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纪念李焕之诞辰96周年音乐会晋江举行 他早年培元求学

2015-01-16 10:38:34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纪念李焕之诞辰96周年音乐会昨举行

他早年培元求学 晚年惦记回故乡

李焕之夫妻年轻时在北京合影

提起人民音乐家、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李焕之,人们自然而然会联想起《社会主义好》,还有那首每年春晚必演曲目《春节组曲》。昨日,纪念音乐家李焕之诞辰96周年音乐会在晋江池店中心小学举行,晋江市池店李焕之纪念馆同时开门迎客。

□早报记者 张素萍 张建华 陈翛 文/图

七个音符串起一生

走进晋江池店中心小学四楼,李焕之纪念馆赫然映入眼帘。这里保存大量珍贵资料,记载这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不平凡的一生。

在黑白照片上,1943年春节延安新秧歌活动中,李焕之在秧歌队里欢快地拉着手风琴;1949年7月,李焕之与妻子李群在北京的留影,记载两人的青葱岁月……通过情系桑梓、奔赴延安、献身音乐、音乐之家等10多个部分图文并茂的资料,参观者可以了解李焕之由七个音符串起的一生。

在纪念馆中,除了李焕之为培元中学题词“桃李硕果遍四海,校园花开春常在”等书法作品外,老舍为李焕之题写的小诗也格外醒目。1963年,李焕之在北戴河疗养,巧遇老舍,老舍佩服李焕之的才华,遂提笔写下这样的诗句:“碧海为琴浪作弦,水仙吹笛老龙眠。滩头自有知音客,谱出风云交响篇。”

此外,纪念馆里仍珍藏着李焕之先生《我为〈国歌〉编配管弦乐总谱的前前后后》手稿的影印件,《国歌》管弦乐总谱及有关资料的封套,这些资料记载李焕之乃《国歌》编配合唱第一人的过程。

曾为母校创作《花棚颂》

李焕之祖籍晋江池店村,是明代慈善家李五的十四世孙。甲午战争后,父亲李孙修移居香港经商。1919年,李焕之生于香港。1934年,李焕之在泉州培元中学念高中,泉州中山路上曾留下他求学的身影。

李焕之曾回忆说,少年读高中时住校,每个星期日下午,他从培元中学走到南门的表兄家中放松一下,因此他经常到南门富美宫等地去看南戏、听南音。1994年培元中学建校90周年之际,李焕之为母校创作歌曲《花棚颂》,以表祝福。

1983年6月,李焕之回到阔别48年的泉州。他听到幽雅动听的南音,勾起学生时代的回忆,挥笔为泉州市民间乐团题写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忘心儿醉。文化古城多国宝,南音艺术映朝晖。”

1997年,李焕之为晋江池店中心小学创作校歌,而李焕之的妻子、中国著名儿童音乐作曲家李群同年也创作《池店中心幼儿园之歌》。

李焕之年幼便失去父亲,到了70岁时,他仍记得家族的排行。池店宗亲要重修宗祠,他抱病题写匾额及楹联。到了晚年,李焕之多次提到要回祖籍地,后因病情加重,无法成行,在病榻上屡次交代家人要回到池店拜祖。2005年,李焕之的三个儿子千里迢迢从北京回到池店谒祖,了却父亲的心愿。

■人物简介

李焕之16岁时,为郭沫若诗作《牧羊哀歌》谱曲,由此开始长达65年的音乐创作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李焕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编配的管弦乐总谱,成为现今在全世界通用的法定版本。同年李焕之开始创作大型管弦乐作品《春节组曲》,日后成为中国人新春佳节的主打歌。

李焕之一生创作歌曲500余首,歌剧、交响乐、管弦乐、电影音乐多部,音乐评论200多篇。1999年,李焕之在80岁生日时随笔写下“七个音符,一部人生”,诠释自己的音乐人生。2000年李焕之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