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在西街的大罐秀现场,“新海丝”扬帆启航,万众瞩目(资料图)
东南网1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曾小琴 见习记者 蔡梅莹)借助国家支持泉州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契机,泉州再次扬帆启航,拟将开放大门打得更开,迈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大都市。
昨日,泉州市委第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指出,深入贯彻习近平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部署,推动泉州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推进依法治市等。
全会强调,要在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中做到“三个带头”。
据悉,泉州市委专门成立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合作先行区领导小组,组织编制建设规划和重大项目表,大力推进“十大行动计划”和“十大重点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城市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三个带头】
泉州要给全省带个头
去年12月,省委书记尤权肯定了泉州干部群众的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全会指出,应按尤书记对泉州提出的“三个带头”进行落实。
在产业升级上带个头,就是要打牢“保稳”基石,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一手抓新兴产业,提升在全省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分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带头,就是要明确“求进”重点,谋划一批具有泉州特色的改革开放举措,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协同推进“金改”和“民综改革试点”、新型城镇化,尽快试出经验、试出成效;在干部作风转变上,要拿出“攻坚”气势,大力弘扬“四下基层”、“马上就办”等优良作风,努力在建设新福建中勇担当、打头阵、走前列。
会上说,从东部城市竞争力看,泉州作为全国民营经济发达城市和联合国唯一认可的“海上丝路”重要起点城市,又具备港澳侨台独特优势,其他城市不可比拟。因此,泉州要做足文化引领文章,全力办好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持续扩大“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路”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等的海外影响力。
近期,国家还将在泉州召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另外,泉州要补齐国际经贸交流短板,整合区域商展品牌,集中精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致力建设区域性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
此外,还要着眼结构高端化,坚持全方位创新与三次产业“两升级”。着眼功能外向化,坚持港口建设与城市服务“两提升”。着眼营商环境便利化,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两促进”。着眼政策效应最大化,坚持项目落地和策划争取“两手抓”。
【反腐】
去年曝光79起典型案件
去年泉州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125件,清理超标公务用车525辆、超标办公用房37831平方米。泉州调整“裸官”岗位涉及处级5名、科级及以下83名。泉州还开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项检查,对18名领导干部实行“一案双查”、倒查责任。通过新闻媒体公开点名通报曝光30批79起典型案件。去年全市共立各类违纪违法案681件,挽回经济损失2130万元。
全会强调,要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整治“庸懒散拖”,认真解决“乱作为、不作为”问题。结合查办重要典型案件,深入开展“一案双查”,举一反三,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认真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尤其要按照市委年前下发的关于“两节”期间加强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抵制请客送礼、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歪风,勤俭过节、廉洁过节、文明过节。
【海丝建设】
引导企业到海丝沿线国家办厂
全会指出,中央一揽子政策支持涉及泉州的事项较多,其中分量最重、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为此,泉州市委专门成立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文化合作先行区领导小组,组织编制建设规划和重大项目表,大力推进“十大行动计划”和“十大重点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城市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标志着泉州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泉州要抓紧海丝先行区建设,组织实施海丝十大行动计划,围绕财税、金融、道路联通、经贸交流、人文交流、人员往来等6方面提出近40项需争取国家支持的重点政策。
全会要求,泉州要强化规划对接,认真研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进一步梳理完善泉州总体方案,做足古港、文化、侨乡、商贸等特色文章,对接省里海丝核心区建设的方案,一同向国家申报。与此同时,争取把中央文件里涉及的每一句话,都拓展成一份政策“大礼包”。项目落地,则要紧抓初步筛选的180个海丝项目和十大重点工程,推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尽快建设,积极对接国家正在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
启动重点领域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要围绕建立实体金融服务体系。具体而言,要大力发展产业链金融、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至2018年信贷投放平均增速17%~18%的目标。会上强调,要突出提升对外金融合作水平,积极引入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组织开展泉台跨境人民币双向贷款、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非金融机构开展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民综改革要深入三年计划,重点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海丝先行区建设,着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快成长为“泉字号”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
泉州还将扩大经贸合作,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共同设立经贸合作区、商品城和营销中心,完善外贸扶持政策措施,鼓励重点商品出口,支持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进口。引导企业主动“走出去”,到海丝沿线国家地区投资办厂、技术对接、品牌收购及能源开发,并积极引进海丝沿线国家产业资本、投资基金和知名企业。
