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辉耗时数月、耗资20多万元研发出“三防”井盖
核心提示
早早起床,骑着摩托车穿梭在城市高楼之间,夜幕降临才回家,有时还要加班,经常半夜一两点还不睡。也许你以为这是一个普通上班族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位花甲老伯一天的生活。
老伯名叫陈玉辉,住在泉州丰泽区段湖村。年已60岁的他从2013年起,一直在研究发明防盗、防坠落、防管涌的“三防”井盖,让市民的出行更加安全。
□本报记者 黄枫 庄金泉 实习生 郑梦茹 文/图
雨天出门被“坑” 决心改进井盖
陈玉辉之前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后来改做工艺品生产。他平时就喜欢搞些创意,自2005年起就已获得多项专利。2013以来,他一直忙于研究“三防”井盖。
已到花甲之年,在室内搞些小发明还可理解,但他如此热情地四处奔波研究井盖,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得从一个“坑”说起。一次下大雨,他骑摩托车出门。路面积水严重,根本看不清路,一不小心他被个井盖“坑”了,连人带车一起摔倒,所幸没什么大碍。之后,他出门时发现马路中有很多井盖出现破损,有的井盖还被小偷偷走,没有井盖的窨井可谓是“马路杀手”。
陈玉辉想,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安全的井盖呢?他决定自己动手研发防盗、防坠落、防管涌的井盖。
采用复合材料 创新双层设计
说做就做,刚开始,陈玉辉经常在马路上观察井盖,有时也去参观井盖生产,和内行人交流讨论。有了几年的工艺品生产经验,他决定采用树脂、纤维、石粉等9种复合材料作为原材料。“这种材料的井盖无法回收利用,小偷偷了也没用,再加上它本身比较重,也没那么容易被盗。”他算了笔账,这种井盖的成本只比普通井盖多一两百元钱。
近年来,很多窨井都装上了防坠网,但这种防坠网使用寿命并不长,且防护能力有限。陈玉辉想着在井盖下面再添一层井盖,上面的一层坏了,下面的一层还可以防坠,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下水道的积水把井盖冲走的管涌问题。
如何把下面的井盖固定住呢?他最先想到用木栓,但考虑到材料容易腐坏,很快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他又想到用螺丝固定,但实践后发现操作极不方便。研究出现了瓶颈,他心里直犯急。“经常一两点了还睡不着,头脑里全是井盖的模型。”回忆那段揪心的研究过程,他憨憨地笑了,“有时候终于要睡觉了,一闭眼突然想到一个方法或许可行,激动得想马上去试验。”
通过专利申请 应用到部分路段
终于,有一天,陈玉辉在把玩螺丝和螺帽时突然有了灵感。他通过在底座上设计缺口和凸点,用旋转的方式将井盖轻易卡住,一举解决了坠落、管涌问题。
瓶颈解决后,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利用同样的构建原理,他在圆形井盖的基础上延伸发明出方形井盖。2014年4月份,他耗时数月、耗资20多万元研发的“三防”井盖顺利通过专利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他带着研发成果应邀参加了去年5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第十七届国际科技博览会,得到了众多专家的一致好评。
目前,陈玉辉的这款“三防”井盖已在泉州南迎宾大道、泉州信息学院附近和一些小区安装使用。当记者问道,以后还搞发明吗,陈玉辉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了,我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位老人80多岁了还在搞发明,我现在才60岁,和他相比还很年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