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海丝”之缘 泉州铸就

2015-02-11 07:45:1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缘续明朝—— 郑和下西洋曾从此出发

“明永乐钦差太监郑和前往忽鲁谟斯,行香于此,蒙其保佑,立碑记”。

——《重修温陵圣墓碑记》

这是一块记载着郑和到泉州灵山圣墓行香一事的石碑,同时也记载了郑和与泉州的渊源。

郑和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访亚非30余国,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的各项交流推向新高潮。根据碑文及其他历史资料的记载,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从泉州出发,其间,他除了到泉州灵山圣墓行香以外,还前往天妃宫祈求妈祖保佑航海平安,并奏修泉州等地的天妃宫。

泉州因海上丝绸之路而积累的对外商贸背景以及成熟的造船航海技术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不论是泉州造的“福船”,还是泉州长期聚集的一批熟悉航路和熟练航海技术的船员,抑或物美价廉的陶瓷、茶叶、丝绸等,都为郑和出使外国提供了难得的物力和人力支持。

而这些随郑和出访的泉州人中,有的便留居海外,成为早期的华侨。如今,在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乡,还留存着接官亭、郑和堤等历史遗迹。

虽然后来明朝长期实行“海禁”,但泉州人凭借着造船业的发达和海上交通的优势,以及与生俱来无畏风浪的胆识与毅力,仍旧在之后的岁月中,延续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