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安海宋代儒商黄护:无法忘却的安平桥倡建者
2015-01-09 10:09:51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黄护其人为安平儒商,热心公益事业,曾参与建镇、兴学、造桥,善举颇多,遗泽后世,被桐林黄氏尊为一世祖;家族美德代代相承,蔚然成风

黄氏家庙面阔五间,有三进两天井,经常有人来此参观。

热心公益 造福乡里

桐林村老年协会名誉会长黄存仁表示,桐林黄氏出自同安金柄黄氏,同安金柄黄氏的始祖黄纶是黄守恭的第四子,而从黄纶传至黄护,已是第23世。黄护,字迅奋,号逊顺。据黄氏桐林大宗族谱记载,“黄护,晋江安海黄墩人”,其父黄硕进是一名诸生。黄护从小接受儒学之道,17岁参加科考未中。之后,经商务贾,随姑丈高纪昌出洋,先跑两广,后远航东南诸国商埠。由于吃苦耐劳,经营有方,没过几年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海商。事业有成的黄护,以归守乡土为本,在安海购置了十多家店面,经营食杂等生意。此时的黄护,依旧是文人做派,嗜好篆隶、棋弈、诗谜等,喜欢结交高僧,常到当地龙山寺和高僧品茶论禅。不仅如此,黄护还热心公益,一心想要造福乡里。

“黄护对于安海人来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就是他,在当时参与了三件大事——建镇、兴学、造桥。”黄存仁称。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州府请示朝廷,于当年始建安海镇(时称石井镇)。其时,“欲辟廨(xiè)所,量夺民居,人皆难之”(即打算拆许多百姓的房子来盖一座官署)。黄护得知,挺身而出。他说:“息贫风,补弊政,此善事可为也。”自愿捐出一块土地,在石井书院西侧兴建镇廨,此即安海历史上第一个“镇政府”办公署。而安海的第一任“镇官”,便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父亲朱松(号韦斋)。此事在清代人柯琮璜所著的《安海源流考》上有载:“建炎四年,设石井镇。黄护建廨于鳌头西,朱夫子韦斋为镇官。”

石井书院原名“鳌头精舍”,位于安海镇鳌头境。唐建中元年(780年),常衮任福建观察使,建私塾教育自家子弟名为“鳌头社”,后来安海兴建学社,将之更名为“鳌头精舍”。南宋绍兴年间,时任安海首任镇官的朱松为教导民众,开启民智,发起了兴学的倡议,黄护等乡士纷纷捐募响应,扩建“鳌头精舍”。朱松之子朱熹任同安县主簿时,也曾到此讲学,安海学术风气因此而空前高涨。可以说,在兴学方面,黄护也功不可没。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