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拔灯祈福
早报讯(记者 许钹钹 王盼琛 文/图)正月初九“天公生”,昨晚泉州南安英都万人空巷,一年一度的“拔拔灯”民俗游乐活动如期举行,25条“灯龙”,5公里长的游灯队伍,绚丽多彩的烟花爆竹,英都人载歌载舞,祈求新年幸福安康。
当晚该镇25个自然村的灯阵和拍胸舞、舞龙舞狮、腰鼓、南音管弦乐等游街队伍走街串巷,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爆竹,非常热闹。
“每个灯阵的‘灯首’,肩负麻绳,上身前倾,状似拉纤,后面的人依次跟上,是为拔灯。‘灯首’是一种荣耀,要去年正月初九至今年正月初九结婚或添男丁的人家才有资格‘竞争’。”“拔拔灯”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廖榕光介绍,南安英都“拔拔灯”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九大灯会之一。
在英都,每年最热闹的节日不是除夕,而是农历正月初九。很多除夕无法赶回家的人,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中,参与游灯盛会。“正月初九是‘天公生’,古人很敬畏天,认为敬天是敬畏自然,每年正月初九敬天祈求风调雨顺,添丁进财。” 廖榕光解释,“拔拔灯”是由古人在冬闲时自娱自乐演变而来的,后来有陈姓船夫改观灯为游灯,将静态变为动态,又在游灯中融入船夫拉纤的动作。
昨晚,南安英都迎来一年一度的拔拔灯民俗活动。近万名当地民众和来自各地的游客参与其中,共赏25条数百米长的灯阵如火龙般游遍整个镇区。现场还以烟花、舞蹈、管弦乐等形式庆祝这个喜庆的日子。据悉,英都拔拔灯活动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举办,是全国九大灯会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活动是为了再现当年“海上丝绸之路”内河驿渡英溪,灯龙象征着英溪潺潺的流水,而拔灯的村民象征着纤夫。 (本报记者 陈晓东 摄)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