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晋江东石发现圣旨 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皇上很忙

2015-01-14 09:04:03 陈紫玄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黄氏先人所获圣旨最近频繁拿出,已出现老化脆化

东南网1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紫玄 文/图)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697年),康熙很忙。

这天,康熙下发“四世一品圣旨”,封赏屡建军功的施琅部下、石狮籍将领邱天胜,及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详见本网先前报道圣旨长什么样?石狮传人赠博物馆清代“四世一品圣旨”)。

近日,在晋江东石镇光渺村石菌自然村,黄氏后人翻修祖厝时,也发现一份圣旨,落款时间同样是这一天。

不过,这天康熙下发的圣旨,可不止这两份。

300多年前的这一天,清王朝到底发生什么事,让康熙这么忙?

【这天,康熙颁了哪些圣旨】

东石古厝发现封赠黄氏先人圣旨

黄氏后人、65岁的黄永顺老人说,古厝已20多年无人居住,只有祭祀时才会有点人气。1月7日下午,黄氏后人为翻修进行最后清理,请出祖先牌位及公妈龛时,发现一个包裹严实的竹筒状物件,打开后一看,里面存放的竟是一份康熙年间的圣旨。

圣旨轴长2.5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材质为绫,由右至左依次为咖啡、金黄、橘黄等五色,首尾两端织有双龙图案,右首端还织有两条翻飞的银龙和“奉天诰命”四个提花篆字。

正文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其中“奉”字落于右上第一朵祥云之上。圣旨内容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右侧为汉文、左侧为满文,中间有两处褪色的红色方块,轮廓清晰,或为御玺朱印所留。最靠近贴金轴的为朱红字迹,由于绫布已酥裂,字迹未能全部识别,但依稀可辨为诰赠游击(将军)黄增陞祖父泉山公为怀远将军,而在金黄绫本区域,则以黑墨续接朱红字迹内容,覃恩赠其祖母王氏为“淑人”。

晋江博物馆吴金鹏馆长说,官员本身受封称为“诰授”,封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生者称“诰封”,死者称“诰赠”。按圣旨内容,黄增陞时任“游击(将军)管陕西凉州城守营都司佥书事”,官至从三品,按当时规制,二品、三品官员可得三轴圣旨,分别诰授/封/赠本人及妻、父母、祖父母,而一品可福及曾祖父母,因此,黄氏祖先可能共得到三轴圣旨。由于颁圣旨时黄增陞祖父母已过世,因此圣旨里用“赠”字,赠黄增陞祖父泉山公的“怀远将军”为虚衔,不过,一般对其祖母的诰赠应为“太淑人”,不知为何少个“太”字,是否笔误,有待考究。

黄氏先人所获圣旨,落款时间为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

石狮“四世一品圣旨”

“四世一品圣旨”全称“清康熙三十六年黄地祥云飞鹤纹锦敕封邱天胜及上三代诰命”,系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康熙帝下诏,封赏在平定金厦、收复台湾中屡建军功的施琅部下邱天胜,为“一品大员”,赐世袭并以覃恩纶封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世为“一品”。

封赠广东潮州庄氏先人

深圳特区报2010年曾报道,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侨光村的庄氏家族,珍藏有三道康熙皇帝的圣旨,这是在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康熙对庄氏先人庄宏略及其直系亲属进行褒奖封赠的诰命,圣旨中授庄宏略为荣禄大夫,赠其父、曾祖父为相同官阶,封其妻张氏为一品夫人、其母为一品太夫人,赠其曾祖母为一品夫人。

封赠安徽肥东昂氏父子

江淮晨报2004年也报道过,离安徽肥东县城店埠约15公里的西山驿镇昂集村,在清康熙年间,曾走出一对父子进士——昂绍善、昂天曾羽。据史载,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皇帝连下二道诰封,赠昂氏父子皆为文林郎;封昂绍善妻梁淑慎、昂天曾羽之妻阎氏为孺人。

追赠河南中牟县知县父母

《东方收藏》杂志2012年第8期记录,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为表彰河南开封府中牟县知县李其昂为民请命,修建从祥符到郑州的河堤,使大片洪涝洼地变为良田,康熙连颁两道圣旨,覃恩追赠其父李沁为文林郎河南开封府中牟县知县,其母黄氏淑慎为孺人。

【这天,康熙为什么这么忙】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康熙在他在位的第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这么忙?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治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胡沧泽称,古代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很多事情都很难有规律,如每天批多少奏折、颁多少圣旨,往往是凭一时喜恶行事。而圣旨一般有其固定规制,如清朝皇帝颁给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颜色、底纹图案比较丰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颁给五品以下官员的则是纯白色,圣旨内容由翰林院撰拟,经内阁大学士奏定后,再按品级填发,行文有一定规则,因此,负责书写的翰林院庶吉士们可依葫芦画瓢,在某些特定时间和场合“批量生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一天之内会出来这么多圣旨。

至于为何是在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胡教授表示,可能在当天有特殊的庆典,建议海都记者查阅下当日皇帝的起居录或相关年鉴。

昨日,记者在晋江图书馆翻查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的《康熙起居注》,可能由于资料受限,起居注中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四年的资料出现空缺。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清史编年第三卷康熙朝(下)》,则记载当天太和殿内发生的事:“以平定噶尔丹,康熙帝于太和殿行庆贺礼。诏告全国,诏内‘恩款’三十六条。加封抚远大将军伯费扬古为一等公,西路出征参赞以下官各给拖沙喇哈番,袭一次。随后又免三次出征兵丁所借官库银两。三次从征官各加一级,颁赏内蒙古四十九旗。”而此前一天,“重修太和殿成”。类似的记载,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清史纪事本末第三卷康熙朝》中也有记述。对此,胡教授表示,平定噶尔丹叛乱后,清朝版图趋于稳定,如此,或可解释当天的大行封赏。

【频繁拿出 圣旨已现老化脆化】

黄增陞何许人也,由于黄氏族谱里仅仅是抄录部分圣旨,对他的生平无其他记载,因此黄氏后人也不清楚。吴馆长查阅晋江县志,也暂未找到,他说,依据这份圣旨,黄增陞为行伍出身,由于战功授官,而非“武选”为官,加之他在外为官,家乡县志编纂者不一定能知晓其人,因此可能被正史“遗漏”,但此圣旨经推断为真品,也可为这位黄氏先人正名。

昨日上午,是这份圣旨第四次被铺开展示,黄氏后人发现,和第一次打开时鲜亮艳丽的绫面颜色不同,此时的圣旨颜色已变黯淡,且原本几乎完好的绫面出现多处酥裂。对此,晋江博物馆专家表示,圣旨此前一直密封于竹筒内,保持恒定的湿度,最近由于频繁拿出,光照、湿度、触摸等均加速其材质老化脆化,因此必须尽快修复,他们也将帮黄氏后人联系文物修复专家。

吴金鹏说,在晋江,目前通过史料已知在康熙年间获得圣旨封赏的有十多人,多数都是跟随施琅收复台湾的有功将领,对于黄增陞则不好判断。圣旨的史料意义高于市场价值,目前晋江档案馆和晋江博物馆各藏有一轴圣旨,对于研究晋江历史文化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