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寻找泉州年味:拜岁祈福看春晚守岁 与新生命迎新年

2015-02-19 09:35:0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新年快乐!”昨日晚上,在市区坪山路一家酒楼里,80岁的林家坦和70岁的张宝莲夫妻俩正接受家人和孩子的新年祝福。每年除夕,他们一家四代同堂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陈英杰 摄)

大年三十这天,家住市区云谷小区的张女士起了个大早,在客厅朝东摆好了晚上用于“拜岁”的八仙桌。这一方约一平方米的案桌上,她摆上了闽南传统的“粿合”,如:甜粿、菜粿、花包、碗糕、龟粿等;“五果”,即时令的五种水果;如:凤梨、苹果、火龙果、杨桃、橘子等等;“六斋”如:香菇、木耳、草菇、红菇、金针菜等山珍;还有三牲五牲,作为天公的祭品;一篮鲜花、纸扎的春花,准备今日零点敬奉神祇和灶君。

“除夕‘拜岁’是闽南的年俗传统,从我记事起就知道一到除夕就要摆上供品、敬奉天公。这样做是在年终岁尽之时对神佛大酬劳,以保佑家人一年平安丰顺,事业有成。”张女士介绍道。而敬天公的祭品也有所讲究,一般是三牲即鸡、鱼、猪(或心肺),若想置办得隆重丰盛一点,就办五牲,即鸡、鸭、鱼、猪、螃蟹(鱿鱼),果合包括李、杏、枣、桃、栗,还有红蛋、红丸、“隔年米”(过年饭)、甜粿、“九鬃芋”。“隔年米”意为“年年有余”,“九鬃芋”是有许多芽的芋头,闽南人俗称“芋子芋孙”,象征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从腊月初八的腊祭开始,张女士就开始忙里忙外置办“拜岁”所需物品。每年经常做的就是闽南传统的炸鳗鱼和醋肉,炸鳗鱼是用鳗鱼块细细裹上红糟地瓜粉然后下锅煎炸,香脆醇厚;醋肉也是闽南受欢迎的小吃,将肉切成薄片加入醋、酱油、料酒、糖、生油等搅拌腌制,入味后裹上地瓜粉,入油反复搅动煎炸。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传统油炸小吃,比如最具泉州特色的五香卷,石狮炸甜粿,泉港炸浮粿,崇武炸鱼卷等等。

一切准备就绪,子正之时(零点)一到,张女士就燃上三炷清香,点上红蜡烛,祈福在乙未羊年,事事吉祥如意,家人健康平安,家庭幸福美满。

□本报记者 王蕾 实习生 王漪

与新生命一起迎新年

本报讯 (记者郑意凡)祭祀祖先、张贴春联、吃团圆饭、分压岁钱、围炉守岁……往年,在永春城关的小雷家里,这些民俗一个也不能少。但今年一切从简。就在腊月廿九,小雷的女儿郑好降生了,“比预产期早了好几天,看来是等不及要看看这个世界啦”。

昨天下午5点多,小雷抱着刚生下的女儿走出了永春县医院,按照闽南风俗,丈夫小郑用雨伞遮着孩子相携回家。

小雷夫妻俩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往年春节,两家人总是在一起包饺子、做菜粿、蒸年糕、滚汤圆,一起吃年夜饭,共享团圆……而这几天,家里都为小生命奔忙,早早从酒店订餐送菜上门。回婆家时,小雷的婆婆和妈妈正在忙碌。年夜饭上要压红桔、红蛋、年糕,插上“春花”,象征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不仅如此,还要准备猪蹄、鱼、香菇、红菇、金针菜和米酒,待凌晨钟声敲响时,敬奉土地公和祖先,敬告家里添丁进口的喜讯。按照风俗禁忌,由于两家人都进过产房,今年的“敬天公”则分别委托本家亲戚和朋友来家里代行仪式。

虽然今年辞旧迎新的民俗仪式少了,年味并未因此变淡,两家人脸上洋溢着喜悦,走路都觉得脚底生风——呱呱的儿啼声犹如最喜庆的新年序曲,拉开新生活的序幕,她将带来更多欢笑,也意味着更多责任。

看春晚守岁 迎春纳祥

本报讯 (记者王蕾 实习生王漪) 前两天, 央视春晚节目单一出炉,家住晋江城郊的曾贞贵就认真地看起来,寻找自己想看的节目。“我最爱看的是小品。”

曾贞贵告诉记者,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家里有了电视机后,他每年除夕夜都会守着电视机观看央视春晚,等着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这也成了他们家的习惯。 “今年央视春晚一共有7个小品,比如《小棉袄》《投其所好》等。我比较喜欢《小棉袄》,因为儿子们长大都离家上班了,《小棉袄》打的是‘温情牌’,和我的心情正好吻合。”

“我之前就知道今年的央视春晚有些不一样的地方,今天一看,还真是挺新鲜。”在春晚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新年的钟声进入倒计时。“5、4、3……”数着倒计时的拍子,曾贞贵和全家人迎来了农历乙未羊年,他高兴地打开家门,点燃早早准备好的长达20米的鞭炮,以迎春纳祥。“这是‘开正’的年俗,祝愿新的一年全家有个好的开始!”幸福洋溢在曾贞贵的脸上。

记者手记

一年365天 思念煮熟相见

都说过年的味道,在于游子思乡的愁、走亲访友的情、辞旧迎新的仪式感,而这些,都可以融入一顿团圆的年夜饭里。

数天前,刺骨寒风中,铁骑大军朝圣般地奔走于春节返乡路,他们的终点是家,是一顿顿有亲人相伴的团圆饭。

在西街,过年前的老字号润饼皮店前总是围了一圈等着买饼皮回家加菜的人。“外地打工的孩子们,回家来就惦记着熟悉的这一口家乡菜。”

除夕夜,在许多家庭,爱的火把在厨房点燃。空气里氤氲着我们追寻的幸福安稳。仿佛吃过了这顿饭,脾胃才备感熨帖,疲倦的身心才有了支点,飘零的感情才有了着落。而不管你的吃相怎样,在亲人眼里总是最美。父母念叨着:“平时就算是吃方便面,也要记得给自己整两个菜啊。”“好好吃饭,用心生活,比什么都幸福。”

吃饭是平常事,也是大事。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盛的今天,我们已经体会不到父辈们儿时“过年就能吃顿好的”那种单纯的喜悦了。可是,谁不眷念这一茶一饭的光辉呢?我们咀嚼的,其实不是饭菜,而是这手作里流露的关心,是空气里流动的亲情,是一年来牵动我们心弦的对家和亲人的牵挂与思念。

恰如一首歌所唱的“365天的思念煮熟相见”,新的一年,愿大家从这一顿顿爱的盛宴出发,因着亲人的惦记和牵挂,更爱自己,好好吃饭。 (意凡)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