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整条木料截成木片待用
□早报记者 杨秋香 通讯员 叶文超 文/图
牛皮鼓,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一些传统婚丧喜庆场合,人们总能见到它的身影,它也总能给这些场合增添不少热闹、隆重的气氛。
不过,牛皮鼓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可能就少有人知晓了。近日,我们来到南安市乐峰镇炉星村,探访了“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鼓技艺”传承人黄水土,听他讲述传统手工制作牛皮鼓的故事。
▶▶已有三十多年制鼓经验
年过五旬的黄水土是传统手工制作牛皮鼓技艺的第四代传人。他十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制鼓,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制鼓经验,是远近闻名的制鼓好手。他做出来的鼓不仅外形精巧、声音洪亮匀称,而且经久耐用,因此产品供不应求,畅销闽、粤、台,远销日本、韩国等地。
将木片风干、晒干
▶▶牛皮鼓制作工艺非常讲究
牛皮鼓的制作是个细致活,工艺十分讲究,需经过选料、制鼓皮、箍鼓桶、蒙鼓皮、油漆上色等一系列复杂流程。
其中,制鼓皮是最为关键、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鲜牛皮先要经过削皮、晒干、浸泡、钻孔等严格处理,后用绳子把牛皮固定在鼓桶上,置于木架上,将牛皮上的各条拉绳向下固定于木架上,并在木架与鼓桶之间不断嵌入木楔,拉伸牛皮——这样做是为了让牛皮绷紧,保证鼓的音质。这一环节最考验师傅的功力,比如在削皮中整片皮都要削出同样的厚度,稍有不慎,牛皮就破了。“牛皮很硬,用刀时全身都得使劲,而且要极为小心,讲究手上功夫,用力过猛可能刮穿牛皮,用力不足赘肉刮不干净,影响鼓的音质。所以,业内有句俗语,‘制鼓是徒弟,制皮是师傅’。”黄水土如是说。
将整张牛皮洗净,晒干
▶▶牛皮鼓种类繁多
据介绍,牛皮鼓有各种规格,主要有大鼓、中鼓、小鼓、红鼓、堂鼓、盘鼓、腰鼓、手鼓、威风鼓、太平鼓、寺庙鼓、战鼓等等,种类繁多。黄水土说,他做过的最大的一面鼓,鼓面直径有1.5米;最小的是腰鼓,直径只有4寸。
将晒干的牛皮裁成圆片
▶▶想让子女传承下去
由于手工制鼓技艺掌握难度大,再加上现在增收门路多,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辈不愿学习这门传统技艺,这种变化导致牛皮鼓制作技艺的衰退。
可喜的是,南安市各级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对优秀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弘扬,2012年将“手工制作牛皮鼓技艺”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资料做好相关保护和传承工作。
“而且,传统手工牛皮鼓还是有一定市场的。现在,我们夫妻两人靠这门手艺一年下来也有十来万元的收入。我计划让我儿子也学这门手艺,再办个厂扩大生产规模。”黄水土信心满满地说。
将木片逐一拼接成桶状
将剪好的牛皮盖在鼓桶上
蒙上鼓皮的鼓桶要晒干
嵌入木楔,拉伸牛皮
用图钉将牛皮钉在鼓桶上
上好腻子的鼓桶
给鼓桶抛光
制好的鼓还要上红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