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接上父亲的班,将海丝延伸 东南网11月2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林淑芳 田米 文/图)20多年前,一部极具海丝元素的舞剧《丝海箫音》,被习大大记在心里。昨晚7点30分,以《丝海箫音》为母版新编的《丝海梦寻》,在泉州影剧院上演,2小时的演出中,众多泉州元素唤起许多人的回忆,剧中男女主角的真挚爱情,也看哭了不少观众。 对于泉州市民陈月芳来说,《丝海箫音》和《丝海梦寻》也有着特别的意义。20多年前,刚结婚的她第一次看到《丝海箫音》,如今,她的女儿已成为《丝海梦寻》的演员。随着时间推移,她对这部剧也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在再看,就什么都明白了,如果没有生活阅历,难以体会到当中的心酸和悲伤”。 观众感动流泪 谢幕两次才离去 “你看,舞台上那个是欧拿(闽南语“摇篮”)。”舞台剧一开场,一个木制摇篮就引起观众的注意,观众张阿姨激动地说,“女主角在纺织,旁边那个灯……很多东西,都是咱泉州的元素”。摇篮、刺桐花、东西塔、元宵灯、惠安女……舞台剧浓浓的泉州味,唤起众多观众的集体回忆。 在泉州的演出,已经是《丝海梦寻》所有演出中的第13场,跟在其他地方的演出一样,依然有很多观众感动到流泪。在最后一幕,当男主角阿海遇难后,衣服被送回家乡,而女主角依然苦苦等待他归来时,现场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流泪。“表演直击人心,会让人感情投入剧情。”观众小王说。 演出完毕,观众们迟迟不肯离去,直到演出人员谢幕两次后,才有人起身。“剧情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每次看,都还是那么好看。”作为《丝海梦寻》的粉丝,还是名在校大学生的小林,已跟着剧团走了全国好多个地方,前后看了7场,演出人员中有她的朋友,除了捧场,她每次都能被剧中情节所感动,每看一次,都能有新的认识。 母亲当年看过原版 女儿如今表演新剧 在《丝海梦寻》的演出人员中,一名扮演小女孩的女演员,站在并不起眼的位置,她叫林晴雯,家住泉州鲤城,今年17岁。 林晴雯刚刚从福建职业艺术学院舞蹈系毕业,6月被选中参加演出,不过,她与《丝海梦寻》的缘分,早在20多年前就已开始。 20多年前,林晴雯的母亲陈月芳刚刚结婚,喜欢舞台剧的她,从亲戚那里拿到一张票,和朋友赶到福州的剧院,观看了《丝海梦寻》的旧版《丝海箫音》。如今已经40多岁的陈月芳,与丈夫经营着一家餐馆,在女儿加入《丝海梦寻》的演出之后,她和丈夫便追到许多城市观看。 时过境迁,现在的陈月芳更能体会到剧中所折射出来的情感,“以前还小,对泉州也不是特别了解”,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她对泉州从知之甚少到熟悉,不仅更喜欢剧中的泉州元素,更是逐渐能体会到女主角与爱人分离时的痛苦,“现在再看,就什么都明白了。如果没有生活阅历,难以体会到当中的心酸和悲伤”。 |
- 2014-11-28海外侨领座谈会召开 为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建言
- 2014-11-27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明年在泉州举办 延续文都使命
- 2014-11-27海上丝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晚会四大看点解读
- 2014-11-27逐梦新征程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侧记
- 2014-11-27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