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九中一教师组建爱心团队 坚持扶助孤寡残弱

2015-03-13 10:33:0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学教师组建爱心团队 坚持扶助孤寡残弱

5年如一日,泉州九中的周月芬老师每个周末都坚持为福利院的残障孤儿和社区的孤寡老人献爱心,在她的影响下,校园悄然兴起一股帮老扶弱的新风

周老师与她的学生正在看望、关怀患有脑瘫的婴儿。

核心提示

从刚开始一个人默默地利用课余时间到丰泽社会福利院照顾残障孤儿,到后来发动更多有爱心的志愿者每个周末都到社区关爱孤寡老人。一个普通的教师,250余个周末,风雨无阻、寒暑不辍地关爱孤寡残弱。

她带领“稚爱同心”义工团队进社区、走访孤儿院,让家校社会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行列中来;她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她就是泉州九中的语文老师周月芬。

□本报记者 陈森森 通讯员 林升 文/图

孩子们每次见到志愿者哥哥姐姐们,都显得十分开心。

残障儿童唤起她的爱心

圆圆的脸蛋、怯生生的眼神,丰泽区社会福利院里20多个残障孤儿紧紧抱住周月芬。2009年至今250余个周末,周月芬几乎都会带着她的学生及其身边的亲朋好友,来到郊外的福利院看望孤儿。

性格大大咧咧的周月芬,一说起刚开始为何要利用课余时间做公益的原因时,立刻变得严肃异常,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她说:“2007-2009年,我的身体一度遭受严重病痛的折磨,家庭也因此发生重大变故。但这时,身旁许多陌生的病友及其家属都竭尽全力帮助我,他们帮她打饭、梳头发、洗衣服,甚至送我到外地寻医。这深深感动了我。病愈后,为了感谢这些素不相识的好人,我决定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

回想起第一次在孤儿院看到的场景,周月芬还久久不能平静。一群只有四五岁,甚至才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就因为智障或兔唇等先天缺憾被遗弃,收养在破旧的孤儿院中。看着这些怯生生的眼神和残缺的嘴唇,一阵阵的酸楚在周老师的心中涌动,她决定独自一人到福利院照顾这些被遗弃的天使。

爱心和奉献是一种福泽,在给予别人的同时也等于得到。每当有人连连竖起拇指称赞她很有爱心时,周月芬总是笑盈盈地说:“谁为谁献爱心了?其实是这些身体残障的儿童唤回了我的爱心,是他们让我爱生活、爱家人、爱朋友,爱一切爱我的和我爱的人们。他们让我懂得能够用正常的躯体、鲜活的心灵去感受人生,就是一种圆满的幸福。”

一位学生志愿者正有模有样地给残疾孤儿喂饭

“稚爱同心”公益生生不息

每次从孤儿院回来,周月芬总会在自己的QQ空间留下感言,身边越来越多的学生、朋友因此知道她在福利中心做义工。一次偶然的机会,班里几个学生同她一起去看望孤儿,令周月芬没想到的是,这些十七八岁的高中生竟然向她建议,希望老师能组织做义工献爱心的公益活动,他们只要有时间也都要参加。

于是,周月芬在学校着手组建了“稚爱同心”团队,专门定点服务丰泽区社会福利中心,开展草根公益活动。“在福利院服务的对象是儿童,在大人面前,这些学生就都是稚嫩的小孩,这就是‘稚爱同心’的本意。”周老师相信,这一爱心活动不仅是草根的慈善行为,更是一个德育实践大课堂,比日常德育课堂上的教育更具生活化、真实性和感染力。

以爱之名凝聚的奉献精神,就像明亮不灭的火种,在一届又一届学生之间传承。几年下来,她和学生们都坚持利用周末时间去关爱福利中心里的残障儿童,照顾社区里的鳏寡孤独的老人。作为公益服务团队的发起人,周月芬说:“公益活动绝不停留在表面,而应该常年坚持不懈地开展。发出善意、帮助他人,在空闲之余助人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据介绍,很多学生毕业后,还会一如既往地参与义工活动,因为在他们看来,做义工献爱心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冰冷斑驳的围墙变成色彩斑斓的儿童乐园,为福利中心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意外获奖,补足爱心行动资金缺口

7日上午,正逢周六,在泉州市丰泽区社会福利中心里,患有脑瘫及肌肉严重萎缩的“小男神”却咧开小嘴微笑起来。因为周月芬带着一群“稚爱同心”团队的大哥哥大姐姐来给他讲故事、喂饭、洗澡,陪他玩游戏……因为患有先天疾病,7岁的“小男神”平常基本上不会说话、不会笑,可是,每当周老师一群人要离开时,他都会用小手紧紧握着周老师的手指头,咧开小嘴微笑一下。“我和学生们看到他的第一感受,就是要尽可能地去帮助他,让他过得更开心。”周老师说。

