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我们的“东亚文化之都”
(八)一年经营,唤起最广泛的文化共鸣 许多人会问,“文化之都带来了什么?” 按照文化部 “扩大开放、提升交流、留下遗产、造福民众”的总要求。一年间,我参与、见证了“文都”带来的城市进化。 ——城市外交在进化。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上,提出“城市外交”概念,以城市梦承载中国梦,而“文都”外交正抓住了这一大好机遇。在官方渠道,我们启动了最密集的文化外交。与光州横滨的26个交流项目,涵盖艺术、学术、媒体、青少年等多个层面:如互遣艺术家、互办文化展,媒体界合作互联,中韩日青少年“非遗”夏令营等。由此延伸,更多的民间交流自主迸发出来:例如,部分企业家和规划院自费赴横滨学习;茶叶、陶瓷、香道大师们自行办展交流;老年大学自发走出国门,参加光州老年文化周;旅游业也创造性地推出光州专线游,拉近“文都”距离。于国家外交而言,这些不过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件。但亚洲文化的认同感,正是借由这一点一滴的小活动滋长,最后汇成江河。 ——产业在进化。借力“文都”效应,2013年,泉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近269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占GDP比重超过5%,首次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今年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突破300亿元大关。看到“文都”潜力,世界500强企业惠普择道安溪,打造亚洲最大的数字媒体全产业链基地。“文都”同样拉动旅游跃升,不久前,省外游客的过夜人气,泉州首次摘得全省第一;今年国庆,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近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18.52亿元,比增均超2成,创下历年之最。 ——文化惠民的行动也在升级进化。源和1916创意园扩建成了市民“文化会客厅”,全市共举办了240多场重大文化活动,2万多场群众文化活动,100多场的县域文化特色民俗活动,让市民天天过节,直呼过瘾。 与此同时,以文兴城,泉州城市变局清晰呈现:“以古城、新区、古港三大核心工程领衔,带动全域文化联动提升”。当代艺术馆、亚洲艺术中心、图书馆新馆、文化传习院、儿童文化中心等城市文化综合体正陆续规划、实施。老区,通过保护改造焕发新颜,构筑“城市文化综合殿堂”;新区,利用兴建文化设施提升文化内涵,带动“文都”的整体大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在泉州,文化从来不是政府搭台的独角戏,它能够唤起的,是最广泛的共鸣。 今年春节刚过,美国的侨亲告诉我,在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时代广场,“东亚文化之都·泉州”的形象宣传片在户外大屏幕滚动播放。它不花政府一分一毫,由泉企自主赞助,为的是向不同肤色的人们分享“文都”风景。 对此,我并不感到意外。作为长期与文化结缘的泉州干部,我深信,“四个泉州”是我们参与角逐的独特优势,更是我们建设“文都”的重要力量。正如参赛时我向评委承诺的那样,“文都”最大限度激起了海内外3000万泉州人的爱国心与民族情。一年间,海内外泉商捐资3000万设立了“泉州南音南戏发展基金”,泉籍异地商会募捐6000多万元设立了泉州当代艺术馆基金,其他各种海内外捐款超过1亿元。不少企业自掏腰包在国内外为“文都”打广告;许多市民自发组织,为泉州设计漫画、编撰微博、拍摄短片…… |
- 2014-11-26东亚文化之都·2014“魅力泉州”创意设计展展出
- 2014-11-26泉州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拍胸舞者与三太子“飙舞”
- 2014-11-24文都雅韵世界回响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2014活动年综述
- 2014-11-2330名选手舌战首届“文都”辩论赛 9人进入总决赛
- 2014-11-20鲤城打造“文都”核心区 引导青年旅馆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