式将于11月26日在泉州海峡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目前,开幕式专场演出正在抓紧排练当中。 (陈小阳 摄)
□本报记者 朱娟娟 谢曦 孙灿芬 叶舒雯
“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将成为中国城市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一年多前,“东亚文化之都”评审专家委员的一席话言犹在耳。
一年多来,泉州市委、市政府以代表国家形象的责任担当和文化自觉,按照中央和省里部署,认真兑现着申办时的承诺,努力建设影响东亚、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都市”,于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的交流互动间,共同提炼“亚洲价值”;于积极拓展惠及民生的公共文化服务间,共享城市文化内涵;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自我提升间,见证文化经济的活力奔涌;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间,将城市品牌打磨得愈发锃亮。
回味精彩,继续前行。一年多来,“文都”泉州在对外交流互动、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品牌打造上处处留下动人笔墨,绽放满城鲜妍。
国际交流
对话全球的文化之窗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使命艰巨、责任重大。”
自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那一刻起,泉州深知,身为“东亚文化之都”,不仅事关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更将代表国家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泉州更加期待,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道,留住历史、引领未来,凝成一束巨大的文化之光,照亮东亚文化版图。
于是,这一年,在兼容并包、开放大气的城市“底色”晕染下,昔日的“四海人文第一邦”,再次向全世界敞开胸怀,彰显城市外交的独特魅力,迎来漂洋过海的光州人、横滨客,也奉上“光明之城”的热情、刺桐儿女的祝愿,传递“东亚意识 文化交融 彼此欣赏”的真诚。
身处中、韩、日三国文都的人们不会忘记,在泉州活动年中,来自光州、横滨的文艺展演和花灯展示,是怎样惊艳了人们的双眼,让古城更添“国际范”;在光州、横滨的文都活动中,泉州代表团精心准备的特色节目,又如何俘获了现场观众的心,让两地劲吹“闽南风”。盛夏八月,来自光州、横滨的26名青少年与泉州中学生一起度过难忘的夏令营,将文化与友谊的种子播撒在心中;三地旅游、新闻界的交流互访,则用更多镜头捕捉彼此眼中的文都,展望着三地“文都”未来的互动图景。泉州、光州、横滨26个文化交流项目,让海洋精神浸润下的三座城市携手并肩,擎起了传承弘扬东亚文化的大旗。
在党委政府的着力引导下,文都效应延伸到了经济、社会等更广的领域。随着世界泉籍商会会长联谊会上海年会暨“东亚文化之都”的传承与经营高峰论坛、“东亚文化之都”建设论坛、“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等高端对话日益深入,三国务实合作的内涵和水平不断提升,文化建设进而成为带动城市全面发展的有力引擎。
政府间互动频频,民间交流也日趋升温。这一年,怀着对东亚文化的好奇与景仰互相走动,成为三市市民了解彼此、相互欣赏的绝佳契机。金秋十月,泉州老年大学艺术团首度踏上光州的土地,给当地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更有不少泉州企业界、文化界人士自发前往光州、横滨学习考察、办展交流,将先进的理念、创意的灵感收入行囊。
以文都为引,泉州有了更深度参与世界的契机。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国一日·重返泉州”系列活动,让世界各国人民领略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风貌,更点燃了海内外泉州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热情。
在全球的聚光灯下,泉州代表中国对话世界,既尽情挥洒泉州元素、泉州特色、泉州气派,充分展示文化大国的独特魅力与泱泱风范,更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一起,共同提炼“亚洲价值”,向世界展现独具魅力的亚洲文化精神家园。
公共服务
润泽民众的精神雨露
“10月1日至3日,往南安洪濑葵星村演出。”
“10月14日至15日,往晋江磁灶草山头村演出。”
“11月4日至6日,往南安洪梅新厝亭演出。”
“11月7日演出《凤仪亭》,8日演出《大闹花府》,9日演出《西施》。
地点:东湖街泉州高甲剧院(侨乡体育馆正对面)
票价:VIP共9个位置每位100元(配茶水),其余50元、30元、10元,欢迎广大市民和戏迷朋友前来观赏! ”
……
泉州被称为“戏窝子”,不过上述演出信息,却并非囊括诸多剧种在内,而仅仅是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在其官方微博上的“广而告之”。
如何让文化的阳光照进大众生活?“文都”建设一年来,泉州自设命题自作答。以高甲戏为例,少则免票,最高也不过百元的票价机制背后,凸显的正是推行文化惠民工程的政府行动——早在年初,市委市政府就将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免费或低票价文艺精品公益性展演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于是乎,“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惠民之风,从假期吹向平日,从中心市区吹向偏远乡村,持续加固传承发展、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
值得一提的还有“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县域活动周。自盛夏六月启幕,到深秋十月谢幕,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内,泉州12个方阵轮流主宾西街旧面粉厂,在文化“大麦仓”中展示非遗,烹制美食,展销传统与创新融合的伴手礼,用一场场可感可触、活色生香的文化活动,让市民触摸城市文脉,感受文化走向,进而催生数以万计文化种子的坚定生长。
