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了三条路 了却一桩心愿 实际上,这已是施老伯捐建的第三条村道。10年前,他和老伴分别七十、六十大寿时,就将200多米长的埔头南路,由泥巴小土路改建为水泥路。5年前,他又捐建了一条水泥村道。两次捐建共捐献了大约12万元。 捐建3条村道,捐资42万元,一对务农一辈子的老夫妻,何以“痴迷”于修路? 蔡玉华阿婆最了解丈夫的心思。她回忆,丈夫12岁时遭遇父母双亡,留下包括丈夫在内5个孩子。在那个年代,丈夫为养活兄弟姐妹,给人做小工、杂活,由此等到快30岁,才有姑娘愿意嫁给他,这个姑娘就是她。 “日子虽苦,可我们是患难夫妻,很少吵架、抱怨。”蔡阿婆说,婚后,两人育有三男三女6个孩子,她主内,带孩子、养鸡鸭、做家务、打理小杂货店;他主外,种庄稼、进货、做小工。由于要进货,他常去6里开外的衙口村,连接两村的只有窄小的泥巴路——埔头南路。一下大雨这条路就成了“黄河”,黄泥水淹没了他的膝盖,独轮车歪歪斜斜,常常连人带车翻进“黄河”。 “把路修平,让后人不再走泥巴路,就是他的心愿。”蔡阿婆说完,一旁的施老伯没说话,只眯着眼睛笑。 “这30万元里,有你存的钱吗?”当被记者这样追问,施老伯连忙摇头,说“都是子孙孝敬的,我一辈子农民,没有存钱”。听到这,一旁的子孙补充说“老人家忘记了,里面有他们平时舍不得花的压岁钱”。 |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