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赤崁楼谱一阙“驱荷复台”诗 郑成功庙唱一曲“追怀英雄”歌

2015-03-03 14:51:42 刘深魁 李烈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赤崁楼:谱一阙“驱荷复台”诗

采访地点:台湾台南

赤崁楼旁的“郑成功议和图”雕塑。

东南网3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文/图)春节期间,在台南赤崁楼脚下的鹿耳门溪口,一场名为“重回北汕尾鹿耳门——模仿郑成功登陆”活动火热上演。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锣鼓喧天、旌旗飞扬的攻城场面,还能重温昔时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

楼里楼外

“郑成功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若论与其关系最密切的地方,当然首推台南府城,而赤崁楼又是与郑成功渊源最为深厚的一个史迹。”台湾文学馆副馆长萧淑贞说。

赤崁楼初建于1653年,是侵略台湾的荷兰人规划的“赤崁市街”,它是台湾最早实施都市计划的地方,荷兰人称其为“普罗民遮城”。当时,潮水可直达城下,闽人称水涯高处为“墈”,讹称为“崁”,加上城楼砖瓦皆为赤色,在阳光映照下一片火红,因此又称“赤崁楼”。《华盛顿邮报》曾将赤崁楼列为世界十大景点之一,可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

台湾东海大学教授卢芳蕙介绍,1661年4月,郑成功在荷兰通事何斌的引导下,经由鹿耳门港道,渡过台江内海,攻下“普罗民遮城”。9个月后,郑成功又攻下“热兰遮城”,结束了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并将赤崁楼作为最高行政机构驻地。

行走在赤崁楼景区,但见楼上飞檐雕窗,楼下曲径通幽、草木深深,来自大陆的游客络绎不绝。

“赤崁楼下散布着各式碑碣与石雕,其中以九座赑屃驮御碑最为有名。”萧淑贞说,1788年,乾隆晚年平定林爽文事件后,清朝将福康安将军平定过程刻成8块长方形石碑碑文,以汉文、满文撰写,立置于赤崁楼,供人阅览瞻仰。

如今的赤崁楼共分3层,楼上以砖石砌成,有曲折的通道,飞檐斗拱。无论从远处望去还是走进细看,现在的赤崁楼已完全看不出当年荷兰人所建的“普罗民遮城”的模样,只有后院里不断被挖出的遗迹,依稀记录着荷兰人曾经的殖民统治以及郑成功“驱逐荷夷御外侮”的历史印记。

光阴荏苒,信仰依旧。如今,台湾民众不仅崇敬郑成功,更将他当作神奉祀。而每年到赤崁楼观光、拜谒的两岸民众不计其数。赤崁楼也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纽带之一。

卢芳蕙对记者说,南安是郑成功的故乡,在开展郑成功文化交流活动方面,具有历史文化的资源优势;而台南也有着深厚的郑成功纪念传统,历史遗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郑成功文化是“海峡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两地可以携手合作,串联郑成功的历史足迹,设计观光线路,联手开发横跨两岸的“郑成功文化之旅”。

治台抚台

“妈祖信仰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带过去的。如今在台湾,以妈祖为主神的庙里,大多有一处供着郑成功。”萧淑贞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被台湾民众尊为“开台王”,其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驱荷复台后,台湾百废待兴,郑成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入手,扫清荷兰侵略者在台湾遗留下来的影响,推动台湾进入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的繁荣发展阶段。

设府县,定官制。郑成功采用明朝的做法,确立起一套成熟的行政制度,设置府县,将赤崁楼改名为承天府,改“热兰遮城”堡为安平镇,北部设天兴县,南部设万年县,并在澎湖岛设安抚司,戍以重兵,完成“一府二县一安抚司”的行政规划。没多久,就在整个台湾建立了同大陆一样的郡县制度,并设置行政机构。

劝课农桑,繁荣经济。郑成功采取“寓兵于农”的方法,大力垦殖土地,同时兴修水利,保护山林;鼓励东南沿海百姓移居台湾,吸引了10多万大陆农民入台,带去了铁犁、铁锄等农具,使台湾摆脱了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

