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科教文卫 > 正文

电影《红高粱》第一编剧是咱厝人

2015-03-10 14:32:17 吴月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电影《红高粱》第一编剧是咱厝人

陈剑雨文集出版座谈会昨举行,是他将《红高粱》推荐给张艺谋执导

上世纪80年代,张艺谋和陈剑雨(右)的合影(翻拍自《陈剑雨文集》) 

东南网3月1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文/图)谈到电影《红高粱》,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莫言、张艺谋和巩俐。不过,也许很多人不知道,这部影片的第一编剧是泉州人陈剑雨。

昨天,陈剑雨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家乡泉州举行,谈到故人时,有好友几乎哽咽。《陈剑雨文集》今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共76万字,由陈剑雨夫人向前历时三年,从陈剑雨生前攒下的40多个纸箱里的800多万字的剧本、电影理论等手稿中,梳理编校而出,上卷为《红高粱》等电影文学剧本,下卷为电影评论与文艺理论;还收入了陈剑雨与莫言、张艺谋、侯孝贤等人的合影和书信手记。

在北京的墓地 面朝泉州方向

出生于1938年的陈剑雨,2008年去世。昨天下午的座谈会前,陈剑雨夫人向前专门写来信件,为未能与会致歉。信中写道:“再过两个月又二十五天,陈剑雨就离开这个他极为热爱的世界整整七年了。将近七年,家乡没有忘记他。”向前还向家乡人提到,在京郊,家人们为陈剑雨选择的墓地,面朝东南泉州的方向,以慰他眷恋家乡的拳拳之情。

在座谈会上,谈及陈剑雨,与其常有往来的泉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瑞统聊起了有关《红高粱》的话题。

原来,张艺谋在任《红高粱》的导演之前,既任摄像也任演员。张艺谋希望改行当导演后,找陈剑雨商量,陈剑雨表示支持。张艺谋很高兴:“你能不能给我推荐个东西?”陈剑雨就说:“《红高粱》很棒,难度是大点,但可以搞。”张艺谋当时是坐在地上的,听到这,甚至高兴得翻起了跟头。随后,张艺谋请陈剑雨来当编剧。

1988年,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捧回了金熊奖。紧接着,《红高粱》在福州放映时,陈剑雨还邀请泉州的文友到现场参加。“当时张艺谋和巩俐也都去了。”陈瑞统回忆道。

回福建后 帮助家乡拍影视剧

泉州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研究会会长陈日升回忆,陈剑雨时常一边写作,一边听南音,一边啜饮铁观音。上世纪80年代,上北京办事的泉州文化界人员,有时就在他的旧居下榻。

1988年夏,陈剑雨放弃在北京的声望,借调担任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拍了《欢乐英雄》等影片,还获得过金鸡奖,使福建的电影事业有了突破。他还帮助泉州拍摄了8集的电视剧《刺桐花红》。

泉州市作协副主席李建民说,看过陈剑雨创作的电视剧《刺桐花红》后,1999年,他专门写了一篇评论,后来,两人便经常来往。李建民打算出版一本评论集《谈文说艺》,就想请陈剑雨作序。没想到,陈剑雨没过多久,就从北京寄来了3000字的序言《“谈文说艺”话桑榆》——这是他为泉州作家写的唯一一篇序文。

而如今,泉州文史界人士帮助《陈剑雨文集》出版筹款,并计划赠书给泉州各个图书馆,以及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加拿大的部分大学图书馆。

□和泉州有关的影人

1.陈剑雨,1959年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1976年任《人民电影》、《电影艺术》编辑部编辑,1981年任中国影协电影艺术研究部副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1988年至1990年任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

2.黄健中,祖籍晋江,第四代电影导演的中坚人物,他参与联合执导的电影《小花》影响很大。

3.吴子牛,泉州女婿,曾将其岳父、泉籍作家司马文森的小说《风雨桐江》改编拍摄成《欢乐英雄》、《阴阳界》,由其妻子司马小加改编剧本,拿下了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三大奖项,充满了泉州元素,曾在泉州举行过首映式。

4.米家山,导演,上世纪90年代初来泉州拍摄电影《你没有十六岁》时,发现了日后的影星、泉州籍演员龚蓓苾。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