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遭填滩造路的滩涂
12月18日,整改后的滩涂
东南网12月19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徐锡思 吕波 文/图)横亘在宽阔洛阳江滩涂上的黄色土路终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和滩涂浑然一体的黑色淤泥,涨潮时海水还能将它淹没,海都记者昨日从联合调查组获悉,填滩造路的整改已经通过验收。
11月5日,本报独家披露了泉州湾河口湿地滩涂被大量土方、建筑垃圾填埋,形成了一条土黄色的堤坝路,报道引起泉州市郑新聪市长的高度重视,他在本报报道上作出批示,要求严查严处,立即整改恢复原状,从保护生态出发,为生态让路。此后,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联合调查组。
海都记者还了解到,在继续调查追究破坏者责任的同时,联合调查组还达成一项共识,今后每个月将组织一次联合巡查,包括海洋、林业、文保、自然保护区、环保和当地政府部门等人员一起,一旦发现有破坏的苗头第一时间制止。
【现场】
土路挖低3米 70年代水闸显露
昨日上午10时30分,潮水还未完全退去,滩涂上原本的黄色土路消失了,挖低的路面边缘,就有被浸湿的海土泥泞,靠台商投资区一侧的红树林,也都冒出了树冠。
一座孤零零的水闸,凸显了出来。这座水闸,最下方是用石头砌的,据村民介绍是1976年修筑堤坝的时候所建;石头上面的砖头,还有两层不同的颜色,常年被水浸泡的显为黑色,最上方的还是土褐色,还被倒了一层水泥。海都记者11月5日第一次到现场,这座水闸完全在路面以下,如果不留心,甚至还以为是个涵洞。
“这条土堤有将近40年的历史,中间有几次变迁,上一次就是今年10月份,被我加高了1米左右”,向桥南社区居委会承包这片滩涂做养殖的村民刘锦树告诉海都记者,在填滩造路被曝光之后,他已经自行挖低了1米左右。
12月5日,经由洛江区政府协调,万安街道办事处组织施工队进场,在刘锦树挖低的基础上继续下挖约2米,欲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旧堤原貌。
“后面的施工要很小心,因为路面是软的,挖掘机是履带式的,有时候被泥土粘得走不动。”一位挖掘机司机说,他们施工的参考标准就是水闸下面的石头,后来就把水闸挖成了一个“孤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