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詹伟志 通讯员 李国宏)八百多年前咱们的先辈是怎样吃火锅的?泉州当年的美食又有哪些?“酱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为调味品的……这些问题在南宋泉州人林洪的著作《山家清供》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近日,石狮市博物馆李馆长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本论述闽菜历史源流的烹饪著作。 严寒时节,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可算冬天里的一大乐事,《山家清供》一书记载了作者林洪在武夷山吃火锅的经历。书中记载,一日,林洪去武夷山访隐士止止师,快到顶峰时下起大雪,林洪抓到一只野兔,他想烤来吃,问止止师烹饪之法,对方答道:“桌上放个炭炉,炉上架汤锅,兔肉切薄片,酒、酱、椒、桂做调味汁,汤开了夹着片涮熟,蘸调料吃。”食用后,林洪觉得味道很鲜美。大雪纷飞,三五好友相聚谈笑,随兴取食非常愉悦,并依据当时“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美景,将这道菜取名“拨霞供”。此后涮兔肉便流传下来。 据李馆长介绍,《山家清供》是南宋时期的一部重要烹饪著作,内容夹叙夹议,丰富多彩。作者林洪,是南宋晚期晋江永宁里可山(今石狮市蚶江镇古山村)人,擅诗文,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事》和《山家清供》。《山家清供》一书中著录了大量宋代闽菜,描述了山居人家清淡饮食的清雅韵致,记述全面,多来自民间,如饭、羹、汤、饼、粥、糕、脯、肉、鸡、鱼、蟹等。另外,书中还有不少第一次出现的饮食记载,比如“酱油”一词,就因为见于《山家清供》而被认定起于宋代。 据了解,虽然林洪漂泊江浙等地二十多年,但对家乡的味道却是念念不忘,并在书中多有记载。如“梅花汤饼”,“泉之紫帽有高人尝作此供”;“香圆:香圆似瓜而黄,闽南一带果耳,而得备京华鼎贵之清供”;“鹅黄豆生:温陵人前中元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中元则陈祖宗之前……”他在记载如何制作“鹅黄豆生”一节中写道,“仆游江淮二十秋,每因以起松楸之念,将赋归,以偿此一大愿也……”意思是他在江浙游荡了二十年,每每想到这道菜便想起了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