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为什么不去读书,以后一起参加?” “我高中毕业,现在没学可上了!” “年轻人,千万不要荒废学业,坚持自学,以后有机会可以报考厦门大学历史系。” 简单几句话,带给林少川很大的鼓励。从此,白天下田劳动,晚上在煤油灯下读书,成了他和弟弟生活中永远不变的安排。才有后来“兄弟同榜”考入厦门大学的佳话。 考入厦大,林少川找到庄教授,叙说当年缘分。“因为你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人生选择:历史考古。”庄教授高兴地说:“你做我的历史课代表吧。”他和“海丝”就此结下不解之缘。 为华侨沥血 毕业后,林少川先在华侨大学任教,后又转至媒体工作。这些从业经历,让他有机会与“海丝”接触,抢救不一样的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在陈嘉庚的侄子、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陈共存的鼓励和资助下,林少川沿滇缅公路考察南侨机工的史迹。他走过8省64县市,采访100多名回国参战的南侨机工幸存者及家属。为此,他经历惊险,差点付出生命。两年的奔波跋涉,四年的呕心沥血,1994年,30多万字专著《陈嘉庚和南侨机工》出版,抢救了一段宝贵的历史。 “华侨,就是泉州发展新海丝最珍贵的资源。”20年后的今天,再说起当年的经历,林少川仍难以掩饰激动之情。“这些华侨,走了一个就少一个。”他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还原当年的历史。 2001年,泉州正式启动“海丝”申遗。没想到,当时竞争“海丝”起点城市,还一度引起争论。2002年,作为福建省政协委员的林少川,最早领衔提案《举全省之力,打造福建“海丝”名牌》,引起时任省长习近平的重视。此后,泉州市人大代表也提出关于海丝申遗的议案,一时间,泉州“海丝”申报“世遗”成了全省瞩目的“两会”热门话题。 为海丝担当 2005年,林少川调到泉州学研究所任所长后,就有更多时间研究海丝了。见“海丝”申遗进展不大,2007年年底,看到本报关于闽南侨批王顺兴遗址的系列报道后,林少川又坐不住了。“这些,都是活生生的海丝印证。如不保护,实在可惜。”从2008年起,他连续5年在福建省政协会议上提出闽南侨批申报“世界记忆遗产”的提案。此后,他还同时编撰闽南侨批书籍。去年6月份,闽南侨批档案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今年来,泉州市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越来越多人关注泉州海丝。林少川说,光是他自己就已经接待了国内十几波来采访的新闻媒体。而外国友人,来泉州的日渐增多。他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 “是不是可以利用自己所长,编一本《泉州海丝100问》,将泉州海丝相关的文化、历史、遗迹等编辑成册,专门作为宣传所用?”经过林少川和同事几个月的努力,这本书即将面世。 直到此次采访前,林少川仍然为海丝奔波。海丝国际艺术节期间,海丝沿线国家的驻华外交官来泉考察文化,市里把讲解任务交给他。“对泉州来说,这可是大事,我可不能搞砸了。”他笑着说,对于海丝、泉州学的研究,自己有着停不下来的责任。 这40年来,他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圆自己的海丝梦。他满心期待能用自己所学,为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先行区做贡献,泉州能真正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重振当年雄风,走向世界。 海丝寄语 刺桐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辉煌不止是用来回忆的,这座千年“文化之都”现在正逢最好时机,重振海上丝绸之路还看今朝! 为此,我每天都要为“海丝梦”而努力。 |
- 2014-11-28海丝国际品牌博览会开幕 “泉州元素”现场演绎
- 2014-11-28海外侨领座谈会召开 为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建言
- 2014-11-27德化三班镇大兴堡:“海丝”遗迹的辉煌与沧桑
- 2014-11-27川大集团王建川:借势新“海丝” 打通泉州出海口
- 2014-11-27聆听“世界好声音” 海丝沿线国家乐队将献上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