丰泽区社会福利中心原本是一所废弃的小学校舍,操场上是四面长长冰冷的斑驳围墙。简陋的环境却是8个孤儿的生活用地,这让周月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0年3月,周老师开始筹划在福利院四面围墙和活动室进行手绘画创作。材料、资金、人员、后勤等种种事宜,周月芬都亲力亲为。她四处奔走筹备款项,后来筹集到8000多元,但最终还差4000元。

正当一筹莫展之时,平常有买邮政贺卡作公益用品习惯的周月芬,居然中了4000元的奖,“10万分之一的几率也能让我们碰到了,不得不感慨善行力量的强大。”周月芬激动地说。随后她联合泉州师院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师生举办大型“福利中心手绘墙”活动,把那片冰冷斑驳的围墙变成色彩斑斓的儿童乐园,为福利中心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我和学生做公益最开心最奇妙的经历”。

“稚爱同心”义工团队每周都到丰泽区社会福利院开展义工服务,从未中断过。

疏导学生行善,帮助学生成长

“稚爱同心”团队的很多学生第一次行善去后都受到极大的感触,有些学生为之落泪,对遗弃残障儿童现象产生困惑、同情乃至激愤,有学生甚至会反问“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带他们过来”。这时,周老师会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教育,促使他们在情感上转变,让他们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

“看到福利院这些孩子们笑了,我一切都值了。” 现任“稚爱同心”团队会长的邓柱同学高兴地说。当初,周老师动员同学们参加志愿服务的时候,邓柱毫不犹豫就加入这个大家庭,至今他还记得第一次去福利院的情景:“当时见到那些不能言语、行动不便的小朋友,第一感觉就是心疼,同样的环境有着不同的境遇,相比之下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带着这份感恩的心做公益,仿佛这就是我‘理所应当’要做的事情了。”

“梦园,帮我买个透明胶。”“梦园,来我家吃饭吧。”……自从做了社区助老工作后,作为团队里“开心果”的梦园经常会接到这样的电话。“婶婶和老伯们,都把我当家人了。”梦园骄傲地说,“印象特别深的是盲人颜老伯,从一开始的不信任到现在听声就能辨认出我,每次去他家我都特别高兴。”去社区老人家做家务、护送就医、陪老人散步、与老人聊天等已经成为梦园每周最期待的事情了。她激动地说:“老人的信任让我最欣慰。信任是在一起能快乐,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周月芬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们也深受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父母关心的模糊,极易让他们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能够拥有平和的心态,懂得感恩,学会奉献,担当责任。

志愿者给贫困家庭的孩子送来关爱 (林劲峰 摄)

注重细节,爱心不惧疲劳

一沓沓的爱心发票和单据,一张张残障孤儿照片,一项项精心策划的爱心活动方案,这些都是周月芬老师在教学工作之余所做的爱心印迹。

繁琐的爱心细节,让我们看到一颗扶助残障人士的慈悲之心,她说:“限制空间孤儿照片的转载,是对他们保护的需要。孤儿们已经走在一条充满荆棘和辛酸的人生之路,随意公开他们的照片,会给他们脆弱的心灵再次带来深深的伤害。”

面对社会上不时出现的爱心疲劳的现象,周月芬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措施,在她看来,慈善仁爱之心人皆有之,为防止社会大众对爱心奉献的厌倦,在每一次义工活动后或者每得到一份爱心捐赠物品,她都尽量努力地用照片或者文字记叙其中的故事,这既为自己也为他人留下美丽心灵绽放的过程。她相信照片中反映的感动瞬间,以及信任、爱心、怜悯……足以让有情的心沉吟许久。

周月芬更愿意把自己的志愿行为称为草根公益。她认为:“只要有心,做一两件好事容易,但难的是坚持一直做好事。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参与草根公益活动时,从中学会反思自己、反思生活,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公益活动,不忘感恩他人和有责任地回馈社会,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相关新闻

“古道公益”情暖山里娃

近日,福建省古道公益救助服务中心组织义工冒着春寒,从福州驱车到永春县锦斗镇开展贫困生爱心助学帮扶活动。此行,他们共查访了41名贫困学生,发放2015学年度助学款13000元。

“哆啦A梦三维口袋里的宝物让大雄高兴过,也让大雄痛苦过。假如我有三维口袋,我一定用它来造福人类……”永春县锦斗镇13岁的小玉对来访的志愿者哥哥姐姐们朗诵着作文《假如我有三维口袋》,并表示以后会用功读书,掌握知识,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志愿者们走村串户,深入每一位贫困学子的家庭走访。每到一处,古道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都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认真记录这些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并为他们建档。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鼓励孩子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当生活的强者,争当乐观上进的优秀学生。了解情况之后,志愿者们为受助学生发放了学习用品和每人800—1200元的爱心助学金,并且表示将把爱心助学活动持续开展下去。

(陈森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