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女儿女婿月收入仅500元 老母亲忧心女儿“家”

2014-12-10 08:05:09 彭思思 刘淑清 夏鹏程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走进陈少红的屋子,家徒四壁,天花板漏风漏雨

东南网12月1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彭思思 刘淑清 夏鹏程 文/图)悠长小巷,并肩走来一对母女。71岁的王阿婆头发花白、佝偻着背,46岁的女儿陈少红两眼无神,一手紧挽着母亲。从泉州市区金鱼巷到花巷,是这对母女每天的必经之路。王阿婆就像一根年老却坚实的拐杖,扶持着女儿走了16年。女儿先天智力和视力残疾,出嫁16年来,每天白天她把女儿接到娘家照顾,夜里再送她回到“家”里。

女儿“家”只有一个十来平方米的房间,冬天漏风、雨天漏雨。靠着同样有智力问题的女婿每月运蔬菜四五百元的收入,夫妻俩一直没法修缮漏水的房屋。眼看冬风一天比一天刮得紧,王阿婆心里直发愁,她最要紧的心愿,就是女儿家不再“风吹雨淋”。

白天,她做女儿的拐杖

每天一做好早饭,王阿婆就到家门口伸着脖子等女儿来。十来分钟的路程,对女儿来说,却充满惊险。她的世界是模糊的,不起眼的陡坡和台阶,都会把她摔得鼻青脸肿。王阿婆不放心,总要走到半路去接她。厝边看着这对母女,常感叹:本该是依靠儿女的时候,王阿婆却还得做女儿的拐杖。一直到晚上,女儿吃完晚饭了,王阿婆再挽着女儿带她回家。

少红的家就是婆家老房子的一个房间。少红28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同样有智力问题的丈夫小施。因视力不好,少红无法外出做工,白天独自呆在家里。小施还算肯干,每天起早贪黑挣钱,为人运蔬菜。丈夫出去做工后,少红无事可做,也无人照顾。

王阿婆说,女儿自小体弱多病,常要到医院打点滴,针孔扎到没处扎,连脚底板都打上针孔,直到8岁她才学会走路。每个月,王阿婆夫妻俩的工资一付医药费就没了,只能到处借钱,下个月一发工资,还了欠款又没了,日子就这么艰难循环着。为女儿操劳一辈子,现在每天还要照顾46岁的女儿,王阿婆并没有怨言,只是常常为女儿家漏雨漏风的房子发愁。

夜里,她心忧女儿家漏风漏雨

走进海清社区一栋古厝里一个十来平方米的小房间,就是女儿陈少红的“家”。一床一桌一电视就摆满了房间。没有窗户,白天也很昏暗,但在房间四角,却能明显看到层层水迹。屋顶破损的砖瓦中漏下点点光斑,少红说,雨水就是从这地方渗下来的。她的床边立着一个旧床垫,遇上雨季常常接连几天漏水,床垫没多久就坏了。电视机上铺一层层塑料膜,是为防止雨水把电视机淋坏。少红在这个家里住了18年,婚后没几年房子就开始这样漏雨了。

前阵子,久旱的泉州城下了场大雨,少红的房间里则下起小雨。她和丈夫缩在床上,四周围堆满大桶小盆。第二天夜里,当王阿婆把女儿送回去时,房间四壁水渍,摸着湿漉漉的被子和床垫,她直叹气。

“房子漏雨这么多年,都是因为没钱修。”王阿婆心疼女婿,“小施心眼实,每个月送菜收入只有四五百元,有时没做好,还被扣钱,收入就没多少了”。王阿婆老两口退休金也不多,辛苦大半辈子,身体也渐渐不好了,手脚一到阴雨天就发疼,而丈夫腰骨一发病也疼得下不了床。可想到有这个女儿要照顾,老两口就放不下心。海清社区也为少红申请计生困难户补助,但每月两三百元只是杯水车薪。

这个冬天,每夜冬风一阵冷过一阵,王阿婆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能有个暖和的小屋。

爱心通道

经过海都便民维修队的评估,为陈少红修补屋顶漏雨,总费用约3500元。如果您想帮助王阿婆母女,可以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告诉我们,也可以关注“海都互助会”微信公众号,留言告诉我们并留下您的电话号码。

海都报爱心账号 6228-4806-8290-8796-910(中国农业银行泉州市分行,户名谢亚敏)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