如果说文化活动还只是短期的呈现,那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无疑就是常态机制的探索。过去一年中,放眼老城区,视线所及,全新的木偶剧院建成投用,影剧院、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高甲剧场等文化场馆逐一得到改造提升。而在东海新区,包括图书馆、大剧院、科技与规划馆、东海工人文化宫等在内,市民广场四大公共文化中心前期已投入6亿多元,奠基仪式已定于“海丝”艺术节期间举行。 在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刺激下,闽南文化街区、鲤城东亚文化广场、石狮城隍庙闽台民俗文化街区等30多个“文都”招商项目全面铺开推介。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泉州市民不仅从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丰满精神,更将在文化产业的加速崛起中收获利好。
文化产业
点亮泉州的经济版图
当“东亚文化之都”遭遇“品牌之都”,什么样的火花将被点亮?一年来,这场文化与产业交织的焰火,让泉州发展的天空分外斑斓。
创意无限的“草根”一族,是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火药库。
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凑在西街的古厝里,一座文创产品的“工厂”就开了张。骑楼、钟楼等泉州标志性建筑定格在明信片里,关帝爷、清水祖师等传统信俗被“请”进了时尚桌游。一位执着于闽南文化题材艺术创作之路的高校教授,让“惠女阿芳”的艺术形象跃然纸上。“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不再是抽象的描述,会“逛商店、照镜子、玩手机和喝可乐”的惠安女卡通形象,摘得了全省最具创意文化产品评选”年度“十佳”。
实力雄厚的企业家,是增光出彩的发亮剂。
“在泉州,随便拿出一块石头都有一段故事!”在广东潮汕福建商会监事长郭明池看来,泉州是一座文化富矿,蕴含着无限商机。拥有同样嗅觉的企业家不在少数,辉煌水暖集团投资3000万元,打造《卫浴也疯狂》系列动画片,实现了动漫产业与非儿童品牌产业的首度合作;特步集团投资1500万元,邀请中、美、韩等动漫专家制作同名动画片,为进军儿童市场打好前站;盛克鞋服的“杰米熊”、格林童装的“嗒嘀嗒小熊”、万泰盛鞋服的“流氓兔”,都是文化牵手产业的赢家。而原本破败的旧厂房老仓库,在文化元素的氤氲下,如今已摇身一变为小资“根据地”,领SHOW天地、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T淘园,成为泉州夜色中的一道道风景线。
糅合了火药与发亮剂的一桶桶烟花整装待发,只待政府搭台引燃导火索。
这场焰火秀在年初已初显峥嵘。在2014年春节泉州市经贸文化项目对接推介会上,文化产业首次被单独作为招商项目向外推介。签约台上,老街区有了新定位,旧厂房有了新功能,古民居有新生命,老工艺有了新活力……推介会上19个项目达成协议,清一色是文化旅游、创意、动漫和工艺美术等领域的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49.33亿元。
这场焰火秀在年底高潮迭起。泉州在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收获项目17个、签约金额42.02亿元,投融资文创项目27个、总金额166.25亿元。新门旅游文化休闲街项目期待与西街携手构建旅游文化辐射圈,现代休闲茶庄园项目意在为传统生态茶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晋江五店市志在完成街区博物馆和文化产业聚集区的跃升……这一系列文创项目投产后,每年还将拉动上百亿元产值。借此东风,今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将突破300亿元大关。而在更远的未来,泉州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一番,让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分量更重,成色更足。
城市品牌
惊艳世界的东方风景
一段时间来,许多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都被一部时长6分57秒的泉州宣传片“刷屏”。细雨飘零里的东西塔,烟雾飘绕中的德化白瓷……一幕幕熟悉而唯美的景象唤起了泉州人的归属感。“欢迎来泉州!”人们自豪地向世界推介家乡。
泉州的城市形象,不止定格在这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拍摄的宣传片里。在“东亚文化之都”建设的推动下,一年来,不少市民、企业自发组织,为泉州的一点一滴设计漫画、编撰微博、拍摄短片,为泉州城市品牌站台呐喊,让千年古城的盛名再度远扬。
这不是泉州人的孤芳自赏,在“文都”和“海丝”双重光环的辉映下,泉州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光。“泉州的文化魅力无穷!”这是韩、日两国媒体的感叹。韩国《世界日报》、《南道日报》、MBC电视台和日本电视台、神奈川电视台,以及凤凰卫视、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等媒体对泉州“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进行了全方位播报。
在更广的范围内,泉州图文并茂地“登陆”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八大城市——马来西亚古晋、丹麦哥本哈根、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美国纽约、加拿大多伦多、新西兰奥克兰、南非约翰内斯堡、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先后举办“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图片世界巡回展,来自古老中国的独特风景令世界为之惊艳。
城市形象也许润物无声,品牌提升却有目共睹。闪亮的“文都”招牌和深厚的“海丝”家底,为泉州接轨高端活动、对话一流城市提供了无限可能。国家级官方部门和权威媒体,纷纷将泉州作为文化建设与“海丝”先行的桥头堡。由中宣部立项,国侨办、中新社主办的“新世纪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和“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活动,选择在泉州扬帆起航。紧随其后,新华社推出“新丝路 新梦想”大型集成报道,将泉州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报道的第一站。人民网也将“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活动的启动仪式设在泉州。而由全国友协、阿拉伯城市组织主办的“中阿城市论坛”,也在泉州拉开大幕……
一年多来,在五洲国际舞台上,在国内媒体的聚光灯下,泉州以或古典、或诗意、或现代的身姿,长袖善舞、仪态万方,向世界传递着多元、开放、包容的城市品牌形象。而在即将拉开大幕的海上丝绸之路艺术节上,在不久将来的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中,古老泉州的现代身影,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