推行儒学,发展教育。史料记载,当时跟随郑成功入台的士大夫有800多人,其中有不少大儒和名士。郑经继位后,大力倡导儒学教育,建孔庙、造明伦堂、设太学,使千余年的儒家传统文化得以在台湾传承,并与大陆保持文化上的一致性,为康熙年间实现两岸统一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诗透露出对历经千难万险收复台湾的无限感慨,作者正是郑成功。数百年来,郑成功的名字与赤崁楼紧紧相连。

在卢芳蕙看来,在台湾开拓史上,赤崁楼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历史文化价值,“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说不完的故事,都见证了台湾的阶段性发展,凝聚着民族的兴衰荣辱”。

郑成功庙:唱一曲“追怀英雄”歌

采访地点:泉州、厦门

南安郑成功庙

东南网3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烈 通讯员 侯锦超 文/图)新年伊始,南安石井郑成功庙迎来了又一批台湾客人。“在台湾,我们都称郑成功为‘延平王’、‘开台圣王’、‘国姓爷’。成功庙、成功寺这些供奉郑成功的祠庙在台湾有两三百座,为的是纪念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南安是郑成功的祖籍地,我们一定要回来参拜。”一位台湾游客说。

一段两岸共有的历史

郑成功祖籍南安石井镇,这里地处南安最南端,石井郑成功庙便坐落在石井镇鳌峰东麓,面朝大海。

石井郑成功庙总占地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传统的闽南建筑风格。远远望去,这座三进宫殿式双回廊大型庙宇错落有致,巍峨壮观。拾阶而上,驻足庙宇前面朝大海,只见波平浪静,岸边停泊着船只。不远处,石井码头清晰可见,两岸民众往返的便捷通道泉金航线,就是从这里出发,驶向金门。

厦门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基地。郑成功在其38年的短暂人生中,为收复台湾曾在厦门思明辖区屯兵操练和生活了14年,留下了演武池、操练场等众多历史遗迹,也留下了博饼等民俗。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亲率大军2.5万人,战舰400余艘,从厦门思明挥师东征,跨越台湾海峡,驱逐侵占台湾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收复台湾。

“收复台湾以后,他了解民情及社情,在那荒凉的台湾岛上,实行‘寓兵于农’之法,屯垦开荒。”南安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郑新新说,当时台湾新辟土地环境十分恶劣,瘴疠流行,开荒任务非常艰巨,郑成功亲率官兵开发,同时采取措施积极巩固台湾海防。郑新新说,郑成功对台湾进行初步开发建设,为日后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他重视文化教育,设立弘扬中华文化的教育机构,使儒家传统文化在台湾得到播扬。

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

1998年,石井郑成功庙正式奠基建设。当年,台北护国延平宫负责人王庆文就带头捐资30万元作为建庙的启动资金,并发动多方捐资。在郑成功庙的建设中,台湾100多座延平宫庙共捐资300多万元。

2010年6月,大陆唯一一家延平郡王祠落成于厦门鸿山公园嘉兴寨。

随着两岸关系的日益密切,每年有数千台湾民众到南安、厦门祭拜、瞻仰郑成功。“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为世人赞颂,他是两岸民众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台北护国延平宫管理执行长王琼婷说。

郑成功文化节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中具有海峡特色的活动。2012年,南安市在第四届海峡论坛期间举行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纪念大会、郑成功陵墓拜谒活动、郑成功学术研讨会、郑成功文化中心开馆仪式等活动。王庆文携台湾郑成功宫庙代表一行,也来到石井郑成功庙进香拜谒。自2009年以来,郑成功文化节已在厦门成功举办六届。去年的第六届郑成功文化节,来自台湾的12间庙宇300多位信众带了15尊神像、7座神轿前来参加。而在台湾,追怀郑成功的祠庙和建筑物随处可见。2008年5月,郑成功开台所在地台南市举办第七届郑成功文化节时,泉州市相赠的一尊郑成功骑马石雕像,在延平郡王祠庭园内安座,成为该市文化新地标。

“郑成功的功勋已经载入史册,郑成功文化节使我们更能体会两岸在文化的相通之处。”台南郑成功庙管理人、台南市南安商会会长郑道聪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