泉州将突出全方位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泉台融合发展,实施泉台产业对接升级计划,支持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台商投资区开发建设,大力引进台湾大企业大项目。同时,做好新一代华侨华人回归服务工作,大力引进侨资、侨智、侨力,吸引广大侨亲参与海丝先行区建设。
全会阐述了如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重点推进140个产业民生项目
东南网1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曾小琴)昨日,泉州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还阐述了泉州如何致力于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全会提出了2015~2018年将重点实施“54321计划”,力争重大项目中有100个开工或建设,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机制活】
一批总投资6787亿元的项目
泉州2015~2018年将重点实施“54321计划”,推进总投资6787亿元的140个全局性、战略性、生产性项目。
何谓“54321计划”?记者会上了解到,5是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组织推进50个重大产业项目,突出石油化工、机械装备、能源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4是以凸显中心城市地位为重点,组织推进40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基本构建以铁路和高速为主动脉、环湾快速通道成环配套、普通公路加密成网的现代化集疏运体系。3是以提升生态宜居水平为重点,组织推进30个重大民生项目,包括跨区域生态水利、“东亚文化之都”、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建设。2是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为重点,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企业200家,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配套的产业集群。1是实现百大战略性项目落地,力争“5+4+3”重大项目中有100个开工或建设,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
【产业优】
引进新能源化工等项目入驻
泉州将大力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做大做强,拟从产业体系、创新驱动、新增长点等方面入手,打造泉州产业升级版。
具体说来,先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产业龙头、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泉州将重点支持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争取到2018年全市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5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30家以上。产业集群提升,启动实施产业链建设工程,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优势、规模优势、集聚优势的大产业。同时,持续开展“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同步发展,推动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现代商务、服务外包等产业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
泉州将深入推动“智能制造、服务性制造、质量品牌提升”三个专项行动。
同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泉州还将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拟从项目、企业、产业三方面抓增长点。项目方面,要大力推进富德新型能源化工、大唐集成电路、莲花汽车、振戎海工和LNG能源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签约入驻和落地建设。而产业增长点方面,一方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集成电路、新材料、工业机器人、高端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另一方面则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再者则大力发展海洋优势产业,突出抓好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远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
【百姓富】
计划新增铁路227公里
全会强调,要着力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至2018年,泉州计划新增铁路里程227公里、高速公路184公里、港口通过能力3000万吨,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250公里。水利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快七库连通工程、晋江防洪工程等在建项目建设。
全会强调,要将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今年,泉州将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
今年泉州将新开保障性住房2.3万套、建成1.8万套,同时,要完成石结构房屋改造总量的20%。
全会着重指出,卫生方面投入将有所倾斜。泉州将进一步扩充优质医疗资源,确保平均每年新增医疗机构床位不少于2000张,争取至2018年全市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4.4张以上,缓解床位紧张的状况。此外,还计划每年安排30个沿海发达镇(街道)与30个扶贫重点乡镇“一对一”帮扶。
【生态美】
综合治理水、空气、土壤污染
日前泉州已通过国家级生态市技术评估,泉州将以此为新起点,致力打造“清新泉州”品牌。
今年,泉州还将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强化节能减排,重点抓好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全面实施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
水、空气、土壤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今年生态方面将强化这些方面的综合治理。比如说,水方面,则深化跨境流域、重点水域综合整治和小流域“赛水质”活动,进一步落实“河长制”,抓好印染、造纸、石材、畜禽养殖等重点污染行业深度治理。大气方面,拟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建设;扬尘综合治理道路、建筑施工场所、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对于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的,实施被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抓紧启动危化固废专业处理项目建设。
生态红线管控的落实,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泉州将完善“两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抓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探索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